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5月,中国芯片出口额(4447.5亿元)和出口增速(+25.5%),均超过了中国汽车行业(3297亿元,+23.8%) ,成为第一大货值出口商品。
并且,跟汽车出口数量增速(+26.8%)大于金额增速(+23.8%),显示价格战压力巨大不同;
芯片出口属于典型的量(+10.5%)价(+25.5%)齐升的行业。
这个数据,跟去年相比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要知道,2023年,中国汽车出口金额可是增长了76.8%的,而芯片出口却是-5.0%。
两者行情反转的主要原因在于——
汽车出口方面,俄罗斯的红利正在渐渐消失,欧美的贸易保护围墙也筑了起来。
芯片出口方面,AI革命拉动了对存储芯片需求的增长,韩国存储芯片双雄三星和海力士高度依赖于中国工厂的供货,西安三星和无锡海力士占了其出货量的40%。
另外,中国晶圆代工双雄中芯国际和华虹公司也在发力,两家企业均传出了业绩反转的好消息。
根据Counterpoint的报告,按第一季度收入计算,国内晶圆代工厂“一哥”中芯国际首次超越格罗方德和联华电子,跃升全球第三大芯片代工企业。
根据公司财报,中芯国际今年第一季度营收125.94亿元(约合17.5亿美元),同比增长19.7%,环比增长4.3%。
这个营收增长数字,其实是非常难得的。
作为对比,同期被中芯国际超越的两个海外企业,格罗方德营收环比下滑了16%,联华电子下滑了1%,依然处于低迷中。
中芯国际之所以有如此出色的表现,相信是跟其获得了大量的华为手机订单有关系。
两年前(2021年),中芯国际的中国区营收为62.93%,到去年(2023年),这个数字已大幅提升至80.37%。
中国区营收大幅提升了17个百分点,华为功不可没。
中芯国际作为我国芯片产业升级的“代言人”,近年来在先进制程领域持续发力,如今终于收获果实,自然是可喜可贺。
不过就投资价值的角度来看,君临认为华虹公司更值得重视。
华虹公司是我国的第二大晶圆代工企业,一季度的财务数字要比中芯国际烂很多。
根据财报,华虹公司一季度营收32.97亿元,同比增长-24.62%,环比-6.64%。
净利润方面,更是同比-78.76%,堪称膝盖斩。
市场份额方面,公司继续排名世界第六,但份额占比从23年Q2的4%,下降到了24年Q1的2%,继续被边缘化。
营收、净利、市场份额表现,样样不如中芯国际,大有被边缘化的趋势。
似乎很糟糕吧?
其实不然。
首先,你得搞清楚,华虹公司在一季度的业绩为什么如此糟糕。
这轮半导体周期,自2021年12月见顶下行,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疫情期间的产能扩张与过剩。
整个2023年,全球晶圆代工市场销售额同比下降了12%,至1170亿美元。
不过,芯片板块也是有很多细分领域的,不同领域的周期并不同步。
比如先进制程,就率先反转了,主要原因是竞争格局更好,台积电一家独大,而且AI芯片需求旺盛。
这两年,台积电的营收一直维持着两位数的增长,市场份额从去年的58%提升到了今年的62%。
中芯国际作为我国唯一的先进制程龙头,产能利用率也率先在去年一季度实现了反转回升的态势。
与之相反,成熟制程芯片市场就差多了。
由于这两年大量中国企业进入,产能扩张迅猛,成熟制程芯片市场的价格战一直很激烈。
作为我国成熟芯片制程的龙头,华虹公司的产能利用率在2023年持续下行。
这正是过去一年,华虹公司的营收表现低迷,大幅度低于中芯国际的重要原因。
反映到市值和股价上,也差异明显。
中芯国际在过去一年,明显更受到市场关注,2023年上半年大涨了一波。
而华虹公司在去年上市后,股价持续下行,几乎重复了中芯国际上市第一年高开低走的走势。
市净率方面,目前中芯国际2.66倍,华虹公司1.55倍,前者也更高。
华虹公司的估值更便宜,业绩也更差。
但是一旦芯片市场迎来反转呢?华虹的爆发力或许将更为出色。
看上面那张图,24年Q1,华虹的产能利用率第一次出现了明显的上扬曲线。
根据公司财报,华虹公司一季度的财务数据虽然不理想,但产能利用率上升至 91.7%,环比增长7.6个百分点。
这是一个积极的信号!
要知道,同期中芯国际的产能利用率仅仅提升了4%至81%。
产能利用率是一个先行数据,由于价格下行,短期提升了也不一定会带来营收和利润的增长。
但是,只要这个趋势继续,产能利用率提升到满产状态,就一定会带来涨价效应。
一旦涨价势头出现,业绩必定会出现大爆发。
最近,业内已经传出了类似的声音——
“根据近日摩根士丹利的报告,华虹半导体的晶圆厂目前的利用率已经超过了100%,预计在下半年可能会将晶圆价格上调10%。”
由于一季度华虹的产能利用率已经高达91.7%,二季度达到100%是很有可能的。
因此华虹的业绩反转,将出现在半年报上。
如无意外,表现会比中芯国际要更出色,毕竟中芯的产能利用率仅81%,离涨价还有一段距离。
咦,明明中芯国际搞先进制程,吃到了华为的红利,率先反转;
而最终先一步达到满产状态,第一个涨价的,怎么却变成了华虹公司呢?
君临猜测,可能跟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中芯国际的产能扩张更激进,华虹公司相对谨慎。
看下面这张图,这是中国当下各地芯片工厂的布局和在建项目图。
可以看到,中芯国际目前在上海、北京、天津、深圳均有生产基地,并且在北京、浙江有多座工厂在建设中。
而华虹公司的项目建设要更谨慎,除了上海与无锡基地以外,仅有一个吉林8寸晶圆厂在建设中。
第二,华虹公司充分受益于功率芯片和存储芯片的涨价潮。
今年这波芯片价格上涨行情,带头大哥是AI相关的GPU和HBM存储芯片,其次是高端智能车相关的功率芯片、车载存储芯片等。
GPU的主要受益者是台积电,英伟达、AMD等的AI芯片全部靠台积电代工。
HBM的主要受益者是三巨头(三星、海力士、美光),我国的存储芯片板块也能享受到一些溢出效应。
功率芯片和车载存储芯片的主要受益者则是华虹公司。
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华虹公司其实是世界最大的功率器件和车载存储晶圆代工企业。
华虹虽然在先进制程上不如中芯表现进取,但贵为世界六大晶圆代工企业之一,也是有两把刷子的。
第一把刷子,就是车载存储芯片。
这是有基因传承的,当年起步的时候,华虹是中外合资企业。
合资伙伴是日本NEC,NEC在1986年到1991年期间,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导体公司,直到1992年后才被英特尔超越,落到了第二的位置。
NEC的核心技术是存储芯片,因此在1997年华虹成立的时候,最初的定位就是做DRAM存储芯片。
只是后来,NEC经营不善,亏损撤出,但华虹在嵌入式非易失性存储器领域的技术水平却保留了下来。
最终,华虹逐渐向IC卡芯片、车载MCU(微控制器)、NOR Flash、EEPROM等领域拓展,发展成了世界最大的车载存储晶圆代工龙头。
第二把刷子,则是功率芯片。
近年来,华虹重点发力功率IC业务,先是推出中低压MOSFET,然后是中高压IGBT。
早在2011年,华虹公司的功率MOSFET累计出货量已超过了200万片8英寸晶圆,居全球首位。
同年,华虹公司的1200V高压IGBT产品也实现量产,并逐渐发展成该领域的龙头。
可以说,华虹的核心产品跟我国高端智驾汽车的崛起是紧密相关的。
高端智驾车的快充功能离不开功率芯片,智能驾驶离不开MCU芯片,信息娱乐系统离不开嵌入式闪存……
而这些,都要依赖华虹的晶圆代工特色工艺。
观察二季度我国高端智能车的销量,华为问界M9热销,跃居50万元以上汽车第一名。
从某个角度来看,华虹公司也可以称之为是一只“华为概念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930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