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人最不该碰汽车股

如梦初醒说车2024-06-18 16:15:06  89

文|嗷嗷胡

如果一位特斯拉员工在2024年初看好自家公司,而买入或继续持有了特斯拉股票,那么到了4月份他可能同时面临被裁员+股票资产缩水44%的混合双打。

就在不久之前,小米SU7火爆发售、一车难求、全民沸腾的当口,一个“买不到车买21.99万元小米股票拿一年横竖不亏”的段子,不知道有没有实在人当了真……

教训永远是别人的,眼光永远是自己准。

行业里大家都是有头有脸的人,没必要念叨什么股市有风险这种新手村教程了。问题是真的有谁曾在某个瞬间设想过,假如被裁员/公司倒闭与重仓资产深套这两件事同时发生,自己如何面对?

1

最近四五六七年以来,新能源已经是彻头彻底的全民话题,不需要任何门槛。尤其2020-2021年行情好时,路边下棋大爷都恨不得逢人唠上两句锂电光伏。

很自然的,汽车行业的从业者们——从车企到经销商再到俺们媒体人/KOL/KOC——当仁不让成为了汽车股的散户重灾区,啊不是,我是说汇集区。

有那么一段时间,汽车股尤其是高成长的新势力,确实成了汽车人们的财富倍增器。一边是行业上升中丰厚的个人发展与商业机会,一边是个人财富继续投向本行业标的的资本利得,蔚来、理想、宁德时代、比亚迪,一夜暴富不是梦。

年景好的时候,“杠杆”绝不是一个像今天这样令人闻之色变的危险词汇;一夜身家涨幅超过全年薪资的时候,谁也不会意识到背后代价是风险的叠加,相当于自己无形中给人生账户上了杠杆。

更早意识到这一点的,是享受了上一波造富神话的互联网大厂人。

如果大家还有印象,2022年由于我现在已经懒得再列举的一系列国际国内事件,中概股尤其以互联网大厂为主遭遇了几乎贯穿全年的连续暴跌,腰斩都算是少的,以至于大家一度自嘲为“中丐”。

与之相伴的是“将寒气传给每一个人”。百度、腾讯、阿里、京东、小米、滴滴、美团、B站……根本不用罗列,差不多每一家互联网大厂、中厂都在裁员(然后延续到了大概23年中)。

也是从那个时候起,人们开始热议“中产返贫三件套”。而对于早早财富膨胀的互联网人,他们还要同时面对第四件:重仓本行业,甚至直接就是本公司股票。

裁员失业叠加身家暴跌,让一部分人开始反思,重仓与自己所从事行业高相关度资产的“干哪行、买哪行”,在极端情况下会变成一种多么危险的处境——更不要说“精准”满仓单吊自己东家一家了。

从反脆弱的原则出发,汽车从业者哪怕是蒙着眼睛去买世界上任何一支股票、债券、基金乃至非标资产,唯独远离汽车股

2

每个行业的从业者都容易有一种“我怎么着也比行业外的别人更懂吧”的幻觉,这是“干哪行、买哪行”的核心内在自洽逻辑——但我才刚这么一说其实你已经能隐约感觉出不对了。

甚至恰恰相反,正是因为我们从事本行业,而更可能轻视了评估本行业相关资产价值时的必要工作。正所谓淹死的都是会水的,但凡买的不是汽车股你都得多研究个几天才敢决定。

一个行业的从业者,首先就不对“他对本行业的了解程度高于行业外均值”有任何保证。要知道“从业者”三个字的门槛之低已趋于无,毕竟过了面试你就是从业者了。

何况,从业者在本行业中的能力评价、行业地位再高,都并不一定是源于“对本行业的了解判断更好”。大家都只是庞大体系中的一颗颗螺丝钉,螺丝表现好上得紧,无法推导出螺丝知道怎么盖房子。

“从业≠懂”,这是第一层。

即便自我审查过后确信,自己对本行业有着超过外行的了解和判断力——必须承认这尽管不必然但也不稀罕,可是,能准确判断行业乃至某企业的发展前景,也还离着评估相关资产的未来价值尚远。

尤其对于互联网、新能源这样不依赖传统定价模型的行业,只要是在上升期,人们尽可以找出各种理由向上定价。

今天人们谈新能源言必大趋势,仿佛因为是大趋势所以长远无忧。可两三年前大厂们也有10086个宏大叙事,怎么听怎么头头是道。早在世纪之交互联网泡沫就破了,根本没耽误互联网继续大趋势到今天。

所谓好公司不一定在好价格,好价格不一定是好时机。当年段永平连续抄底腾讯,最后抄出个网络段子:珍惜400块的腾讯、珍惜300块的腾讯、珍惜200块的腾讯……而腾讯其实还是那个腾讯。

“懂≠准”,这又是一层。

那好,现在假设我不仅了解本行业、对行业发展和公司前景判断准确,而且掌握了资本资产定价理论、熟悉了市场规律,所以我就更容易在本行业股票上赚到钱、避开险吗?

但凡有过一点股票基金经历(甚至不需要是经验)的看到这儿都笑了,笑中带泪那种。

理论是一码事,实践是几乎全然不同的另一码事。人们常常嘲笑2010年有人用1万个比特币换了两个披萨,却没人在意披萨店主后来怎么处理了那1万个比特币,一直坚持到7万美元高点吗?

“准≠实操”,这又是一层。

由从事本行业,到炒股赚到钱,中间随便这么一掐就是三层隔膜(你也可以有自己的方式掐)。经过这样一条长长的逻辑链条,“从业”对于最后我们想要的结果几乎施加不了影响。

3

与其说买本行业本公司股票是因为胜率真的更高,不如说是因为只有投资本行业本公司,才能更心安理得的省去各种额外的、定向的研究思考,而只依赖本职工作中已经积累的经验和直觉——尽管它们与投资决策真正需要的经验隔了好几层因果链。

与其说是“更了解”,不如坦白讲是“更偷懒”。哪怕买个房可能都得花点心思看看地段朝向,但因为我已经是从业者,本行业本公司我难道还需要多研究?

在工资收入(必然依赖本行业)的基础上,用重仓本行业高相关资产的方式,不知不觉中自己给自己的财富生涯上了杠杆;再叠加自己作为本行业从业者的幻觉,脆弱性的种子就已经埋下了。

互联网大厂人犯过同样的错误,两年前当裁员叠加中概股暴跌,大家甚至惊恐地发现连杭州不动产都成了互联网高相关度资产,只不过今天大家都忘了。

对于汽车行业从业者,把世界上除汽车股以外的所有股票代码排列在墙上然后蒙着眼睛扔飞镖,都要好过重仓自家股票。

(本文显而易见的不构成、也构不成投资建议。)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5437.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