裁员裁到大动脉, 紧急召回, 对待员工, 理想该学华为

王新喜2024-06-21 17:13:21  102

在理想MEGA项目的失利导致公司蒙受巨大损失后,理想开启了"裁员风暴"。然而,在快刀斩乱麻裁掉5600人之后,理想汽车竟然迅速启动了一轮"召回行动",因为理想发现,被裁的人里面,有相当一部分都是公司的核心骨干,他们承担着最关键的工作。理想试图挽回那些被误伤的"真正干活的人"。

“现在他们都走了,我们的运营几乎陷入了瘫痪。"

裁员后发现把真正干活的裁掉了,裁掉公司的大动脉了——已经到了影响产品研发测试的程度了!于是理想紧急召回部分关键岗位被裁员工,恢复研发、测试等部门的正常运转,保障公司产品的质量和市场竞争力。这样的乌龙事件居然会发生在理想身上,有点不可思议。

俗话说,好马不吃回头草。裁员后又召回,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员工会怎么想,忠诚度还有几何?

俗话说的好,生意不好整柜台,需要理解。但理想作为一家对标华为的车企,在一款车型销量不及预期之后,就开始大规模裁员降本增效,甚至裁员裁到影响产品研发测试的程度,把研发人才都裁掉了。这本质是缺乏长期主义战略的体现。

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非常激烈,现如今的行业形势,淘汰赛事实上已经开启了。而理想作为行业的头部车企,至少在新势力车企中,理想是排名靠前的一家。如果新势力能有一到两家活下来,理想活下来的可能性是很高的。

从目前国内的情况来看,大部分人坚信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的,如果新能源汽车是未来趋势,对于其中的头部厂商来说,你所有的战略与目标应该瞄准在未来5~10年的长远规划。包括未来10年能占据多大的市场份额,能在行业中排名第几,你的技术力、品牌力与产品力是否有足够的竞争力,如何达成你的5年与10年战略目标。那么要实现这样一个长期的战略目标,前提是有足够的人才储备,而不宜过度聚焦短期销量,更应该砸重金去推进研发,强化自己的技术力标签,用技术塑造品牌力。

在去年,理想就曾经表示,在智驾上,与华为智驾的差距是半年,并且有信心在未来几年追赶上华为。但如今,理想与华为智驾的差距是变大了,还是缩小了呢?

要知道,华为全球员工共20.7万人,研发员工约11.4万名,占总员工数量的55%,在汽车业务上,华为前期一直在砸重金研发,不惧前期亏损,为长期战略加码投入,如今量变逐步促成质变,车BU从过去一年亏100亿元,后来(一年)亏80亿元,去年减亏缩减到亏60亿元,预计今年能够扭亏为盈。

而华为在被制裁的那三年,是华为最艰难的三年,在那三年,由于大环境不好,很多互联网大厂都在大规模裁员,但我们却没有看到华为大规模裁员的消息。当时很多人都在分析,其他企业都在裁员,为什么华为还不开始裁员?后来在2022年,我们看到,华为反而在涨薪分红,2021年分红614亿,人均47万,2022年分红高达719.55亿元,人均50万,并用高薪招精英,员工成本拉的很高。

根据资料显示,早在2019年,华为招聘的8位博士,刚毕业年薪就在100——200万之间,也引发了广泛讨论。

根据蓝军的说法,华为对于其雇佣的员工,属于典型的过支付(Overpay)。就是人才市场本来可以一个月2万薪酬雇佣的人才,华为硬要支付3万或4万给这个人。

在员工成本极高的情况下,华为2022年最艰难的情况下,研发投入全球排名第四,当时还引发了业内质疑,认为华为在高薪养闲,并指出,对于当时处于不稳定期与风险期的华为来说,华为不裁员,反而过度支付高薪,这对华为的运营成本构成了极大的压力,将会压垮华为。

但现在我们回过头来看,华为如今在智能手机、新能源汽车领域全面崛起,这一切都离不开它的长期主义战略,如果华为在遇到困难的时候,遭遇全面制裁的时候,选择裁员降本,华为可能走不到今天。

为何华为会把小米当成竞争对手,因为小米也从来不是一家注重短期的车企,雷军造车,一开始就定下目标,通过15年到20年的努力,成为全球前5的汽车厂商,这样一个重要的目标实现,离不开长期的研发投入与长远的人才战略储备。

比亚迪也同样如此,比亚迪走到今天,同样是一种长期主义的研发投入的信念坚守,有业内人士指出,王传福是这个世界上总计不超过3位数的企业家的概率性成功事件,人们今天可能无法想象比亚迪早期在利润只有19亿的时候,四五倍于利润的大价钱维持研发不断,当时股价暴跌,投资人撤资,二级市场一片狼藉,马斯克隔着大洋嘲讽,同行挤兑到连研发发动机的门票都不给,甚至新能源造车也遭遇了地方保护主义,但就在这种情况下,比亚迪一步步走到了今天。如果比亚迪在遭遇空前的困境的时候,选择降低研发投入,大规模裁员,那么当初人们的嘲讽就可能已经成真了。

在一款车型销量不佳的时候,裁员裁到已经影响到研发测试,这不是降本增效,这是自断臂膀,理想是新势力车企中最早实现盈利的厂商,也是最早站稳高端市场的厂商,面临的市场环境要比比亚迪与华为好的多,经营压力也要小得多。

而无论是比亚迪、华为、小米等车企,它们的企业经营思路都是一种长期主义的思维。

理想在高端车型上与华为对标,但MEGA一款产品的销量失利就开启大规模裁员,并且伤及核心骨干影响公司运营,透露了理想缺乏人才长期储备的战略眼光。对待员工的态度上与长期战略上,理想远不如华为。

这场"先裁后召"的闹剧无疑也已经伤及企业的中坚力量,伤及了理想内部的战斗力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与忠诚度。因为从理想随意裁员的做法中,并没有把员工当成是企业宝贵的资产。

但对于科技企业来说,对于裁员这样的重大决策,需要尤为慎重,因为你需要团队有足够的信念与忠诚度去陪你打一场长期的战役。

因此,在对待员工上以及长远战略上,注重短期的理想想要华为与比亚迪学习,人才储备是打赢长期战争最为关键的资产,英伟达公司的创始人兼CEO黄仁勋近期也表示,宁愿折磨宁愿“折磨”员工也不愿裁员,力推终身职位制度!从某种程度上,这些优秀的具备竞争力的公司都看到了员工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性。

如果理想没有长期主义理想,先不说与比亚迪与华为竞争,未来能走多远,在未来新能源淘汰赛中,理想的最低目标可能是活下来,这需要理想有足够的危机感,而能够帮助理想抵御危机的,就是理想的员工,内部的人才储备,把人才看成是公司最核心的资产,而非只盯着短期的利润销量,这是理想真正应该对标华为的地方。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87420.html
0
最新回复(1)
  • 时代邮刊2024-06-22 02:26
    引用1
    汽车行业又不是他一家裁员了,上汽,广汽,蔚来,小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