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订后的美国《生物安全法案》提案迟迟没有正式纳入,甚至有落空的可能,药明系股价也终于有了触底反弹的迹象,生物医药的这次危机算是解除了吗?
先解释下美国的法案,为什么会和中国的CXO企业扯上关系。先前有消息说,美国有可能制裁国内药企,并且这个话题的风口基本都是围绕药明系,因为它是CXO龙头、60%以上营收来自美国。后来事情稍有缓和,因为修订后的《生物安全法案》增加了豁免权缓冲期!涉及企业的合同豁免权,延伸到2032年1月1日,意味着在这8年内,药明系在美国接新业务应该是不受影响的。结果根据最新的消息,这个法案到现在仍然是“提交”状态、没有被正式纳入,甚至有消息说这个法案的立法工作,已经技术性流产。
为什么看上去符合美国近些年、对待中国产业一贯方式的法案,这次却一波三折了呢?毕竟像是芯片,对于咱们的限制就是一直在升级的。你可能不会想到,这个法案的阻力不是来自我们,而是美国内部!是不是有点说不通,美国是全球生物制药的领先者,不愿意制裁咱们国内CXO企业的出发点是什么呢?说一组数据,单单是今年前三个月,全美就已经有323种药物处于短缺状态,是2001年开始追踪这个数据以来的最高水平!什么原因造成的呢?(资料来源:财联社;数据来源:美国卫生系统药剂师协会(ASHP)和犹他州药物信息服务中心)
美国的制药巨头们对于产业链上一些利润附加值低的环节,可以说毫无兴趣,比如仿制药,但它在临床市场的份额占比可不小,甚至成为很多癌症患者的“救命药”。美国药品市场长期依赖印度的仿制药供应,包括这次“药荒”,细究起来缺的大多是仿制药,难道印度产能出问题了?还真不是,2022年11月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对印度一家顺铂主要供货商的进行检查,结果这家工厂不仅药品数据缺失、防污染的流程还极不完善,出产的药品质量完全没办法保障,美国不得不暂停这个工厂的药品进口,结果造成了美国国内的顺铂短缺。印度药品的质量问题可不仅限于这一家药厂,所以这次美国面临的“药荒”,既源于印度药品质量问题,也源于他们对印度药品长期、过度的依赖。本身就面临药品短缺,如果再缺少中国CXO业务的助力,美国国内的药品供应将可能遭遇更大的困境。
虽然现在看,药明系这样的CXO企业面临的危机貌似解除了,但长远看,我们的医药产业还是要具备自己的研发实力,才能真正不惧外围压力。
风险提示:本资料仅为服务信息,不作为个股推荐,不构成对投资人的任何实质性建议或承诺,也不作为任何法律文件。投资者在投资基金之前,请仔细阅读基金的《基金合同》、《招募说明书》和《产品资料概要》等基金法律文件,充分认识基金的风险收益特征和产品特性,并根据自身的投资目的、投资期限、投资经验、资产状况等因素充分考虑自身的风险承受能力,在了解产品情况及销售适当性意见的基础上,理性判断并谨慎做出投资决策,独立承担投资风险。基金产品历史业绩不预示其未来表现,指数业绩不代表基金未来表现,产品详细业绩表现可以通过华夏基金官网查询。市场有风险,投资需谨慎。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54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