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战争中, 西北局势明明已占上风, 为何彭总一直没有打掉胡宗南

博士探百年2024-07-01 17:56:48  54

阅读之前,麻烦您点一个“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与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自从1947年蒋介石对陕西和山东发动“重点进攻”后,胡宗南的25万大军就一直在陕甘宁边区肆虐。

而我党与之抗衡的,只有彭总率领的6.8万人,兵力不足胡宗南的三分之一。

但是,胡宗南还是在进驻延安后就止步不前,无数次寻找西北野战军主力的失败,也让胡宗南开始焦急了起来。

敌人在明,我军在暗,优势其实一直在我们。

而且,当时西北野战军打的歼灭战也不少,到了1947年12月就收复了陕甘宁边区大部分失地,并且在次年4月21日就光复了延安。

至此,胡宗南的重点进攻已经宣告破产,为什么彭总迟迟没有彻底打掉胡宗南,而是直到1949年7月才把胡宗南彻底赶出西北呢?

重点进攻

在解放战争刚开始的时候,蒋介石还自负至极,认为优势依旧在国民党。

因为不管是人数还是武器装备,国民党都要比我党强上太多太多,实控区的面积则是更不用说。

似乎这一仗任何人来打,我党都不可能取胜,但蒋介石很快就发现他完全错了。

我军还是和长征一样难缠,并且由于第一次蒋介石发动的是全面进攻,分兵的结果就是被我们逐个击破。

蒋介石在无功而返后,很快就长记性,于是准备对我党进行重点进攻,而重点进攻的地方有两个,一个是陕北,另一个就是山东。

陕北是我党的政治中心,也是长征之后党中央的驻地,拿下延安对国民党来说是一剂强心针,对我们的打击也非同小可。

而山东是革命老区,我党群众基础雄厚,还是沟通中国南北的要地,国民党同样不想我们在山东继续经营。

不得不说,“重点进攻”的战术蒋介石还是动了脑子的,至少从大的战术层面来看没有任何问题。

当时,我党的力量还太过薄弱,只够撑得起一边,但陕北无论是地形还是对之后作战的影响,都完全不如山东。

最终毛主席决定,放弃延安,带着党中央在陕北搞游击,留彭总的七万人牵制胡宗南,不至于让他在陕北彻底站住脚。

其他的力量则在山东和国民党好好地打上一架。

事实也证明,主席的策略是完全正确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存地失人,人地皆失。”

为啥侵略战争难打,游击战好打,就因为游击战只打一个人,根本不在乎什么地盘不地盘。

但侵略战需要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打下一个地方,就要分人手去防守和精英,人家反攻你还要去防守。

可是如果我们放掉了延安,那就完全没有这种顾虑了,地盘都没了,那游击战我们不是想去哪就去哪?

延安本来就不适合防守,如果为了延安搞得伤亡惨重,后续的仗就没法打了。

当然,胡宗南也不是傻子,他在国民党的将领中,也算是政治和军事做得都非常不错的。

他知道我党在人民群众中威望很高,因此在陕北站稳脚后,还搞出了军校,并且在基层安插了很多国民党的党部,用来提升国民党的支持率。

这一点是其他任何国民党军官都没做过的。

胡宗南的这一举动,的确取得了一定成果,但是彭总一向是最擅长打这种绝境仗的,自然也不会让胡宗南好过。

正所谓顺境林彪,逆境粟裕,绝境彭德怀,当年南方游击的时候,就是彭总留在了井冈山,和国民党的大军进行斗争。

从延安被敌人占领后,胡宗南就一直在找西北野战军的主力,但没有任何结果。

而在分兵的过程中,135旅、167旅先后被西北野战军全歼,随后胡宗南更是一直被彭总牵着鼻子走,直到解放战争结束,胡宗南被赶出西北,都没能取得什么大的战果。

那么,既然西北野战军一直占据上风,为何在西北没有什么大规模的歼灭战,彭总为何干脆不早点全歼了胡宗南呢?

其实不是不想,而是不能,因为西北野战军的兵实在是太少。而且西北可不仅仅有胡宗南,还有臭名昭著的“马家军”。

那么,在这种局势下,我党是怎么进行战术安排的呢?

扑朔迷离的局势

1947年7月19日,中央军委在小河村举行了一场会议。

原本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央军委,是想要调陈赓的四纵回师陕北,以此来减轻彭老总西北野战军的压力。

因为当时西北的人实在是太少太少,前有胡宗南的重压,后有阎锡山的晋军渡过黄河,随时准备犯境。

此时的党中央却在陕北打游击,整个党中央连人带马加在一起都没有一百人,东一榔头西一棒子,过着风餐露宿的生活。

也就只有中国共产党,能接受中央过得如此清苦。

而此时党中央看着彭德怀的绝境,也不免担忧起来,一旦彭总顶不住,整个陕北的大局必将会出大问题。

到时候党中央在哪安身立命,甚至能不能跳得出陕北的包围圈,都要画上一个问号。

但毛主席想了半天,最终还是决定,让陈赓向东配合刘邓大军和陈粟大军,继续向国民党的腹地捅刀子。

原因无他,西北野战军和胡宗南的差距实在是太大,尽管一直胜仗连连,但远远不足动摇胡宗南的根基,也远远扭转不了陕北的劣势。

此时即便是调陈赓的四纵回师,这点也对大局不会有任何影响,反而是限制了陈赓的发展。

西北的局势,就像是两伙人在巷子中打群架,胡宗南一伙人有个百十来号,并且把巷子口都团团围住。

而我党只有二三十个人,即便是再加个四五个,又能对战局产生什么影响呢?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利用地形优势,彻底把胡宗南拖死在陕北,然后让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直插蒋介石的心脏。

一旦蒋介石感到有危险,那胡宗南的大军自然不会继续施压陕北,而是会考虑回防,那么党中央的危机自然迎刃而解。

不过,在这次会议中,毛主席还和陈赓开了个玩笑,毛主席告诉陈赓,让他回师保卫党中央,陈赓则据理力争,说毛主席这是消极防御。

毛主席假装大怒拍桌子,吓得陈赓脸色煞白,随后又和总理大笑起来:“之前都是陈赓喜欢整人,今天终于也轮到我们整他一次了。”

“你怕么子,你和党中央想到一起去了。”

就这样,党中央在本就缺兵少将的情况,还是调了陈赓是四纵和晋冀鲁豫的九纵南渡黄河,并且把九纵的指挥权给了陈赓。

当时,九纵的八万多人,是中央能调动的最后一支大军,而毛主席并没有把九纵调回陕北保护自己,而是调到前线去给蒋介石插刀子,这种战略眼光的确是常人所不能及。

对于这种战斗力悬殊的战斗,想要胜利,那就得想方设法出奇兵,打大规模歼灭,而不能一味防守。

解放战争不可能通过防守取得胜利,无论是从任何角度,我们都要寻求破局之法。

西北有彭总这根“定海神针”就完全足够了,而陈谢、陈粟、刘邓这三支大军,就是插进敌人腹地的利刃。

果不其然,在这之后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让蒋介石压力山大,而陈谢在豫西全歼李铁牛部,山东战场在这之前,因为孟良崮战役已经形势大好,再加上陈谢和刘邓打得漂亮,因此解放区隐有连成一片的趋势。

最终,双方爆发了淮海战役,国民党失去了在长江以北的所有地盘。

这就是我们所说的“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倘若当时主席调四纵和九纵,揪着胡宗南和马家军穷追猛打,不是打不出效果,但之后山东又该怎么办?

山东解放区孤悬在外,而晋豫还在国民党的控制中,国民党这边推着陕北,另一边再向山东使劲,局势就又回到了重点进攻初期的时候。

所以,主席的这三支队伍,才是解放战争的破局关键,区区一个胡宗南,在彭总的手中,还翻不起什么浪花。

那么,当时中原的好局,究竟是怎么打出来的呢?彭总这边,又是什么时候开始,全面对胡宗南动手的?

解放西北 解放全国

1947年10月开始,西北野战军就开始对胡宗南的部队进行反击,等到了12月的时候,陕甘宁的大部分地区都已经被光复。

到了次年2月,胡宗南的整编29军又因为解宜川之围而被围点打援,最终被全歼。

胡宗南自知回天无力,此时西北的败局已经不可挽回。

但即便如此,彭总此时也就只有不到7万人,而胡宗南的大军虽然屡遭打击,可还是和西北野战军有着本质上的差距。

4月21日,为了解洛川之围,整编17师撤出延安,延安成功光复。

但直到此时,西北野战军也依旧不成气候,还是那可怜的六七万人。

所以说,“绝境彭德华”这句话,绝对不是吹的,即便是到了解放战争后期,西北野战军改为一野,全军上下也就15万人,是四大野战军中最弱的。

看看东北林彪带出来的队伍,一个纵队就有六七万人,两个纵队加在一起都顶得上一野全军了。

而在四野出山南下的时候,四野已经有了150万人,同样是四大野战军,人数是彭总一野的十倍。

从这样的对比我们就能看出,彭总到底是顶了多大的压力。

即便是这样,彭总还是连战连捷,最终彻底将胡宗南拖死在了陕北,还光复了延安。

如果把解放战争分为三个战线的话,那就是彭老总的西线,以及林彪的北线和陈粟、刘邓的东线。

这三条线看上去没什么联系,但实际上却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也就能解释,为何辽沈战役和淮海战役是接连爆发,因为老蒋已经到了穷途末路,这一仗是不得不打。

1948年一整年,蒋介石其实都是在迷茫中度过的。

前一年的重点进攻没有任何结果,胡宗南的部队被人家从陕北推到了一边,甚至连延安都站不住了。

另一边的山东更是一败涂地,济南眼看就要守不住。

全面进攻被分化,重点进攻被遛狗,蒋介石是真的不知道这仗该怎么打了。

唯一的希望,就是在正面战场上,继续凭借人数和装备的优势,和解放军打个大决战。

这也是蒋介石没有抗拒淮海战役的原因。

而我军想打淮海战役,也是因为时机已经成熟,到了功于一役的时刻,国民党当时已经被打没了精气神,只需要一场大歼灭,那么大事可定。

就这样,辽沈,淮海战役接连爆发,而远在西北的胡宗南,除了看戏也没有任何其他的办法。

1949年5月19日,泾河的胡宗南防线被突破,随后西安顺利解放,而胡宗南也一路南逃,沿着汉中、剑阁、广元一线进入了四川。

至此,全国解放战争的形势已经彻底明朗。

看到这里,相信各位也明白了,彭总和胡宗南在西北打的,看上去是优势,实际上只是见招拆招,能打胜仗罢了。

在绝对的军事力量上,西北野战军实在是太弱,客观上没有吃掉胡宗南的能力。

所以,解放战争的三条战线也很明朗了,那就是西北主打一个拖字诀,华东主打一个歼灭和推进,而东北则是疯狂运营爆兵,最终出关收割。

这就是主席一开始就想好的大战略,最终解放战争的走势和节奏,也的确都是中央军委所预料到的。

唯一一个不确定因素,就是华东的粟裕实在太猛,淮海一战直接打得老蒋伤筋动骨,将中央军委“五年打败国民党反动派”的任务足足提前了两年。

打仗这东西,本就不只是一兵一卒和几块地皮的胜利,而是和政治、经济都有分不开的关系,是一场全面的综合比拼。

看上去蒋军后期是溃败,其实蒋介石后期的溃败,也是因为国统区的经济崩盘,政府公信力急速下降所带来的恶果,军事本来就打不过,还受到政治和经济的反噬,体现到战场上,就是一败涂地。

全国解放这一盘大棋,最终还是我党大获全胜,而彭总打绝境的出色能力,以及主席纵观全局,运筹帷幄千里之间的魄力,也是我军胜利的关键。

如果您喜欢我的文章,可以点个“关注”,成为铁粉后能第一时间收到文章推送。最后,由于平台规则,只有当您跟我互动的时候,才会被认定为铁粉。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746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