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起张玉凤这个名字,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中国,可谓是人尽皆知。
她是毛主席最后一任机要秘书,曾陪伴主席度过了生命最后一段晚年岁月,是少数几位可以自由进出主席卧室和办公室的人。
虽然只有短短几年相处时间,但主席对张玉凤的倚重和信任却格外令人艳羡。
本文内容均基于权威历史资料整理撰写,文末有文献引用来源
1973年张玉凤回家生子坐月子,因为家庭缘故萌发了辞职离开中南海的念头。
不料主席竟亲自指示催促,让她早点回来工作。
那么,张玉凤如何从一名铁路部服务人员,一步步成长为毛主席的机要秘书。
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主席对张玉凤又有多信任?
从铁路部服务人员到主席秘书
张玉凤,1944年出生于黑龙江牡丹市一个贫苦家庭。
因为家庭条件不好,张玉凤刚刚小学毕业就离开了校园,从十三四岁就开始外出谋生。
这个倔强的小姑娘运气不错,她正好遇到铁道部招人,便壮着胆子前去参加了应聘,结果没想到还真的被聘用了。
拿到一份铁路客运乘务员工作的张玉凤欣喜万分,因为她不光可以工作赚钱补贴家用,还有机会乘坐火车前往祖国各地,领略祖国的大好河山。
尤其是有幸前往北京,看到了天安门、紫禁城,她心里别提有多高兴。
可她殊不知,正是因为这项工作,直接改变了她人生的整个轨迹。
1960年秋天,铁道部前往张玉凤所在的单位选调专列人员。
张玉凤素来文静质朴,举止也很文雅,讲起话来轻声细语,待人很诚恳,不张扬不做作,性格很好。
和她相处过的工作人员,对她都赞不绝口。
于是年仅16岁的她,迎来了人生第一个转折点——成为中央首长专列上的列车员。
没过多久,她又被分配到毛主席的专列上工作,成为服务主席的乘务员。
这个来自中国边陲小城的普通小姑娘,做梦也没想到有一天会出现在伟大的毛主席身边,亲自为主席工作。
刚开始,张玉凤只能在专列上遥遥望着毛主席,悄悄瞻仰着伟人的身姿。
直到1970年,因毛主席秘书徐业夫病故,张玉凤再度迎来改变人生的契机。
因为工作中的出色表现,张玉凤开始被调到主席身边工作。
1970年7月的一个上午,张玉凤像往常一样正在清扫主席专列车厢,突然接到列车长的命令,要她去一趟中南海。
张玉凤来不及梳洗打扮,穿着工作服就坐上小车,一路拐进了警卫森严的紫禁城。
张玉凤怎么也没想到,自己将伴随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那位老人,走完他人生的最后一段时光。
能够待在毛主席身边工作,是一项多么崇高的荣誉,是多少人梦寐以求而不可得的机遇。
在这股信念的支配下,尽管张玉凤毫无准备,可还是一口答应了组织上的安排。
起初,张玉凤的主要任务是负责毛主席的生活起居。
这一时期,毛主席早已不是人们心目中“满面红光,精神矍铄”的形象,他实际上头发早已花白,面容也苍白憔悴起来,俨然成了一位苍老多病的耄耋老人。
尤其是1971年之后,主席长时间疾病缠身。
气管炎、肺炎、白内障等疾病轮番找上门来,期间他一度昏迷休克过多次,健康状况很不好。
尤其是双眼严重白内障,几乎让他双目失明,不能走路、看不见东西,吃饭都要别人一口一口喂。
而在毛主席最艰难的那段日子,是张玉凤一直陪在主席身边,日夜不分的照料着主席的起居和医护。
从一开始的喂药喂饭、读书读报,到后来帮其浏览文件、批阅工作,张玉凤慢慢从一名生活秘书,成长为帮主席分忧解难的机要秘书。
工作、生活中大大小小事情,几乎全部要由张玉凤经手。
在这样的朝夕相处中,主席从张玉凤身上感受到了亲人般的温暖和安心。
再加上张玉凤做起事来本就格外细致、认真,时间一久便得到了主席的完全信任。
对张玉凤的信任和倚重
毛主席对张玉凤的信任和倚重,可以通过几件事来体现。
首先是1973年张玉凤怀孕回家,萌生辞职离开中南海的念头后,毛主席对张玉凤的挽留。
张玉凤的丈夫刘爱民,是铁道部的一位处长。
浓眉大眼、个头挺拔,两人结婚后一直很恩爱。
张玉凤与婆婆的关系也很好,她贤惠孝顺,谈起婆婆总是非常感慨,说永远忘不了婆婆的恩情,因为她和刘爱民诞下的两个女儿,都是老太太一手带大的。
张玉凤被调到中南海工作后,工作起来不分昼夜,平时少有节假日。
沉重的工作负担,让张玉凤不得不将所有的家务交给丈夫和婆婆,包括照料、养育两个孩子的任务。
正如张玉凤晚年所言:“我很想念我的孩子,很想为家里人分担一些家务,我欠丈夫和婆婆的太多。”
所以1973年夏天生下孩子后,张玉凤一度萌发了辞职离开,回家照顾家人的念头。
在医院生育、在家里坐月子的那些日子,毛主席多次派人前去慰问。
生产后的张玉凤,归家心情更甚,且当时婆婆回了东北,无人照看孩子,时间一长便不想再回去中南海上班。
毛主席知道这件事后表示了理解,不过出于工作上的信任,还是给她带了信过去,说是替班的人不大理想,让她早点回来上班。
最后,张玉凤考虑到毛主席和中央事务的重要性,还是做出了舍小家为大家的选择,重新回到中南海。
毛主席对张玉凤的信任,还体现在将她提拔为机要秘书这件事上。
身为中央首长的机要秘书,意味着全国各个层级和部门递交上来的机密文件,都要从张玉凤手中经过。
再加上晚年毛主席视力不佳、身体不适,很多文件甚至都由张玉凤为其朗读出来,这背后是主席莫大的信任。
毛主席的信任,给了张玉凤莫大的勇气和信心,这也是支撑她兢兢业业守在主席身边的一大原因之一。
另外,毛主席晚年同意做白内障手术,同样与张玉凤的劝说脱不开关系,这也能从侧面体现出张玉凤的重要性。
自从得上白内障之后,主席的视力一天不如一天。
毛主席素来排斥西药、手术,不喜欢对自己的身体大动干戈。
直到1975年7月的一天,主席的白内障手术才提上日程。
这天主席难得睡了一个好觉,下午四点主席醒来后,心情很不错,于是张玉凤就趁机劝说道:“主席今天休息的很好,不如就把那件大事办了吧!”
主席问什么事,张玉凤说:“就是动白内障手术,您不是答应过要做的吗?只是没确定哪一天做。”
就这样,在张玉凤的劝说下,主席点头同意了接受手术。
说干就干,主治医生立刻赶来,为主席量了血压、测了脉搏,身体状况一切正常,于是就在中南海给主席做了白内障手术。
手术过程仅仅15分钟,一切都很顺利。
一个星期后,主席眼睛上的绷带被拆除,立刻恢复了光明。
主席开心的喊出了身边每一位工作人员的名字,激动的大家都流出了眼泪。
退休后的张玉凤
到了毛主席生命最后阶段,张玉凤和孟锦云更是成为主席身边最信任的工作人员。
只不过随着身体状况的急剧恶化,毛主席也在1976年夏天迎来自己生命的最后时刻。
1976年9月5日,毛主席三次心脏病发作,命在旦夕。
华国锋、李先念等中央领导人纷至沓来,前来看望主席,与主席握手告别。
主席逝世前后,张玉凤、孟锦云两人一直寸步不离,事无巨细的处理着主席的一切身后事。
4天后主席去世,张玉凤也随即离开中南海。
告别主席机要秘书的工作后,张玉凤先是被安排在中国历史档案馆工作。
不过没过多久,张玉凤便主动申请回到铁道部,重回老本行工作,直到退休。
离开中南海很长一段时间内,张玉凤仍然具备很高的关注度。
主席机要秘书的身份,让她受到各种毛主席纪念活动的邀请。
在民众和外界的期待中,张玉凤也多次公开现身,通过访谈、著作等方式向外界透露主席生命最后阶段的生活片段,帮助后人更详细的了解主席。
2000年前后,张玉凤到了退休回家,颐养天年的年纪。
张玉凤的两个女儿都很有出息,大女儿拿到了美国大学的博士学位,小女儿在北京一家医院当医生。
告别了工作之后,张玉凤总算有了陪伴家人的时间和精力。
不过在中南海那段工作岁月,却永远成了她心里最无法磨灭的印记。
退休后,张玉凤开始练习书法。
年轻时在主席身边工作,她就很羡慕主席能写出这么一手好字,于是就开始照着主席的字帖练习。
有一段时间,主席还亲自指点过她。
只不过没想到再度拾起当初的爱好,已是几十年之后。
结语
从一名普通乘务员到中央首长专列工作人员,再到主席的机要秘书。
这位从黑龙江农村一路走来的小姑娘,走了一段普通人想都不敢想的人生轨迹。
更令人艳羡的是,张玉凤与主席之间看似主仆,胜似亲友的深厚感情。
主席机要秘书的身份,注定在张玉凤人生轨迹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可张玉凤对主席的照顾和扶持,又何尝没有丰富、支撑主席的晚年生活?
参考资料
[1]张玉凤.毛泽东晚年生活的片段回忆[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02):5-8.
[2]喜闻.毛主席的最后一位秘书[J].教育艺术,1994(01):16-17.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32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