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武卒所向披靡, 为何魏国还被秦所灭? 其它国家为何不能效仿?

住顶楼小邹2024-03-27 17:09:42  126

战国时期,魏国的魏武卒以其强悍的战斗力而闻名遐迩,他们如同破竹之势,横扫四方,令敌国闻风丧胆。

但即便拥有如此强大的军事力量,魏国最终却难逃被秦国吞并的命运。

其他诸侯国为何不复制魏武卒的模式呢?强大的魏武卒又为何衰败?

所向披靡魏武卒

战国时代,烽火不绝,各诸侯国纷争不休,相互攻伐。

在那个年代,国与国之间的争斗频繁,战争几乎成为一种常态,严重破坏了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

因此,人们将这个时期称为"战国",这一名称恰如其分地反映了战争对社会经济的巨大冲击。

在战国初期,各国纷纷寻求变革,以求在乱世中立足。

魏国在这一时期通过变法革新,大力加强国家实力,尤其在军事实力建设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

魏国任命吴起为将领,他亲自训练并组建了一支精锐部队“魏武卒”。

这支重装步兵以其独特的优势,成为魏国称霸战国格局的重要力量。

据史料记载,"魏武卒"乃是军事奇才吴起一手训练出来的精锐重装步兵,素以战无不胜而骄人。

在吴起的带领下,魏武卒屡建奇功,攻陷函谷关,大败秦军,夺取黄河西岸五百余里土地,使魏国一跃成为战国前中期的霸主。

吴起是一位卓越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的到来给魏国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他深知士兵的重要性,于是亲自选拔和训练了一支由五万精兵组成的部队,这就是后来名震四方的魏武卒。

魏武卒之所以能够在战场上建立一时无两的战斗力,主要源于其严格的选拔标准和科学的训练方式。

入伍者不仅需要具备强健的体魄,还必须具备一定的军事素养。

这些士兵经过严格挑选后,还要接受一系列实战训练,以确保他们在战场上能够发挥出最佳状态。

魏国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加入魏武卒,对这些士兵实行了高薪待遇,他们可以获得百亩土地作为俸禄。

这在当时的奴隶社会中,无疑意味着一个普通士兵有可能实现阶层的跨越,这种机会对于许多人来说极具诱惑力。

这些魏武卒在吴起的精心调教下,成为了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铁军。

这支铁军在吴起的带领下,更是打了不少胜仗。

赫赫战绩

公元前409年,魏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而秦国却相对较弱。

为了扩大领土和增强国力,魏文侯决定对秦国发动战争。

他任命了吴起作为主将,带领军队进攻秦国的关中河西之地。

吴起是一位非常优秀的军事家,他的战略眼光和指挥能力在当时无人能敌。

在他的领导下,魏国的军队迅速攻占了临晋和元里两个重要据点,并在那里筑起了坚固的城防。这为后续的进攻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到了第二年,吴起再次率领军队向秦国发起进攻。

这次他们的目标是郑县,以及周边的洛阴和郃阳等地。

凭借着出色的战术和士兵们的英勇奋战,魏国军队一路高歌猛进,最终成功占领了这些地区,并在那里筑起了新的城防。

面对魏国的强大攻势,秦国不得不采取防守策略。

他们退守到洛水一带,沿河修建了一系列防御工事,并筑起了重泉城作为最后的防线。

尽管秦国的抵抗十分顽强,但在吴起的巧妙指挥下,魏国军队最终还是成功地突破了秦国的防线。

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吴起始终与士兵们同甘共苦。

他从不认为自己比普通士兵高一等,而是与他们并肩作战,共同经历战争的艰辛。

这种身先士卒的精神极大地鼓舞了士兵们的士气,也使得魏国的军队更加团结和强大。

经过连续几年的征战和努力,魏国终于完全占领了原本属于秦国的河西之地。

这片土地对于魏国来说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价值。

为了加强对这片新领土的管理和控制,魏文侯决定在这里设立一个新的行政区划西河郡。

选择西河郡的首任郡守时,魏文侯毫不犹豫地选择了吴起。

他认为吴起的才能和经验足以胜任这个职位,而且他对这片土地也有着深厚的感情和责任感。

果然,吴起上任后很快就展现出了卓越的管理才能和政治智慧。

他不仅有效地维护了当地的治安和秩序,还积极推动经济发展和文化建设,使得西河郡成为了魏国的一个重要支柱。

那么既然魏武卒这么厉害,为何其他国家不争相效仿呢?

它虽厉害,却也有其特定的局限性。

魏武卒的局限性

魏武卒相较于其他国家的常规军队,最大优势在于其专业化程度。

当时大多数国家尚未建立常备军,战时才临时征召农民入伍作战。

而魏武卒则是经过科学训练的职业军人,在战斗力和纪律素质上遥遥领先。

他们不仅精通各种兵器的使用,还擅长骑射、剑术等多种技能,能够适应复杂多变的战场环境。

魏武卒还接受了严格的军事理论教育,使他们具备了出色的战术指挥能力。

但专业军队需要庞大的经费作为支撑,因此很难在其他经济条件欠佳的国家得到推广。

魏武卒的日常训练、武器装备以及后勤保障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

这使得魏武卒成为了一种精英部队,而非普遍适用的军事模式。

因此首当其冲的问题就是魏武卒编制规模有限,即便在鼎盛时期也只有5万人左右,难以应对持久战争的消耗。

这使得他们在面对大规模敌军时,往往显得力不从心。

而且要重新训练一支魏武卒部队至少需要10年时间,无法快速补充,使其战斗力逐渐被削弱。

面对其他诸侯国的联盟进攻,魏国渐渐被拖垮。

在马陵之战中,魏武卒遭到重创,主将战死,元气大伤。

这场战役成为了魏武卒由盛转衰的转折点,他们的精锐之师在此战中损失惨重,使得整个魏国的军事实力受到了严重削弱。

最终在白起所领导的秦军面前,魏武卒不敌,损失惨重。

秦国借机一举消灭了曾经的霸主魏国,标志着魏武卒传奇的终结。

这一事件不仅宣告了魏武卒的衰落,也预示着战国时期军事格局的重大变革。

除了魏武卒就本身的局限性,人才流失也是一大重要原因。

人才流失之痛

在魏国国力达到鼎盛时期,一场人才大量流失的危机极大地削弱了它的实力。

这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吴起被迫离开魏国。

魏武侯继位后,对吴起起了猜忌之心,吴起无奈只得辞去军职,远走楚国。

吴起的离去,对于魏国来说无疑是一大损失,因为他不仅是魏武卒的创始人,更是魏国的支柱。他的离开,使得魏国失去了最为重要的军事力量。

魏武卒的创建者离开后,庞涓接任统帅,但庞涓远远不如吴起那般谋略双全、魄力过人,缺乏领兵治军的魅力,导致魏武卒失去了灵魂。

庞涓虽然也是一位出色的将领,但他无法取代吴起在魏武卒心中的地位。

没有了吴起的魏武卒,就像失去了一只翅膀的雄鹰,再也无法展翅高飞。

最终,魏国在战国时代的纷争中逐渐衰落,最终被秦国所灭。

魏国的人才外流绝非个例。

战国时期,各国之间的竞争异常激烈,人才无疑是这场竞赛中的关键因素。

魏国作为战国七雄之一,曾经拥有强大的实力,但在对待人才的问题上却显得过于保守和狭隘。

商鞅在魏国得不到施展才华的机会,最终选择前往秦国,他实施的变法使得秦国迅速崛起,成为魏国的一大威胁。

而孙膑在遭受庞涓的迫害后,也离开了魏国,他的军事才能使齐国在战场上屡战屡胜,甚至在与魏国的战争中取得了马陵之战的胜利,重创了魏武卒。

范雎的离去更是让魏国失去了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战略家,他的"远交近攻"策略直接影响了秦国的扩张方向,加速了魏国的衰落。

魏国的人才流失不只是政治上,还体现在其他方面。

例如,吕不韦本是魏国的大商人,但他最终选择了投奔秦国,成为了秦国的丞相,为秦国的统一大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这些人才的流失不仅削弱了魏国的实力,也为其他国家提供了强大的支持,使得魏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日益下降。

人才是一个国家最宝贵的财富,也是一个国家强盛的根本。

魏国本有天时地利人和,拥有连年辉煌战绩的魏武卒,却因纷纷失去了最杰出的人才,从而渐渐衰微。

对手秦国则借助商鞅、范雎等人的帮助,国力空前强大起来,终于在公元前293年,秦军攻破魏都大梁,魏国就此灭亡。

笔者认为

魏武卒虽然一度为魏国带来了荣耀,但在历史的洪流中,单一的军事力量难以支撑国家的长久繁荣。

秦国之所以能够最终统一六国,不仅在于其强大的军事实力,更在于其深谋远虑的政治策略、先进的制度创新以及雄厚的经济实力。

对于其他国家而言,单纯模仿魏武卒的军事模式并非长久之计,只有全面提升国力,才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而魏国的没落也实在令人扼腕叹息。

它曾有一手好牌,却因眼光短浅、猜忌人才而把自己的优势白白浪费掉了。

人才流失导致了军事政治实力的不断下降,这正是魏国最终衰败的根本原因。

历史给予魏国的教训十分深刻,时至今日也仍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那就是重视和爱护人才,用人之道不可循私门而陷于自绝于人才,反之还需开阔视野,留住国家栋梁之才,从而造就一个强盛的国度。

参考资料

三属的解释.汉典网 [引用日期2022-07-25]

史记·楚世家》:秦庄襄王卒,秦王赵政立

战国策 韩策一.国学网 [引用日期2014-09-6]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7056.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