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张润晨
编辑|t
引言
淞沪会战是全面抗战爆发之后,中日两军之间爆发的第一次大规模会战。这场会战打出了中国军民的气势,也打出了中国抗战到底的决心。从战略层面上,这场会战将日军由北向南的进攻计划,改成了由东向西的进攻路线,为中国战略纵深的发挥起到了关键作用。
但是从战术层面上来看,淞沪会战却无疑是一场“失败的会战”。很多人说,这场会战如果老蒋不瞎指挥,张治中将军很有可能就能把日军直接推下海,那么这是真的吗?
(张治中)
一、先发制人?
卢沟桥事变之后,张治中被任命为淞沪警备司令。张治中对于淞沪局势一直持有“先发制人”的观点,早在1936年的时候张治中就提出:“事变之初必先以充足兵力进驻淞沪,向敌猛攻,予以重创,至少亦须保持我与租界之交通,取攻势防御。”
张治中的这种观点和当时国军中的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将军的观点不谋而合,法肯豪森将军也认为上海一旦爆发战事,那么国军不应当一味的被动防守,而是应当在战术上予以反攻,以进攻谋求防御。
(淞沪会战)
1937年7月30日,张治中将军再次向国府提出建议,希望能够先发制敌。张治中认为,如果日军派遣陆军师团来上海,敌军派遣航母来上海,敌军舰队在长江集合,敌军向我方提出无理要求,如果这四种情况出现任意一种,便说明敌军准备动手了。
这个时候,我军就应该立刻主动对敌发起进攻。虹桥机场事件发生之后,蒋介石召集陈诚,阎锡山,李宗仁,白崇禧,何应钦,刘湘等国府重要成员乃至地方实力派共同开会,甚至就连周恩来,朱德和叶剑英也参加了会议。
(蒋介石)
会议上基本确定了先发制人的总体方针,会后蒋介石命令张治中包围淞沪日军,淞沪会战就此爆发。
二、蒋介石的指挥失误
淞沪会战的主要指挥者和组织者,无疑就是蒋介石本人。但是蒋介石在会战期间的指挥却是相当的糟糕的,在会战初期国军的主动攻势受挫和日军开始增兵之后,蒋介石为了保全国军的实力,开始采取被动的消极防守的策略,寄希望于国际社会调停中日。
(淞沪会战)
哪怕在淞沪会战中期,百万各地国军赶到淞沪战场之后,占据了兵力上的绝对优势的蒋介石,依然在整体上采取消极防御的策略。百万国军被分布在广阔的战场上,死守在战壕中被动挨打,这也使得国军虽然是主场作战,但是却丧失了战争的主动权。
淞沪会战期间,德国顾问法肯豪森将军数次建议蒋介石主动进攻,但是这样的建议却被蒋介石刻意的忽视了。但是既然蒋介石没有听从法肯豪森将军和张治中将军的建议,那么他就不应当继续在淞沪会战中凭空消耗国军了。
(李宗仁)
这个时候李宗仁将军也向蒋介石提出了另外一个建议,那就是主动撤出淞沪,放弃在淞沪继续作战。这样国军能够远离日本海军舰炮的攻击范围,日军是无法充足发挥其火力优势的。而国军的整体精锐,也能够得到保全。
国军退出淞沪之后,在淞沪外围的江苏和浙江等地继续和日军作战,缓步向后,那么未尝不能阻挡住日军的攻势。但是蒋介石“碍于国际观瞻”,也拒绝了李宗仁将军的建议。或战或退,蒋介石都不愿意,那么国军就只能在淞沪战场继续被消耗,直到最后崩溃。
(法肯豪森)
无论是李宗仁还是张治中与法肯豪森,几人的建议都是出于战略上的考虑。但是蒋介石在淞沪会战中所最先考虑的永远不是战略,而是政治。1938年陈诚曾经说过:“淞沪会战最大的教训,就是战略殉于政略。”
三、蒋介石不瞎指挥,淞沪会战能赢吗?
那么如果蒋介石不瞎指挥,将淞沪会战的指挥权完全交给张治中和法肯豪森,就按照两人主动进攻的思路打淞沪会战,日军会被推下海吗?很显然,其实也是不能的。
(淞沪会战)
一二八抗战期间,国军第十九路军三万多人和日军1800军人与4000武装侨民作战,国军成功击退了日军,并且成功对日军发起反击,将日军打退回了租界之中。紧接着日本海军陆战队增兵7000,再次和十九路军开战,十九路军又一次成功击退了日军。
日军自租界外的据点基本上都被十九路军拔除,日军再次退回租界之中。但是日军虽然输了两次,却依旧不肯善罢甘休,又第三次增兵上海,再战,再败。到第四次的时候,国军第五军增兵上海,但是日军在上海的总兵力已经达到了7万人,国军只有5万人。
(抗战)
这一次,国军终于是没打赢,日军一举攻占整个上海,一二八抗战就此结束。而淞沪会战和一二八抗战的底层逻辑是相似的,那就是战场的主动权不在国军手中。日军可以输掉无数次,但是国军一次都不能输,只要输了就是一溃千里。
哪怕张治中将日军推下海,但是日军还是可以一次次的登陆上海,国军没有制空权,无法阻止日军反复登陆上海。哪怕日军在上海没有陆地控制区也是一样的,就算是国军死守上海,日军也能够在其他地方登陆,例如杭州,淞沪会战期间日军不是没有这么干过。
(国军)
国军一无制空权,二无制海权,根本就拦不住日军,早晚都还是要输掉的。
参考资料:
余子道.蒋介石与淞沪会战[J].军事历史研究,2014,28(03):52-61.
胡新民.淞沪会战再思考[J].同舟共进,2015,(12):46-5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51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