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黑白说历史。
当年,关羽水淹七军,斩庞德擒于禁,威震华夏。眼看着要攻下樊城,逼近许都,没想到孙权来了一招猴子偷桃,派吕蒙白衣渡江夜袭荆州。
期间,后方守卫江陵的麋芳和驻守公安的傅士仁都献城投降孙权,上庸的刘封、孟达又不肯派兵支援。
最终,孤立无援的关羽败走麦城,拒不投降,与长子关平慷慨就义。
这一战,看起来留守荆州的除了关羽父子,好像没什么血性人物。
不然,此人虽然不出名,甚至也没在《三国演义》、《三国志》留下姓名,但他却是做到了一个忠心血性的汉臣该做的事情!他是谁呢?
这位将军名叫习珍,字不详,他是刘备的将领。当时被任命为零陵北部的都尉,外加裨将军一职。这并不是什么显赫的大官,但他的忠心却日月可鉴。
当时,关羽被袭杀后,荆州很多郡县都跟着投降。习珍不肯,他想要守卫所在的城池,坚决不投降。
他弟弟习宏就跟他说:“如今统领着这些内心已经崩溃的民众,去抵挡刚刚打了胜仗的敌人,加上我们铠甲既不够坚硬精密,士兵也不够精锐善战,这种情况无异于以卵击石啊,大哥!我觉得,不如我们暂时屈服假装投降,然后再找机会全力以赴报效汉室!”
习珍听了之后,觉得有道理,就按照弟弟的计划行事。在假意投降后,习珍暗中联系樊伷等人一同举兵反抗,但被孙权击破。
习珍没有放弃,他率领七个县继续对抗孙权,并且自称邵陵太守,驻扎校夷界归附刘备。
孙权那边眼见这习珍搞事情能耐不小,既然来硬的不好弄,就来试试软的。他派了曾为汉臣的潘濬来讨伐习珍。
这里聊聊潘濬。
这人可大有来头,他是蜀汉蒋琬的表弟。最初隶属于刘表,担任江夏的从事。后来刘备入川,潘濬被任命为荆州治中从事,成了刘备的人。之后诸葛亮入川协助刘备,留守荆州的名单里就有他。但他跟关羽素来关系不好。
唉,这二爷怎么跟士大夫的关系都搞得这么僵呢?或者,应该问一下,为什么留守荆州的名单里,知道的名字的跟关羽关系不大好的就有麋芳、傅士仁、潘濬三人了呢?那一些不知名的肯定还有吧?这隐患可以说是早早就埋下了。
这潘濬其实比起麋芳和傅士仁还算有点良心,他并非主动投降,而是在荆州被占领后,在孙权的亲自劝说下,他才肯归降。后来,潘濬成为东吴的重臣,被人称赞为““心膂股肱,社稷之臣”。
说回习珍那边。这潘濬确实有点本事,他攻破了习珍的大部队,最终习珍只能率领剩下的几百人聚集到山上。
潘濬就写信给习珍,劝说他早点投降,跟他一样不也挺好?习珍非常生气,他说:“我宁可做大汉的鬼,也不去向东吴称臣!你就不要再逼我了!”为此,他还拉起弓箭射向潘濬,逼退他。潘濬又率领其他部队一起进攻习珍。
习珍坚守了一个多月,山上的粮食和箭矢都耗尽了。他知道到了这个时候已经没有翻盘的机会了。
习珍大义凛然地对部下说:“我习珍受汉中王的大恩大德,如今不得不以死相报,诸位又何必如此呢?”说完这话,习珍拿起手中佩剑自刎殉国。
远在成都的刘备听闻习珍的事,非常痛惜,为他发丧,并追赠他为邵陵太守。
习珍的史料记载见于《襄阳耆旧记》和《太平御览 卷四百一十七 人事部五十八》。
我们无从得知陈寿和裴松之缘何没将他记载进《三国志》,也不清楚为何罗贯中《三国演义》里没有给他留下一抹悲情笔墨。
但我们由此可知,其实,在荆州被袭取之后,可能也有不少像习珍这样的人守卫着自己的领地、坚守着自己的忠心,一直到死。
三国长河中,无数的英雄事迹汇集成令人难以忘怀的历史。我们不仅要记住那些大人物,也要记住那些不起眼的小角色。他们同样为那个时代,留下过不可取代的一抹血色。
(本文主要参考《襄阳耆旧记》和《太平御览 卷四百一十七 人事部五十八》)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51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