作为执掌大明帝国三十逾载的明太祖朱元璋,晚年愈发感觉时间宝贵,想顺利完成皇位交接任重而道远。已经历练了五、六载的皇太孙朱允炆,在朱元璋眼中仍是个“小孩子”。朱允炆是自己精挑细选的皇位继承人。朱元璋要用自己最后一口气,给孙子敞开一条血路,留下一个完美的江山。
洪武三十年(1397)二月,应天府三年一度的会试隆重举行。朱元璋对此颇为重视,特命备受满朝荣宠的明初“三老”之一翰林学士刘三吾出任主考官。最终上千士子在刘三吾及其他考官的反复阅卷筛查后,挑出宋琮等52名优秀士子,晋级殿试。待到放榜之日,众人却傻了眼。此次科考,自状元以下,榜眼、探花以及晋级的另外49位进士,全部都是南方人。
事情传进了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个人判断,此次科举大抵没有舞弊之嫌,但会试通过的全都是南方士子,也是破天荒头一次,概率之低,极难服众。于是,下令命侍读张信、侍讲戴彝、赞善王俊华等11名儒官各阅十卷,增录北方人入仕,以解决此次科考争端。
不料,张信等人复阅试卷后一致认定,录取进士皆才学俱佳,不存在作弊之嫌。没想到这个结果仍无法令北方士子满意,他们联名上书称,张信乃前科状元,也是南方人,难免与士林领袖刘三吾有牵连。
国家最高规格的“人才选拔考试”形同闹剧,这显然让朱元璋无法接受。结果就是复阅试卷的前科状元张信、新科状元陈?以及主考白信蹈等人皆斩首弃市,刘三吾因年事已高为由,改充军戍边。
朱元璋命令朝廷重开科举,最终经过朱元璋御批,山东人韩克忠成为此次科考的状元。尽管“南北榜案”杀人甚众,但作为北方众矢之的的主考官刘三吾却安然无恙。那么年迈的朱元璋到底在担心什么呢?一个字“乱”。可惜朱元璋想安度晚年的心思,没几个人能懂。
“南北榜案”刚刚落下帷幕,“欧阳伦案”又搅得他心神不宁。明初,盐、马、茶这三样是朝廷极度重视的专卖战略物资。朱元璋即位后,立即执行“以茶易马,固番人心,且以强中国”的政策,在川、陕、甘等茶马古道经过的区域设置“茶马司”,促成官方茶叶与战马交易。
洪武三十年(1397),川、陕地区私茶贩运日盛,严重影响国家税收,朱元璋遂命佥都御史邓文铿前往当地稽查处理相关事宜。邓文铿刚到,便遇到了一件大案——当朝驸马欧阳伦的家奴周保狗仗人势,纠集数十辆车马,公然将茶叶从陕西商洛运至关中蓝田县进行私下售卖,不但将河负责收税的小吏打成重伤,还嚣张地拆毁了河桥巡检司衙门。
面对如此严重顶风作案挑战政府权威的行为,朱元璋立即做出裁决:将主犯欧阳伦赐死,周保等人斩首弃市。做完这些,不堪政务烦扰的朱元璋彻底病倒了,当年十二月,病中的朱元璋一度陷入深度昏迷状态。
为了让朱允炆顺利传继大统,以保大明王朝万世永昌。在身体稍微好转后,他将扫清帝位传承障碍的“主战场”,搬到了后宫,挪到了宗藩。要想安全将江山传承下去,朱元璋必须学会地主家分财产的思维。他只有通过有目的性的杀戮,替孙子朱允炆清除登基道路上的绊脚石。随即晋王朱棡的亲家傅友德和周王朱橚的亲家冯胜,因不可告人的目的被杀。两位功臣人头落地,是朱元璋着手对付宗藩问题的信号。
那些他原先设想用于拱卫大明江山的藩王,此时,成了他心中拔不掉的刺。正如皇太孙朱允炆曾提出的疑问——“虏不靖,诸王御之;诸王不靖,孰御之”,朱元璋也同样找不到合适的答案。
朱元璋必须与老天争时间,洪武三十一年五月初八,朱元他连发两道圣旨,一道先是褒奖晋王朱济熺,要其学习后唐庄宗李存勖,做个对自己、对家族、对国家都有用的贤王;另一道则让自己最信任的左军都督杨文,到北平接管北平都司及行都司的兵权。种种迹象,都表明他想要趁机毁掉燕王在北方多年打下的基础与声望。
洪武三十一年(1398)闰五月初十,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他在遗诏称,“皇太孙朱允炆仁明孝友,天下归心,宜登大位,以勤民政。中外文武臣僚同心辅佐,以福吾民”朱元璋的话,最终确定了皇太孙朱允炆即位的合法性。但朱元璋他最担心的“诸王不靖”的隐患在建文帝继位不久还是发生了。
建文四年(1402)六月,燕王朱棣攻入南京,建文帝朱允炆在宫中燃起大火,从此下落不明。朱棣终于登上了帝位,在他的手上,大明江山也确如朱元璋生前希望的那样,国运昌隆,福寿绵长。可纵然朱棣有五征漠北、开疆拓土之功,他也始终不是朱元璋认定的那个接班人。
历史的吊诡就在于朱元璋死前无比焦虑、疯狂折腾的结果,被瞬间就化为烟尘——纵是一代雄主也安排不了身后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8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