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美印两国的两笔国防交易订单,已经进行到了最终谈判阶段,美方还直言,要在中印边境地区给新装备“试试水”。不过,莫迪没想到的是,刚和印度达成友好合作的美方,其实一直在暗中谋划着颠覆印度。
莫迪与拜登会晤
近日,印度媒体爆料称,印方正准备用最新一代的美国史赛克装甲运兵车,来替换印度陆军现役的2000多辆,俄罗斯设计的BMP-2步兵战车,这被看做是印度陆军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重大转变。
目前,印度和美国关于这件事的谈判,已经进行到了尾声。消息人士称,根据美国的对外军售计划,他们将对史赛克装甲运兵车,进行有限的现货采购,然后在印度进行联合生产,最后将共同开发其未来版本。
不过,这一切都取决于史赛克装甲运兵车,能否满足印度陆军机械化步兵营的作战需求,以及能否实现高水平的本土化。同时,美国还必须将技术同步“转让”给印度,不过,这也是符合印度“一贯传统”的。
史赛克装甲车是一个较为现代的平台,它采用了模块化设计,能够适应不同的任务需求,从装甲人员输送、侦察到指挥控制等多种角色。此外,史赛克系列拥有较好的防护性能,以及较高的战场生存能力,这些因素都可能促成了印度的选择。
如果这一项目最终能够敲定,那么印度在洲际弹道导弹车方面的能力,也将会得到提升。美方还特别提出,史赛克装甲运兵车,将针对印度地形进行定制和技术配置,包括在拉达克东部和锡金等高海拔地区作战,以此来更好地展示其机动性和火力。
美国史赛克装甲运兵车
这番话显然针对意味十足。从中不难看出,这款史赛克装甲车一旦投入使用,能够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印度在稳定在中印边境地区的军事部署。这样一来,按照莫迪政府的一贯作风,在中印边境问题上,印方的态度,很有可能会变得更加强硬,双方矛盾激化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此前,中印在锡金地区和中国的边境处,本来就曾闹过不愉快。2017年,中印之间在洞朗地区,曾发生过一次严重的边境对峙,而洞朗恰好就位于中国西藏自治区、印度锡金邦和不丹三国交界处。这样看来,美方极力促成的这笔交易,显然是在给印度“递刀子”。
事实上,对于这一项目,美方算得上是“相当上心”。此前,美国国防部长奥斯汀就曾特别表示,美方与印度打算“共同生产装甲车辆”的这一行动,是双边防务伙伴关系上升的另一个重要指标。
与此同时,美国国家安全顾问沙利文,也于近日访问了印度,并和印度国家安全顾问多瓦尔举行了会晤。在会后,双方还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了双方在诸多领域的密切合作。
在声明中,双方重点介绍了美国和印度在MQ-9B军用无人机平台采购,以及其他国防合作领域的进展情况。美媒声称,这项技术倡议为两国在敏感技术的应用方面,提供了重要的合作方向,同时也是美国借印度来,“制衡中国”的一个重要环节。
此外,沙利文还和莫迪进行了会晤,并商讨了两国的军事合作。会议结束后,莫迪还在社交媒体平台发文称,印度致力于加强与美国的合作,以“造福于全球”。
莫迪与沙利文会晤?
其实,从2007年以来,美国已经和印度达成了价值约220亿美元的丰厚防务交易。对美国而言,印度绝对算得上是“军售大户”。
然而,在莫迪沾沾自喜时,他没想到,自己先被美方捅了一刀。近日,印度媒体提到一则消息:美国中央情报局(CIA)正计划在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部,建立一个新的国家。
这一消息最初是由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透露的。哈西娜在一次讲话中提到,一名外国特工提出,帮助她在选举中“轻松获胜”,她则需要答应外国在孟加拉国建立军事空军基地。
随后,她进一步透露,这一提议是一个“更广泛计划”的一部分。根据哈西娜的描述,该计划是要建立一个基督教国家,这一国家会将横跨缅甸、孟加拉国和印度东北部各邦的钦族、库基族和琐族,都纳入其中。
实际上,印度东北部是一个民族、宗教和文化多元的地区,历史上存在诸多冲突和分离主义运动,如果这一计划落实,很可能会加剧该地区的不稳定局势,并给印度带来重大的战略挑战。
然而,这并不是CIA埋下的唯一一颗“种子”。CIA内部的一份秘密文件曾明确规定,他们可以在国外实施包括宣传、破坏、心理战、颠覆、暗杀、准军事行动、策动和援助叛乱等行动。
美国总统拜登
也就是说,CIA在印度埋下的暗线,可能一直都在。但究竟什么时候启用,最重要的衡量标准,就是美印两国的关系。有印度专家分析称,虽然双方在一些议问题上有着共同倾向,但在一些国际事务上,印方并没有完全听从美国的“指示”,这可能就会让美国对印度的不满,日益积累。不少美国官员也认为,印度并不算是美国可靠的“盟友”。
事实上,为了遏制中国发展,并将布局伸到亚太地区来,美国做出了诸多努力,也拉拢了一众“盟友”,在人口上占绝对优势的印度,自然也是美方的拉拢对象。然而,在针对中国的同时,美方也没忘记防备印度,从这次CIA的计划就可以看出,要想当美国的盟友,得时刻把心“提起来”。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673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