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崇焕到底该不该杀?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觉得他死得冤?

时间如白马过隙2024-07-04 16:48:43  67

我们先来看崇祯给袁崇焕安的一串罪名:

付托不效,专恃欺隐,以市米则资盗,以谋款则斩帅,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援兵四集,尽行遣散,及兵薄城下,又潜携喇嘛,坚请入城。

总结下来有五条——

1、夸口五年平辽,是为欺君。

所有人都知道,即便李世民来了也未必能实现,但崇祯信了,而且还给了他尚方宝剑,给了他太子太保的地位,甚至户、工、兵、吏四部任其调遣的权力,可以说要钱给钱,要人给人,就差崇祯自己拿去给他使唤了。

但袁崇焕是什么态度呢?——“圣心焦劳,聊以是相慰耳。”

白话就是:“看他太累,说点好听的哄哄他。”

感情是在逗皇帝玩,而且这个皇帝还处于青春期,极度想得到世人的认可。

崇祯:真拿我当三岁小孩耍吗?

只此一条,袁大督师就死有余辜。

2、擅杀毛文龙,是为矫诏。

虽然毛文龙的作用被后世夸大,也就是岛上打打游击,与在陆上对敌死磕不是一个概念。

虽然毛文龙不听指挥,索取无度,开镇八年以来全无牵制,跟番镇差不多,崇祯也未必多待见他。

但即便这样也不是袁崇焕所能杀的。

他有尚方宝剑,是正二品的兵部尚书,节制辽东一切军务,但毛文龙也是钦封的正一品左都督,平辽总兵官这样的一方统兵大将,还有天启赐的尚方宝剑,不是说杀就杀的小虾米。

崇祯这样刚愎自用的人对毛处理起来都得掂量掂量,而袁崇焕说杀就杀了,连通报一声都没有,还说是奉了崇祯的圣旨。皇权何在?

这件事就算放到二凤身上也不会忍!

3、私下与后金议和,是为通敌。

议和也就罢了,崇祯未必没有如此想法,但私开边市,将关外急需的物资卖给蒙古喀喇沁部,就是妥妥的资盗啦。

因为,喀喇沁部早在崇祯元年就投靠了后金,卖给他就相当于卖给了努尔哈赤,这一点袁崇焕不可能不知道。

而当时的后金极度缺粮,据《清太宗实录》载,当时的后金最高曾卖到过一石米八十两银子,而同期明朝一石米仅需一两银子。

粮食是明朝遏制后金的一种极重要的战略手段。

而袁崇焕竟然拿它来“时间换空间”。

而且还是在崇祯明确提出——“满洲女真罪在必歼,不许与他们有只言片语的来往”、“不肯轻和,以复仇为志”、“须连根尽拔,方能释憾”的情况下。

对于刻薄寡恩的崇祯来说,这是极严重的错误,再加上他擅杀毛文龙,皇帝有足够的理由相信,他是为“谋款”而斩帅。

另外,袁崇焕的议和,只是致书内阁,并未独禀皇帝,“擅主和议”的帽子他背得并不冤。

4、纵敌长驱,顿兵不战,是为挟寇自重。

实话实讲,这一条确实是有点冤枉了袁崇焕。

皇太极入关走的路线是绕过他的防区,绕过燕山,从大古口,喜峰口一带入寇。

当然,甭管皇太极是从哪儿进的,作为辽东事务的最高负责人,让敌军兵临城下,他都是难辞其咎。但袁崇焕是督师蓟辽,并不是辽东总督,是督管而非现管,以游牧民族来去如风的作战方式,他至多也就是个监管不力的罪责,与“纵敌长驱”是扯不上多大关系的。

至于顿兵不战就更谈不上了,虽然袁崇焕拖拖拉拉,但毕竟还是在后金围城之前赶了回来,并在左安门两次击退了后金的攻势。

然而也正因为仗打得太容易了,从皇太极兵临城下到宣布撤退也就一个多月的时间,差不多袁督师一到,敌军就屁滚尿流了。

袁崇焕说五年平辽,崇祯信了,袁崇焕说对手很强,需要时间,崇祯表示理解,但面对强敌,你怎么还能三下五除二,不费吹灰之力,就把他们给收拾了,你袁督师不会是想挟寇自重吧?

尤其是他当年将牛皮吹得震天响,搞得皇帝又是拨钱又是拨人,毛文龙这么大个总兵被弄死了都没追究他,现在不但没起色,皇太极还跑脸上来了,崇祯心里早就窝了很大的火。

所以,崇祯就有了“别样”的心思,把袁崇焕尽往坏处想也就水到渠成了。

这其实也是皇帝这种非人生物的正常逻辑。

5、坚请入城,是为有不臣之心。

袁崇焕再傻,再有割据辽东的心思,也不会在外敌大兵压境的情况下潜携喇嘛,入城兵谏,要知道皇太极虽然退兵了,可还在北京城周边溜达呢?“清君侧”岂非又给了他回来的借口,内忧外患的情况下,即便他能摄政又能延续多久?

所以,所谓的“潜携喇嘛,坚请入城”就是一个莫须有,当不得真。

但前面的三条,也足以让袁崇焕死上好几遍,至于后面的两条只是崇祯心理上的变化,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水到渠成而已。

袁崇焕实际死得不冤。

那么为何有那么多人觉得他死得冤呢?

编者以为,原因有三:

其一,操刀之人是崇祯。

崇祯何人?虽然死得也算壮烈,但刚愎自用、反复无常、刻薄寡恩。

他二十年换了二十多任内阁,一开始不信任太监,后来发现文官不可靠,又重用太监,最后太监又胡搞乱搞,忽悠他,于是再用文官。

崇祯就是一个挺能折腾却是不会折腾瞎折腾,不会操作瞎操作,实事不干的主。

被他坑害的忠臣良将也不知凡几。山西巡抚耿如杞第一个到达京师勤王,却因被调来调去三天没吃到一口热饭,部下忍不住抢掠,就被崇祯以弹压不力砍了头;

山东巡抚颜继祖事事以他的诏令为先,50天内先后调防多地,劳苦功高,却因丢了济南被弃市处死,要知道,这是在颜继祖三番四次请求增援,其他诸将逗留不进的情况下,而且他也不是直接责任人,当时他驻守的是德州;

最惨的是卢象昇,被崇祯和杨嗣昌联手坑死……

即便临死,他都认为自己没有杀错,将过错全都推给了臣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如果换做是二凤、刘秀这样的,袁崇焕死了也就死了,史书上一页纸怕是都吹不起来,但换了崇祯这样的庸君,人们只会夸大袁崇焕的好,而忘记了他的错。

其二、明亡的事实。

袁崇焕死后14年,大明就亡了。

而袁崇焕又确实能打。不论他自身有多少错,世人怎么评判他,他都是关宁军和关宁防线的缔造者,用红夷炮击努尔哈赤,取得宁锦大捷,明末唯一一个能与满清野战打得有来有回的那个男人。

世人怒大明不争,自然会把明亡与他的陨落联系起来。

所以也就有了“崇祯如果不杀袁崇焕,能给大明续命不少时间”的说法,袁崇焕的作用被拔高了,自然人们就会惋惜他,怀念他,为他叫屈。

其三、死得太惨。

明末张岱在《石匮书后集》中描述了袁崇焕被凌迟的惨状——

“于镇抚司绑发西市,寸寸脔割之。割肉一块,京师数万百姓,从刽子手争取生噉之。刽子乱扑,百姓以钱争买其肉,顷刻立尽。开腔出其肠胃,百姓群起抢之,得其一节者,和烧酒生啮,血流齿颊间,犹唾地骂不已。拾得其骨者,以刀斧碎磔之,骨肉俱尽。”

袁崇焕是不是被割了3600刀,不知道,但他绝对是史上死得最惨的人,没有之一。

虽然当时的老百姓限于自身的认知,限于闭塞的视听,对袁督师深恶痛绝,但随着明廷的不作为,日益黑暗,生活穷苦,满人的欺压,会不会想起那个被自己生啖其肉、被凌迟一声不吭、留下“死后不愁无将勇,忠魂依旧保辽东”绝笔诗的那个男人?

所谓爱之深恨余切,反过来也是一样的道理。

大家认为呢?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14150.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