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发现了吗?现在的电视剧不爱叫《xx传》了。
近期两部关注度较高的剧《玫瑰的故事》《墨雨云间》,名字都新奇又“抽象”。而以前,网友甚至总结出了国产剧的起名“套路”:
“一个女人的故事叫《XX传》,一男一女叫《XX行》,两个男人叫《XX令》。”
虽然如此总结是“简单粗暴”了点,不过这也反映出,传、记、令等字眼在影视剧名里出现的频率实在是有点高。
比如鹿晗主演的《择天记》、杨紫主演的《承欢记》以及古装美食剧《珍馐记》就都是“记家军”。
▲微博@颜心记@电视剧择天记@电视剧承欢记@网剧珍馐记。(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当然,说起“撞脸大户”还得是《XX传》,除了“电子榨菜”《甄嬛传》外,《如懿传》《芈月传》《楚乔传》《芸汐传》《皓镧传》《云襄传》等数十部电视剧也都是同样的起名风格。
▲微博@甄嬛传官微@电视剧如懿传@芈月传官微@电视剧楚乔传。(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令”也是近几年影视剧名里的常客,比如火爆全网的双男主剧《陈情令》《山河令》,陈坤、周迅主演的《侍神令》,以及今年年初的《花间令》。
▲微博@陈情令官微@山河令官微@电影侍神令@花间令官微。(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除此之外,以《XX行》《XX者》《XX赋》为名的影视剧也是有一箩筐,“撞剧名”成了家常便饭。
这不禁让人想问:为啥那么多影视剧的名字里都有传、记、赋等字?为什么现在的热播剧,又不叫《XX传》了?
“撞名”但不“撞内在”
虽说部分电视剧名的“查重率”有些高,但说实话,这些名字倒也真不是乱起的。
先说各路大女主剧常用到的“传”。
明朝文人徐师曾在《文体明辨》中说:“按字书云:‘传者,传也,纪载事迹以传于后世也。’自汉司马迁作《史记》,创为‘列传’,以纪一人之始终。”也就是说,记载某人一生事迹的文字可以用“传”字命名,典型代表就是《史记》里的七十篇列传。
此外,一些以演述历史和人物故事为主的虚构传奇小说、笔记小说也可以叫《XX传》,比如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浒传》。
而那些起名为《XX传》的电视剧大多也是借鉴了“传”字的这两种用法。讲述甄嬛从不谙世事的闺阁少女成长为皇太后的故事是《甄嬛传》,讲述如懿爱情历程的故事则是《如懿传》。至于《楚乔传》《芈月传》,这些剧的剧情也都围绕女主本人的成长历程展开,这类电视剧叫《XX传》并无不妥。
再说《颜心记》《择天记》等剧名中的“记”,它同样是一种文体名,多指“记事状物之文”。
对此,《文体明辨》里解释说“其文以叙事为主,后人不知其体,顾以议论杂之”。这类文章的内容以记叙人生百事、亭台山水、书画杂物为主,融记叙、议论、抒情于一体,是古文家运用最广泛的一种文体,这其中最典型的应该要数人们耳熟能详的《西游记》了。
放在影视剧里,以“记”为名的作品也多是在记叙某段故事。
例如,新近播出的《颜心记》就讲述了越江郡王江心白(罗云熙饰)和女游医颜南星(宋轶饰)共同探案的过程,鹿晗的《择天记》则是以陈长生为首的主角团“逆天改命”的历练故事为主线,都比较符合“记”的特点。
▲《颜心记》《择天记》剧情简介。(图片来自爱奇艺截图)
以古典文学文体为名的还有各种《XX赋》,比如近几年的《上阳赋》《大秦赋》等。
关于“赋”,刘勰的《文心雕龙·诠赋》里解释为“诗有六义,其二曰赋。赋者,铺也;铺采文,体物写志也”。它的主要特点就是铺陈肆意、夸饰渲染。
同样的,那些以“赋”为名的电视剧也有这些特质。就以上述两部剧为例,《大秦赋》以秦国一统天下的霸业为主线,《上阳赋》的底色则是门阀权斗、氏族争端。题材宏大,剧情丰满,画面也都是雍容华贵,古朴大气的风格。
▲微博@电视剧大秦赋@电视剧上阳赋。(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接下来就是影视剧名里的另一大“巨头”《XX行》了。不仅有《雪中悍刀行》和尚未播出的《皓衣行》《青簪行》等单纯以“行”字结尾的剧名,还有《长歌行》《月歌行》《骊歌行》等众多“歌行”体,简直是“行行重行行”。
▲微博@皓衣行官微@电视剧青簪行@电视剧长歌行。(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和前面的“传”“记”不同,“行”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徐师曾的《诗体明辨》中将“歌”“行”及“歌行”解释为:“放情长言,杂而无方者曰歌;步骤驰骋,疏而不滞者曰行;兼之者曰歌行。”
简而言之,诗歌中重抒情的被称为“歌”,重叙事的被称为“行”,若二者并重则是“歌行”。白居易的《长恨歌》《琵琶行》就是典型的例子。而那些以“行”为名的电视剧虽然在形式上和诗歌两模两样,但看在主要内容都是叙事的份儿上,用歌也无可厚非。
除此之外,影视剧名的常客还有“令”,日常生活中,这个字一般有指示、命令之意。而《XX令》之类的电视剧里,一般也有一件具有号令作用的事物作为线索,并以此命名。
比如,在电视剧《陈情令》里,主角魏无羡就拥有一支可以“号令万鬼”的笛子“陈情”;《山河令》的原著《天涯客》中,也有三块聚在一起可号令天下群雄的信物“山河令”;到了陈坤、周迅的《侍神令》里,则把阴阳师和小妖之间“生死与共、永不背叛”的契约称作“侍神令”。
▲陈情笛。(图片来自小红书@陈情令)
“令”还有词调、曲调的含义,像是我国古代花间派词人所创作的词令也被叫做“花间令”。巧合的是,今年年初就有一部剧名为《花间令》。
不过,有人猜测这个“花间令”是起源于一个“花间为令”的典故。这部剧男主的历史原型就是那位好看到“掷果盈车”的潘安,他在做河阳县令时,为当地栽满桃花,甚得百姓爱戴,后世就用“花间为令”(在花丛中做县令)来赞叹地方官的政绩。
▲花间令。(图片来自微博@花间令官微。)
总结一下,用在电视剧里,剧情围绕一位主角展开的基本都能叫《XX传》,要是讲一对小情侣或一群人的故事则可以是《XX记》,想要再带点复古韵味就用《XX行》,故事背景很宏大的干脆就叫《XX赋》,以剧中某事、物为故事主线索等则可以选择《XX令》。
当然,这几类起名套路之间的界限也并没有那么清晰,像是《择天记》改名叫《陈长生传》也未尝不可,这就看制作方的偏好了。
“撞名”到底为哪般
那么,既然上述字眼的“撞名率”如此之高,为啥制作方还要这么起名?
这还要从IP改编剧的风潮说起。
近几年,趁着媒介融合的东风,许多小说、漫画被搬上了大银幕,这些自带流量的改编剧在我国的电视剧市场上有着极为重要的地位。
而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后宫·如懿传》、亦舒的《承欢记》、猫腻的《择天记》、烽火戏诸侯的《雪中悍刀行》、夏达的漫画《长歌行》等一大批优秀作品在被改编成影视剧后,都沿用了原本的名字。
当然,有些电视剧也意识到了这一问题。比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原著小说曾经的名字就叫《庶女·明兰传》,改编后的剧则借用李清照的词来命名,算是跳出了《XX传》的“套路”。
▲淘宝微博@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图片来自《中国新闻周刊》)
还有些影视剧用“传”“记”“行”这些熟面孔取名则是为了提升自己的“气质”。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美国心理学家丹尼尔·卡尼曼曾在一篇研究中指出,即使是随机的、不相关的信息,一旦被引入决策过程,就会对人们的判断产生显著的影响。这就是俗称的认知第一性原理——锚定效应,即人们在对某事做出判断时,易受第一印象的支配。
对于电视剧来说,多数情况下,剧名就是它们给人的第一印象,一个好的、“正经”的剧名,能使影视剧在观众心中留下良好的第一印象。
但很多影视剧是小说改编成的,且并不是所有小说的名字都那么“正经”。电视剧《玫瑰的故事》原著名就是《玫瑰的故事》,沿用了下来,但《嫡嫁千金》《天才小毒妃》《11处特工皇妃》《本王在此》这类“网感”比较重的名字就和电视媒介不太匹配。为了打造电视剧的文化品位形象,上述四本小说的改编剧依次被命名为《墨雨云间》《芸汐传》《楚乔传》《与凤行》,即使叫《XX传》《XX行》有“撞名”之嫌,也好歹比原名要合适。
其中,“传”字又比较特殊,以这个字为剧名的,大都是古装剧,且剧集不短。从对“传”字的使用习惯来看,这也没毛病,史志编纂里讲究盖棺定论,即“生不立传”,要讲述一个人完整的一生,起码也得是大半生,才可用这个字。虽然影视剧不是严格的传记,但也大都遵循这一“规矩”。
记、赋等剧名虽未严格说明必须用于讲述一个人的一生,但也都是长故事,因此,以这些字命名的影视剧,剧集一般很长。
以上文中提过的《甄嬛传》《如懿传》等电视剧为例,它们多以主角波澜壮阔的一生为主线,平均集数达70集,以一集40分钟计,一部剧的总时长将近3000分钟。不过,2023年广电总局发布“电视剧、网络剧原则上不超过40集”“以1800分钟的总体量为标准”的规定,以后我们怕是也难看到这么长的剧了。
▲电视剧集数对比。(图片来自壹读)
所以,到底叫什么剧名,不仅要看原著名,也要考虑剧的内容。
当然,名字终归只是影视剧的“皮囊”,真正赢得观众认可的还得是作品本身的质量。在口碑流量双丰收的影视剧里,也不乏未以“传”“赋”为名的作品,比如讲述了主角生平的清帝三部曲就命名为《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最终也收获了不俗的口碑和收视率,堪称一代人的经典回忆。
说到底,还是要靠内容,才能赢得长久。(完)
作者/敏敏 杜雨芯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8031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