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伦诺尔会盟: 康熙的一次阅兵, 让大清多出了200万平方公里领土

左都御史有料2024-07-04 19:54:34  105

《康熙王朝》中有一个桥段不知诸位有无印象,即康熙皇帝巡视盛京时召集蒙古王公各部贵族,还单独接见了土谢图汗,康熙一边吃着烤全羊,一边向土谢图汗借金子,说是等收拾了噶尔丹之后再还他。

导演安排的这个细节有理有据,显然是参照了正史的。历史上,康熙帝这次与漠北蒙古王公的会面,称为“多伦诺尔会盟”,也是康熙皇帝为维护国家领土完整和多民族统一做出的巨大贡献之一。

漠北蒙古各部与清王朝的微妙关系

漠北蒙古也称“喀尔喀蒙古”,东接呼伦贝尔,西至科布多,南临大戈壁,北与布里亚特蒙古接壤。如果对地理知识不太了解,那么就可以通俗地理解漠北蒙古即后来的乌里雅苏台将军辖区。

漠北蒙古具有纯正的血统,系元顺帝嫡系后裔的牧地,所部称为喀尔喀。清初时,喀尔喀分为七部,各部首领分别为札萨克图汗、土谢图汗、车臣汗等等。

后金时期,漠北各部隶属察哈尔,天聪九年清军大破察哈尔部,各部首领开始与后金政权来往,此为后金与喀尔喀蒙古通好之始。

来往并不代表臣服,皇太极即位之后,漠北蒙古各部屡有犯边,双方之间的爆发过多次小规模的战争。顺治三年,随着清王朝入主中原和政权的不断稳固,车臣汗、土谢图汗等上疏归附清廷。

然而与漠南蒙古不同,清初很长一段时间内,朝廷都做不到绝对控制漠北蒙古各部,所谓的臣服大多还是停留在纸面上,确切地说清王朝与漠北蒙古各部的关系属于“羁縻”,朝廷无法对他们进行有效的管理。

顺治初年至中期,北边的沙俄觊觎漠北蒙古,侵略势力不断向漠北各部渗透。早在1636年大清尚未入关时,沙俄政府就派遣使臣至札萨克部游说,劝其举部归附俄国,遭到拒绝;

1647年沙俄派出一支探险队,闯入车臣汗的牧地,并极力劝说车臣汗入俄国籍,亦遭拒绝;1649年,沙俄派出规模较大的使团,直抵车臣汗庭帐,竭力诱惑车臣汗改入俄国籍,仍遭拒绝。

沙俄通过几次努力都未能使喀尔喀部臣服,于是在17世纪下半叶,即康熙中期时派出军队入侵土谢图汗部,占领了贝加尔湖一带的楚库柏兴、厄尔口城,建立了殖民据点。

土谢图汗多次与沙俄交涉,喀尔喀各部民众也对入侵的俄军发动攻击。康熙二十六年,沙俄的正规军与土谢图汗部的军队在鄂尔浑河一带发生激战,俄军战败北遁。

噶尔丹入侵喀尔喀部

土谢图汗与沙俄对战之际,同年九月,准噶尔汗噶尔丹乘虚向喀尔喀部发动突然袭击。土谢图汗部率主力部队回防,双方在鄂罗会诺尔鏖战三日,土谢图汗终因寡不敌众落败。

同时,沙俄借着土谢图汗战败之机,要挟劝说喀尔喀臣服沙俄。对于喀尔喀部来说,形势十分危急,可谓是腹背受敌。一部分蒙古王公迫于沙俄和噶尔丹的威胁,意志有所动摇。

所幸的是,土谢图汗本人的态度很明确,他认为:“沙俄素不奉佛,俗尚不同我辈,异言异服,殊非久安之计。莫若全部内徙,托诚大皇帝(指康熙皇帝),可邀万年之福。”

康熙得知这一情况后,马上做出反应,令理藩院尚书阿喇尼等将规划、张家口、独石口等地的钱粮尽数拨给喀尔喀部,又下旨将科尔沁部牧地暂借喀尔喀。

多伦诺尔会盟

在康熙皇帝的帮助下,喀尔喀度过了最艰难的时期。康熙三十年,即康熙帝于乌兰布通击败噶尔丹后的次年,决定举行喀尔喀蒙古会盟大阅兵。

这次阅兵仪式规模搞得很大,康熙有意借助阅兵来展示八旗军队的强大战斗力。喀尔喀三部首领,土谢图汗、车臣汗、札萨克图汗等,在理藩院、鸿胪寺官员的引导下进入御帐朝见康熙帝。

三部汗及各部首领向康熙行三跪九叩礼,这也表明通过这次会盟,喀尔喀部正式成为大清的忠实臣民。

借此机会,康熙帝对喀尔喀部进行了改编,三汗名号予以保留,取消蒙古原有的济农、诺颜等封号,改用满洲贵族通用的封爵办法,即亲王、郡王、贝勒、贝子一类的封号。

康熙三十六年,在剿灭噶尔丹之后,康熙帝加封了喀尔喀部有功贵族,将其部众扩编为55旗。雍正九年,喀尔喀部再增至74旗,并最终形成了“三汗四部”的格局。

乾隆中期,喀尔喀部又增至82旗,建城乌里雅苏台和科布多城,朝廷派出定边左副将军和参赞大臣协同管理,后来定边左副将军也称乌里雅苏台将军。

康熙皇帝在位六十一年,文治武功卓著,擒鳌拜、平三藩、收台湾,一桩桩一件件都是彪炳史册的显赫功绩。然而我们更不能忘记,在康熙皇帝的努力下,使得200多万平方公里的漠北蒙古正式纳入中国的版图。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641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