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 李世民的评价, 一针见血, 直指要害

青文评过去2024-07-05 10:37:51  72

古代历史中,最受人们津津乐道的当属三国时期。而三国时期最受人们推崇的人物,当属诸葛武侯。

在人们的眼里,诸葛亮那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韬武略样样精通的存在。刘备因为得到诸葛亮才得以崛起,建立蜀汉,与曹魏和东吴并立。

可以说,如果没有诸葛亮,就没有三国。

然而近些年来,一些人开始质疑诸葛亮,认为他不擅长打仗。

那么诸葛亮到底会不会打仗呢?唐太宗李世民给出了中肯的评价。

诸葛亮为何会遭到质疑?

之所以诸葛亮打仗的水平会受到质疑,主要有三方面的原因:

其一,诸葛亮这人太过于完美了。

诸葛亮在蜀汉的定位就是多面手,全能型选手。

首先他是蜀汉的军师,蜀汉的所有战略都是他制定的。其次他是蜀汉的后勤部长,汉中之战中,刘备率大军出征,而诸葛亮负责坐镇后方,为刘邦筹措粮草,确保后勤。此外,刘备去世后,他还当起了军中主帅,指挥五次北伐。

在古代,文武全才就已经很难得了,诸葛亮这种全能型选手更是闻所未闻。整个历史上除了他找不到第二个人,真的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不合理的。要知道,在“汉初三杰”中,张良负责制定战略,韩信负责带兵打仗,萧何则专门负责后勤。诸葛亮倒好,一个人把“汉初三杰”的活都做了。

“汉初三杰”已经是人中龙凤的存在,诸葛亮一个顶三个,给人一种不真实的感觉。但是诸葛亮在谋略方面的才能是不容置疑的,那就只能质疑他的军事才能了。

其二,诸葛亮的战绩不太行。

说起诸葛亮的战绩,就绕不开五次北伐了。北伐,北伐,目的是为了伐掉曹魏。可惜诸葛亮的战绩实在太差了,要么无功而返,要么大败而归。

很多人是只看结果的,于是觉得诸葛亮打仗不行。

其三,受到陈寿的影响。

陈寿是《三国志》的作者,他对于书中人物的评价,往往会被读者轻信、采纳。

而陈寿对于诸葛亮在军事方面的评价很低。用陈寿的话说“然连年动众,未能成功,盖应变将略,非其所长欤!”

翻译过来就是说“诸葛亮连年北伐,都未能成功,主要是因为他并不擅长领军作战。”也就是将北伐失利的责任全算到诸葛亮头上。

但是值得注意的是,陈寿的人品并不太靠谱。《晋书·陈寿传》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丁仪、丁讷是三国时期的名士,他们去世后,他们的儿子找陈寿帮忙立传。结果陈寿却索要好处。对方不给好处,陈寿就真的不帮忙立传。

此外,陈寿与诸葛亮有私怨。陈寿的父亲是马谡麾下的参将,参与了街亭之战。事后,参与此战的将领,除了王平,都受到重罚,马谡甚至被腰斩。陈寿的父亲也在其列。陈寿因为此事而记恨诸葛亮也是合情合理的。他会不会因此而贬低诸葛亮,这就仁者见仁了。

李世民对诸葛亮的评价

作为一位身经百战的将军,李世民在行军打仗方面绝对算是专业人士。那么他又是如何评价诸葛亮的呢?

“诸葛亮冠代奇才,志图中夏”——李世民

好一个“冠代奇才,志图中夏”,皇帝就是不一样,评语都霸气无比。这句话可以解释为:诸葛亮志向高远,能力全面,远超常人。但凡某方面能力有缺陷,都配不上“冠代奇才”四个字。

事实上,诸葛亮的军事才能并不差。

首先,诸葛亮治军就很有一套。

诸葛亮带兵,讲究令行禁止、赏罚分明。不仅士卒,就连军中将领也对他很是信服。

廖立和李严当初犯错,受到诸葛亮的严惩。但是他们并未因此而怨恨诸葛亮,在得知诸葛亮的死讯时,李严还抱头痛哭。由此可见,人们对诸葛亮是多么信服。

而诸葛亮之所以挥泪斩马谡,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昔日汉朝的周亚夫因为治军严明,就能被称作名将。诸葛亮治军明显比周亚夫还严明,说他是名将水平不过分吧?

其次,诸葛亮熟读兵书。

不是说熟读兵书打仗就厉害,毕竟马谡、赵括也都熟读兵书,但是打仗水平真的感人。

但是,像诸葛亮这种谋士出身的人。如果连兵书都没有看过,连兵法都不熟悉,他要是打仗能靠谱才怪了。

熟读兵书,至少说明诸葛亮不容易犯错。而在战场上,不犯错、少犯错,那是名将的基本素养。

最后,我们来看看诸葛亮的战绩。看看他打仗水平具体如何。

诸葛亮亲自指挥的战斗不多。他第一次指挥大规模作战,是平定南中地区的叛乱。也就是“七擒孟获”的时候。

正常战斗,诸葛亮打得那叫一个稳扎稳打,绝不犯错。

当时夷陵之战刚结束,为了能够安心出兵南中地区。他第一时间与东吴议和。在稳住了东吴后,再发兵南中。集中优势兵力平叛。

整个过程,没有任何纰漏,这就说明了诸葛亮的军事素养是很高的。

其实由此我们也可以看出,诸葛亮用兵,讲究一个“稳”字。这也是为何他会拒绝魏延的“子午奇谋”的原因,因为魏延的计划太冒险了。事实上,以蜀汉当时的国力,确实是稳妥些好。

接下来就是五次北伐了。其实诸葛亮北伐的目的并非一定要把曹魏怎么样。他更多的是为了转移蜀汉内部的矛盾,以及以攻代守,为蜀汉的发展争取时间。

第一次北伐,其实打得很不错,赵云率领的偏师成功吸引了曹魏的注意力,诸葛亮甚至都拿下了陇右地区的绝大部分。

结果他万万没想到,马谡竟然自作主张,不按照他的安排排兵布阵,导致街亭失守。以至于蜀军陷入被动,最后只得退兵。

打仗就是这样,你的计划再好,指挥再优秀,也要手下能好好执行才行。马谡平时很听诸葛亮的话,一副好好学生的样子,诸葛亮能知道马谡会这么刚愎自用?这可不是《三国演义》,诸葛亮不会算无遗策。

所以,这次北伐的失败在于运气不佳。

第二次北伐,明显就是走走过场,以攻代守罢了。

诸葛亮出兵才二十多天,就因为粮草不济而退兵。古代行军缓慢,二十多天能打个啥?往返都要20天。估计就是军队走到魏国,围城几天,然后就退兵了。

你要是打个一年半载,再出现粮草不济,还可以理解。二十天就没粮草了,说明诸葛亮一开始就没打算真打,就带了这点粮。整个过程都是演戏罢了。

第三次北伐,蜀军大胜。

这一次,蜀军在诸葛亮的指挥下,接连拿下魏国的武都、阴平二郡。并成功击退魏国援军。诸葛亮大胜而归。

第四次北伐,小胜。

这次曹魏早有准备,诸葛亮只得与司马懿长期对峙。结果负责后勤的李严办事不力,导致蜀军粮草不济,诸葛亮耗不下去了,只得退兵。

张郃一看蜀军要跑,于是率军追击。结果诸葛亮早有准备,设下埋伏。张郃身中数箭而亡。

此战斩杀曹魏一员大将,算是小胜。

第五次北伐,无疾而终。

这一次,双方再次陷入对峙。诸葛亮因为劳累过度,命殒五丈原。蜀军因为失去了主帅,只得退兵。

但是诸葛亮在临终之际,还留下锦囊。众将按照诸葛亮的安排,故布疑阵,使得魏军不敢追击。同时魏延妄图作乱,被阵斩。

这一切都足以体现诸葛亮的军事才能。

看完这些,你还觉得诸葛亮不会打仗?蜀汉的人口远不及曹魏,以少击多,能取得这样的战果,很厉害的。

诸葛亮的表现,完全配得上“冠代奇才”四个字,李世民对他的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

值得注意的是,带兵打仗只是诸葛亮工作的一部分罢了,他的才能不仅限于军事方面。事实上,谋略才是他最擅长的,人们都说他“多智近妖”。这么一想,诸葛亮这么一个“完人”,确实和妖怪差不多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2835.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