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有着许多未解之谜。
既然有谜,合理猜想当然是可以的。只是网上出现的一些言论,实在太可笑了。
古史资料记载,夏朝是由夏启建立的。
在此之前,天子职位用禅让的方式传递,并不为一家一姓所专有。
夏启的父亲大禹,也是由帝舜禅让才登上天子之位的。大禹临终前,将帝位禅让给了东夷的伯夷。
夏启破坏禅让制,杀死了伯夷,自己登上了天子之位。
根据权威专家的考证,夏朝的持续时间约470年,也就是从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之间。
不知道为什么,这一段时间在网上出现了许多关于夏朝的反智言论,离谱程度让人怀疑这是不是正常人能够想出来的。
夏朝不存在
过去,外国的一些专家认为夏朝和商朝都是传说,并不是真实的历史。他们主观上有着抬高西方文明、贬低华夏文明的倾向。
但随着殷墟的发现,这种言论消失了。
既然商朝的存在已经是确定无疑的事实了,而同样被司马迁详细记载的夏朝,自然也不应该是虚假的传说。
而一些中国人也认为夏朝不存在,这就很难让人理解了。他们说夏朝是周朝人杜撰出来的,目的是为了证明自己代商革命的合法性。
然而事实上,周王只是众多诸侯中地位较为特殊的一个,并没有掌控全国舆论的能力。
周人可以说谎,难道其他诸侯也说谎?就算姬姓诸侯也跟着说谎,其他的外姓诸侯也全部都说谎?
当然,我知道夏朝的田野考古证据较为欠缺,但是这一点也不奇怪。
因为在秦朝统一中国之前,中国一直处在诸侯林立的情况下。哪怕是夏朝天子,也只是众多诸侯中的一个,规模并不会很大。
夏朝最早的都城在阳城,也就是今天的登封境内,此后不断迁徙,直至灭亡。
商朝前期的国都也是不断迁徙的,直到盘庚迁殷之后才稳定下来,经营了两百多年。
可以说,殷墟是中国历史上第1个真正意义的大国帝都。而此前的都城都算不上。
所以夏都的规模也不可能很大,充其量也就是二里头那样的规模。即使找到了某一时期的夏都,大概也不会有什么惊喜。
外国人还相信上帝是存在的呢,有些人为什么对自己祖先建立的夏朝却百般否认呢?
三星堆就是夏,蜀就是夏
有些人认为三星堆文化就是夏朝文化,夏就是蜀,蜀字和夏字是在古代是通用的。
我还特意去看看了甲骨文的夏字和蜀字。我实在看不出这两个字,有什么相似的地方。
说三星堆就是夏,完全没有任何历史资料来佐证,并且它存在明显的断代问题。
按照记载,夏朝是商朝之前的一个朝代,时间应该在距今3600年前,但是三星堆遗址的时间是在3000~3100年之间,也就是商末周初。
至于某些人说的杜宇就是大禹的说法,更是离谱。杜宇生活的年代应该是在周朝的早期,而在蜀国治水的人也并不是杜宇本人,而是杜宇的大臣鳖灵。这与大禹治水的传说完全相悖。
在我的另一些文章中已经论述过:三相堆几个祭祀坑的时间和牧野之战高度吻合,那些高等级的青铜器全部都是蜀人在牧野之战中掳获的战利品。
因为蜀国的科技水平太差,所以他们不能像周人那样把青铜熔铸成自己想要的东西,但又舍不得扔掉,只好挖了几个坑,用竹、木焚烧坑底,又在器物上涂了猪油,然后暂时埋藏起来。
但一些突发的事件导致,蜀人废弃了三星堆古城,然后迁到了金沙遗址。这导致这些埋藏的宝物被遗忘。
这个偶然的事件,使蜀国成为牧誓八国中唯一保留了朝歌战利品的国家。
所以三星堆文物和夏朝是没有任何关联的。
即使是时代早于这几个祭祀坑的铜铃和铜饰牌,很可能也不是蜀人制造出来的。因为这两样东西和中原的器物的风格是完全相同的,很可能是蜀国国君得到的赏赐品或是蜀国人交易得来的。
当然也不能说蜀国和夏一点关系也没有,因为蜀国的先祖是岷山氏,而岷山氏是轩辕黄帝分封的一个诸侯。因此蜀国的文化源头与夏人是相同的。
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蜀国不断被商人征讨,以为它为什么会成为周人的坚定盟友。
夏朝就是古埃及
这个就更离谱了。
如果古埃及真的是夏朝,那么商汤灭夏将是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一次远征。
而且,夏朝统治中国的其他诸侯,也将是人类通讯史、交通史上的奇迹。东夷的伯羿灭夏和少康中兴也极为传奇。
事实上,现有的基因检测已经表明:古埃及人和中国人的血统并没有很近的关联,中国人不是来自埃及。
还有人往古巴比伦那里认祖宗。
产生这种说法的原因,可能是欧洲的古史说古巴比伦人是黑头人,有些人便把他们和中国人联系起来。
事实上,基因检测表明这就是胡扯。你现在去伊拉克看看,那里的人多数仍然是黑色的头发。
事实上,夏朝最早的都城是阳城,也就是现在的登封。
大禹宴请诸侯的钧台,在现在的禹州市;
大禹南征时大会诸侯,所在的地点是会稽,也就是现在的绍兴境内。直到1950年并县之后,会稽这个名称才不再使用。
夏朝灭亡后,商汤把夏桀流放到南巢,也就是巢湖一带。
所有这些地点,全部在中国境内;夏朝的都城,也一直在中原地区打转。
那些乱七八糟的说法,都歇菜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213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