驳修德中的“贫穷是基础”论的荒谬逻辑

洪言新语2024-07-05 15:40:36  69

今天一打开手机“今日头条”,一个有明显歧义的标题从眼前掠过。这是一位网名叫“修德中”的文章,对这个人的文章比较了解,他的文章一个基本特点,就是喜欢妄作结论,,通常是采用移花接木,或者偷换概念,或者张冠李戴等等伎俩,但文章内容一般都言之无物。

今天看到他的这篇图文,文章内容不多,配了不少图片,花里胡哨的。我看了他的文章标题,没有具体看他的内容,截了个图片。因为一看他文章的标题就可以看出不是实事求是的。他的文章标题用的是一个反诘句,他的标题是这样的:“有人说改革开放前的贫穷是打基础,那么这样的基础是老百姓要的吗”从他的这个标题,就可以看出存在两大问题,一是偷换概念,他用偷换概念的方式把“贫穷”等同于“打基础”,显然他的“贫穷是打基础”就是因为偷换概念犯了逻辑上的错误。“贫穷”怎么能等同于“打基础”?如果把这句改为改革开放前的贫穷是因为打基础,还比较客观。而“修德中”以偷换概念的方式把“贫穷”等同于“基础”,这是对新中国的前30年打下的基础的否定。实际上是赤裸裸地暴露了他的立场和本性,这一点就用不着多说了。

关键是第二个问题,他以反诘语气说否定“这样的基础”的作用,意思就是在“这样的基础”不是老百姓所需要的基础,这是他反历史的自我大暴露。

这本来是不用说的事实,而他却硬生生地要予以否定,说明这样的人用心何其毒也。

我们只需要略举几个例子,就可以知道那些基础到底是不是老百姓所需要的?

改革开放前的新中国是在各方面打基础的年代。今天的发展哪一个方面都是与前面的基础休戚相关的。

首先说人们的文化素质方面和人均寿命,新中国刚成立时,全国的青壮年文盲率达80%以上,农村文盲率达90%。人均寿命才35岁。在建国以后一直到改革开放前,通过扫盲运动和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并且大力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到改革开放前,青壮年基本接受了中等以上的文化教育。这就是文化基础。同时,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人均寿命从35岁提高到了改革开放前的68岁,没有改革开放前的文化基础,如果是建国初期80%以上的青壮年文盲,没有人均寿命的提高,你拿什么去改革开放?不要说别的基础,就凭这一点,就会严重制约着改革开放的顺利进行。

还如,改革开放前的各项基础设施建设,铁路、公路、海运、航运等交通运输设施建设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使西南三省、青海、广西、福建、新疆、宁夏、河套平原等结束了无铁路的历史,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无疑对后来的改革开放产生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钢铁在新中国刚建立时,年人均才0.3公斤,到改革开放前的1975年达到了2390万吨,石油建国前一直被西方国家称为贫油国,到改革开放前的1975年原油产量达到了7700多万吨。发电量从1949年的年人均8度电到改革开放前的1975年达到1958亿度。水泥建国前叫“洋灰”,到改革开放前的1975年达到年产4600多万吨。钢铁、石油、电力这些被称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项目,这些基础都是改革开放前奠定的基础。没有钢铁、石油、电力、水泥你拿什么去发展经济?你建高楼大厦,没有钢铁、水泥,没有电力你怎么建高楼大厦?没有钢铁、电力、石油你怎么发展制造业?

大庆油田、大港油田、胜利油田、任丘油田、辽河油田、中原南阳油田、江汉长庆油田哪个不是改革开放前建起来的?能说这不是基础吗?能说这些基础是老百姓不需要的吗?

水利方面,改革开放前完成的长江、黄河、淮河、海河、珠江、辽河、松花江等主要大江大河的治理这些基础是老百姓不需要的吗?

农业方面,修建的八万多座水库,和无数的人工河道、水渠,新建的万亩以上灌区5000多处这些基础是老百姓不需要的吗?

新中国打赢的抗美援朝战争、抗美援越战争、珍宝岛之战、西沙收复战。在那样艰苦的条件下勒紧裤腰带研制成功的“两弹一星”,确立了中国的大国地位,创造了和平的建设环境,这些难道不是打下的基础?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能一洗百年挨打的耻辱历史吗?能有后来和平发展的稳定环境吗?这些基础能说老百姓不需要吗?

特别是高精尖科技,新中国的前30年,从现代技术几乎是零到接近世界先进水平。只用了10年搞成了“两弹一星核潜艇”,搞出了杂交水稻、大型喷气客机、铁矿机车、现代海船、微电子、卫星回收、计算机、高性能航空发动机、大规模集成计算机、CPU、汉字激光照排系统、复方蒿甲醚、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神6载人宇宙飞船、蚕式导弹、高科技“远望号”系列船、导弹驱逐舰,这些高科技能说不是打下的基础吗?这些基础能说老百姓不需要吗?没有这些基础,拿什么去与国际竞争?这些虽然与老百姓不都有直接联系,但是,如果没有这些基础,老百姓的日子会好过吗?看看芯片就知道了?为什么会被人家扼住喉咙?不就是因为上世纪八十年代放弃了这些基础吗?

再说“四三方案”,引进的13套化肥生产设备,4套大化纤生产设备,3套石油化工设备,10个烷基苯工厂、43套综合采煤机组,3个大电站,武钢1.7米大轧机及透平压缩机、燃气轮机、工业汽轮机等,这些基础难道老百姓不需要?

新中国的前30年打下的基础,至少在这些方面对后来的改革开放都产生着非常重要的影响。比如科技方面不仅对改革开放而且对未来中国的发展都将产生多方面的影响。

这里引用一个网友的观点:

“1、技术基础奠定,为现代科技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使得后续的技术创新和进步成为可能。

2、人才培养,培养了一批优秀的科技人才,他们在后续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产业发展,推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航天、国防等领域。

4、国家安全保障,增强了国防实力,保障了国家安全。

5、国际地位提升,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声誉和地位。

6、科技自信增强,激发了中国在科技领域的自信和勇气。

7、经济发展推动,促进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国家的综合实力。

8、技术积累和传承,为后续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技术积累。

9、科技政策制定,为中国制定科技政策提供了重要的参考和依据。

10、创新文化培养,培养了崇尚科学、勇于创新的文化氛围。”

不能不承认,这些影响使得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现代科技领域能够取得更为显著的成就,并在全球科技竞争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这仅仅是例举的部分例子,只要稍微动脑筋想想,就会知道,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前打下的坚实基础。

铁铮铮的事实,无可辩驳地证明了“修德中”的改革开放前的基础是老百姓“不需要”的这个道理就说不过去了,这完全是一种违背历史唯物主义的反动言论。历史告诉我们,只有不忘初心,继往开来,才能实现中华民族赶超世界先进水平的宏伟夙愿。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881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