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守一个品类,很可能阻碍你的生意增长

岩桦说职场2024-06-20 20:02:11  125

将意在调研过程中,用消费者视角重新理解了酱腌菜这个行业,试图帮企业重新回答两个问题: 1,消费者为什么买酱腌菜? 2,为什么买吉香居的酱腌菜? 重新理解行业:消费者为什么买酱腌菜? 这个问题本质上是研究消费者的购买动机。 调研下来我们发现酱腌菜行业和其他行业不同,消费者在不同的场景下购买酱腌菜的理由是千变万化的。 有人因为食堂饭菜很难吃、有人因为出门在外饮食不习惯、有人因为饭菜滋味不够…… 这和其他品类的购买动机很不一样。对于饮料这个品类,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纯粹的;而对于酱腌菜这个品类,消费者的购买动机是复杂多变的。 我们一直和企业反复对齐的一点是:对于酱腌菜这种品类,消费者的购买动机,会随着场景的变化而变化。只明确一个定位、一种品类、或者主打一句slogan都是没用的。吉香居要有能力在不同场景下,传达不同的购买理由。 这个思路非常“反常识”。因为大部分品牌咨询公司,经常和你聊的就是:希望你的企业要“让品牌等于品类”、不断追求“品类创新”,做到“品类封杀”,因为“消费者是按品类来思考,按品牌来做选择”…… 我觉得这种品类至上的思维方式,在今天的商业环境下,会让我们画地为牢。小米是手机、是汽车、还是电饭煲、加湿器、路由器?特斯拉是汽车、是机器人、还是能源公司?是短视频、是电商平台、是直播工具、还是社交媒体? 消费者不是“按品类思考问题”,消费者是按当下的需求来思考问题,品类只是影响消费者决策的因素之一。 有些品类里出现了强势品牌,给我们带来一种错觉,那就是能代表品类的品牌,就是最强大的品牌。比如,想到可乐就是可口可乐。 但最大化追求品类和品牌的关联,就能让品牌等于品类吗?我想,这是一道逻辑题:A可以推导出B,B就能反向推导出A吗?让品牌=品类是结果,但结果不能作为方法来用。 所以,从酱腌菜的购买动机出发,品牌应该瞄准具体的场景,而不是死守某个品类词。 追求“场景>品类”的策略,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吉香居的目标是成为百亿企业。而整个酱腌菜行业,还没有出现过百亿级企业。我们的品牌策略不能仅仅争夺存量市场,还要想办法创造增量市场。 如果用品类思考营销策略,争夺榨菜的品类份额、争夺豇豆的品类份额、争夺牛肉酱的品类份额……这种思路依然是在已知的存量市场里竞争,无法实现吉香居的百亿目标。 基于以上思考,我们与企业达成共识,明确了“场景>品类”的策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553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