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常来讲,各国领导人出行都是要派配备专车、专列乃至专机,这也就使得这些交通工具因而蒙上了一层神秘面纱。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新中国在建国以后很长时间里没有供领导人使用的专机,往往是安排哪个就坐哪个。
另外,相比于周总理常常坐飞机出访,毛主席很少出国,即便是国内出行也基本都坚持坐火车。
之所以毛主席更倾向于坐火车,里面有很多考虑,其中就包括了安全这一项。因为毛主席第一次坐飞机出行就遭遇了意外,这可给时任空军司令刘亚楼吓到了。
坐中国人自己开的飞机
其实毛主席在建国前就已经坐过一次飞机了,那还是1945年国共谈判的时候,美国人派了一架飞机将毛主席接到了延安,当时毛主席戴着中山帽走下舷梯的场景还颇为经典。
要说起来,当时军队因为还比较穷,自己是没钱买飞机、用飞机的,所以只能“蹭”别人的。像这次是蹭美国人的,另外还蹭过苏联人的飞机,甚至还有国民党高官的飞机。
当然,毛主席是不怎么出门的,他坐飞机的机会也就比较少,大多数情况下都是周总理他们蹭飞机出行。
在建国以后,这一情况也没有多大变化,领导人们还是没有自己的专机。
1950年毛主席访苏,就是坐火车沿着远东铁路直达莫斯科,值得一提的是那辆专列本来是美国人送给蒋介石的礼物,被我军缴获后就留给毛主席使用。
倒不是说当时没有飞机给毛主席坐,而是他自己更倾向于坐火车,因为坐飞机过程中的颠簸对年事渐高的毛主席不甚友好,而坐火车就要舒适多了。
另外,相比于火车,飞机的安全性也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早在1946年,就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黑茶山空难”,包括叶挺将军在内的多人牺牲。
而在之后的1954年,周总理准备到印度尼西亚参加万隆会议时,其临时租借的印度“克什米尔公主号”飞机就被国民党特务安放了炸药,多亏周总理临时有事坐了另一架飞机,才避免了这次灾难,但还是有多位同志因此牺牲。
这种情况下,不由得组织不对领导人坐飞机持审慎的态度。但在克什米尔公主号事件两年后,毛主席却突然决定坐飞机去广州。
这个要求本身并不是什么问题,所以身为空军司令的刘亚楼当即建议乘坐苏联顾问团的飞机出发。
不过,毛主席却拒绝了他的建议,并说:“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
要说毛主席不信任外国人倒也不对,毕竟他此前就已经坐过美国人的飞机了。
那为什么这次态度如此奇怪?联系时代背景的话,笔者认为可能存在两个方面的因素,一个是我们与苏联之间的关系渐趋紧张,毛主席的心里有很大的意见。
另一个就是新中国的空军历经几年的发展,已经有了一定的规模,培养了相当多优秀的飞行员,毛主席这也是在用自己的行动来认可和支持我们自己的空军。
需要注意的是,毛主席所说的“外国人的飞机我不坐”,不是指不坐外国生产的飞机,而是指不坐外国人驾驶的飞机。那么,是不是说我们自己的飞行员此前没有执行过相关任务呢?
也不是,我们的空军队伍是有一个专机团的,队伍中有一定数量素质过硬的飞行员,他们曾多次执行为周总理等人驾机的任务。
胡萍和专机团的故事
要说为领导人服务的专机团飞行员代表,那首先要说的就是胡萍。
他本是山东乳山人,抗战爆发时才十四岁,而因为他家里两个哥哥都是地下党,胡萍小小年纪也参加了革命,在战争中当起一名情报员。
到十七岁的时候,胡萍顺利入党,并担任了区委书记,解放战争中加入解放军。
后来解放军空军成立,因为缺乏飞行干部,时任司令员刘亚楼就建议从陆军抽调一批精锐干部到航空学校学习,而读过高小的胡萍就是在此时被选中来到哈尔滨第一航空学校。
毕业以后,胡萍被分配到了北京西郊机场,担任空军专机团的团长。
再来说这个专机团,其最早叫华北空运大队,1952年的时候才在和北京西郊机场合并后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独立第三团,先是隶属于华北军区空军领导,后来转给了军委空军司令部。
而作为一支空军队伍,独立第三团的主要机种是来自苏联的里-2、伊尔-12和来自美国的C-47,其中里-2的规模是最大的。
胡萍作为独三团或者说专机团的团长,其执行的第一个任务就是在1952年的7月护送邓小平同志到成都和昆明公干。
随后的1953年初,独三团机队抵达成都,负责护送西藏代表团到北京面见毛主席。同年9月,胡萍再次带队飞到朝鲜,执行中立国官员实施停战监督的专机任务。
1954年的7月,独三团出动十几架飞机前往内蒙执行救灾任务,为灾区空投粮食。还是1954年7月,胡萍带队护送周总理前往柳州会见胡志明。
同年12月,胡萍又带队执行缅甸总理吴努的访问任务,后来还有印度尼西亚、巴基斯坦等国领导人访华也是由独三团参与服务。
由此可见,专机团的存在并不只是为国家领导人服务,他们需要负责的事情有很多,甚至要参与救灾,但也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建国初期我国的飞机数量是严重不足的,对经验丰富的机队十分依赖。
身为团长的胡萍执行过这么多任务,从来没有出过错,他本人也积累了相当丰富的飞行经验。
因此,当毛主席表示要本国飞行员送他去广州的时候,刘亚楼第一时间想到的就是胡萍。
一次完满的出行
1956年四月下旬的一天,刘亚楼找到了胡萍,并郑重地对他说:“毛主席要乘坐我们空军的飞机,这个任务准备交给你去完成,你看怎么样?”
一听说这次要送毛主席外出,胡萍起初还是挺诧异的,而刘亚楼补充说:“原本考虑让毛主席坐苏联顾问团的飞机,但毛主席不同意。因此,这个任务只有你们来承担了。”
听到这,胡萍坚定地表示:“既然毛主席一定要坐我们的飞机,我们一定能飞出中国空军的志气来,请司令员放心,保证安全圆满完成任务!”
在接到任务以后,胡萍自然是十分重视,当即回到自己的团部开始研究出行方案。
在胡萍的打算里,依旧使用里-2来执行任务,这虽然是架小飞机,但性能可靠,算是团里最好的飞机。
另外,飞机要同时起飞两架,一架作为毛主席的座机,由胡萍自己来担任机长,而第二架是副机,载着毛主席身边的工作人员先一步出发,在为主机开道的同时收集气象资料。
在确定好飞行方案后,胡萍又开始了对主机的布置,他得知毛主席不喜欢睡软床,就让人抬过来一个棕垫。
可这个棕垫太大,和机舱的尺寸不兼容,于是他又让修理厂连夜加工了一幅木板床送过来,这才满足了需要。为了给毛主席解闷,胡萍还特意在机舱的桌子上放了一幅扑克和象棋。
到了5月3日,也就是毛主席正式出行的日子,胡萍等人就在机场待命。当天的天气很好,晴朗无云,是一个飞行的好日子。
说着,空军副参谋长何廷一也来了,他亲自进行了试飞,确保飞机没有机械故障,这才让飞机在停机坪上待命。
紧接着到来的就是刘亚楼,他对飞行员们训话说:“今天毛主席坐专机,是对我们空军的最大信任,你们要拿出最大的本事。今天天气很好,我们唯一担心的就是你们的精神太紧张,心情太激动出差错。就像我坐你们的飞机一样,情绪要放松一些,相信你们一定能圆满完成任务。”
说完,刘亚楼走进了舱室检查,他对里面的布置很满意,但在看到象棋和扑克后则让人拿掉了,因为毛主席不喜欢这些。
大约是早上七点半的时候,毛主席终于来了,胡萍肃立着向主席报告:“飞机已经准备好,请主席上飞机!”
毛主席则先是和机组成员一一握手,并询问了每一个人名字和年龄,他还感慨说:“你们都很年轻啊!”
说罢,毛主席才走上飞机,当天陪同的还有公安部长罗瑞卿。随后,副机按照计划先行起飞,主机随后升空,并在爬升到两千七百米的高度后保持水平飞行。
一路上,胡萍显得格外谨慎,乃至于放着自动驾驶仪不用而一直和副驾驶轮流操控人工驾驶仪,这也算是他的风格。
从北京到广州,全程两千多公里,一次加油是飞不到的,所以他们中途在武汉南湖机场停留,吃饭加油后才再次起飞。
然而,后半程就没那么舒服了,因为五月的华南正值“静止锋”时期,云层很厚,而里-2的最大升高也只有三千米,所以没法飞越云层,就只能在云雾里颠簸。
到广州的时候,气象条件更糟糕,云层低至一百二十米,能见度不到五公里,飞行员连跑道都看不见。
但这对胡萍等人来说不算什么,他们此前遭遇过比这更糟糕的气象条件,所以练就了仅靠仪表就能准确降落的本领。
飞机平稳落地后,毛主席非常高兴地走下了飞机,他一看手表,发现距离早上出发才过去了八个小时,不由得感慨:“还是坐飞机快哦。”说完,毛主席还拉着胡萍等人一起合了个影。
什么事吓到了刘亚楼?
毛主席在广州的视察一直持续到了五月底,然后就准备回北京了,而空军司令刘亚楼也早已让副参谋长何廷一带着三架里-2前往迎接。
机队在5月29日抵达了广州白云机场,并在次日带着毛主席返回。但是,由于北京当天的天气不是很好,所以毛主席的行程就延误了几天,机队抵达武汉后就停在原地了。
一直到6月4日上午,空军司令部气象处才打来电话说:“北京天气已经好转,你们争取在下午五点之前抵达西郊机场。”于是,当天中午十二点以后,毛主席一行就再次出发了。
此时,由何廷一乘坐第一架飞机在前面开道,毛主席、罗瑞卿、杨尚昆等人乘坐第二架在中间,其余人乘坐第三架尾随,三架飞机相隔十五分钟间次起飞。
起初一切都很顺利,但让谁也没有想到的是,飞机飞到河北境内的时候再次遭遇恶劣天气,西北两面出现雷雨云层,厚度达一万多米,以里-2的升高根本跨不过去,最终被迫卷入雷雨层。
这是一件十分危险的事情,因为飞机一旦被闪电击中,很有可能酿成空难。
另外,在强电磁的干扰下,飞机上的无线电通讯完全失效,不仅三架飞机互相联系不上,就连塔台也联系不到他们,机队失联了!
听到突发情况,刘亚楼彻底着急了,他冲到塔台查看情况,但也帮不上什么忙。没过多久,何廷一的座机最先飞出了雷雨层,并取得了与塔台的联系。
但双方一交流后发现毛主席的座机竟然不知所踪,刘亚楼在指挥室冲着指挥员蔡演威喊:“一定要联络上!”但即便蔡演威已经急的满头大汗,另外两架里-2还是毫无音讯。
时间一分一秒过去,眼看毛主席的座机就要失联一个小时了,刘亚楼的心情真的是沮丧到了极致。但就在这个时候,另外两架飞机相继飞出了云层,并安安稳稳地落到了地面上。
刘亚楼闻讯,第一时间就冲过去迎接毛主席,而不等毛主席走下飞机,他如释重负地喊:“主席啊,吓死我了,我的脑袋可都掖在裤腰里了!”
听到刘亚楼的声音,毛主席却走上前来握着他的手幽默地说:“你还骗我说空军没有好的飞行员,这下可戳穿你的鬼把戏了。”
然后是胡萍,他来到两位首长的面前说:“刚开始我也有些紧张,后来仔细观察了情况,发现可以绕过去。”
刘亚楼长出一口气,随即说:“要好好总结经验!”
而在要离开的时候,毛主席再次对机组人员表示:“同志们辛苦了,祝你们腾云驾雾,在暴风雨中成长!”
看起来,毛主席的心情还不错,但空军部门可没他这么轻松。在这次事情过去后,政治局就决议,以后尽量不要安排毛主席坐飞机。
但在事实上,毛主席此后继续多次乘飞机出行,他还在1957年乘飞机去苏联参加了十月革命纪念活动。
同样是在1957年,毛主席乘飞机前往杭州,这次的机长已经不是胡萍,而是蔡演威。
那次飞行中,毛主席的机队仍旧遭遇了暴风雨天气,只是有了上次的经验,这一次大家应对起来就自如多了。
结语
从这个故事的前半程我们可以看到,新中国的飞行之路进行地相当艰辛,我们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有到好的漫长历程,这才有了今天强大的人民空军。
而毛主席当年坚持坐中国人自己开的飞机,其实也是对中国空军事业的一种支持,也正是因为有他的支持,有刘亚楼等空军干部的呕心沥血,有胡萍那样精干的飞行员的支撑,我们才走完了这艰难的腾飞之路,这是了不起的中国故事。
另外,我们也不得不敬佩毛主席宽阔的胸怀和稳重的心态,总是能在危难中给人以精神支撑,相信当年的胡萍正是秉承着对首长负责,坚定完成任务的信念,才最终安然挺过变故,在这里也要向他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