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嫡系的卫立煌为何被老蒋重用20年? 除了战绩, 还有这层特殊身份

妙之评过去2024-06-17 22:54:02  63

在国军的嫡系将领里,很多人习惯用带有江湖团体的外号去称呼他们。

比如,以何应钦为首的“八大金刚”,这八人皆为黄埔教官出身,对老蒋是忠心耿耿。而除了这个之外,也有颇具演义色彩的——五虎将!

他们分别是:

福将刘峙、忠将顾祝同、干将陈诚、飞将蒋鼎文以及虎将卫立煌

在这五虎将里面,除了卫立煌,其他四人也是“八大金刚之一”(黄埔教官)。

按理说,在老蒋的用人准则中,不是黄埔教官或学生出身,还不是浙江人的卫立煌,应该不受待见才是。

但在抗战中,他曾担任过一战区长官和远征军总司令,解放末期又成为了国军四大剿总之一的东北剿总负责人,可见老蒋还是将他当核心嫡系来对待。

那么,卫立煌究竟是有什么能力,能让老蒋对出身非浙江和黄埔的他,保持长达20年的信任呢?

卫立煌将军(剧照)

国军虎将,军事能力一流

首先,卫立煌作为军人,优秀的军事能力是老蒋重用他的先决条件。

卫立煌,安徽合肥人,青年时期的卫立煌在加入同盟会的大哥卫立炯的影响下,也参加了革命,当时他跟随的是革命党老资历的柏文蔚,并在随后一起南下广州继续革命。

在老蒋拜把子许崇智掌握粤军之后,卫立煌得到了重用,开启了了独立带兵打仗之路。

而且在前面20年的军旅生涯中,他堪称国军里面的常胜将军,毫不夸张的说,在国军一众嫡里面,在解放战争之前,就数卫立煌最能打,这也是他“虎将名号”的由来。

卫立煌将军

先来说说,北伐前后他的表现。

北伐战争中,卫立煌所在的何应钦第一军入闽作战,虽然没有两湖地区的两广部队(钢七军和铁四军)那么力挽狂澜,但也鲜有亮眼发挥,在这里面以卫立煌部最为出彩。

在永定、松口两战中,卫立煌从正面击败五省联军福建督军周荫人,并火线提拔为14师师长(该师后来成为卫立煌的基本盘)。随后又北上浙江,子在作战中卫立煌飘忽不定,能谋能勇的作战风格,让第一军得以短时间内稳定江南局势。

在1927年第一次北伐结束前,他已经被提拔成南京卫戍司令和第9军副军长(14师师长)。

在北伐期间,当上嫡系师的师长,在国军里面起码是上将级别的人物。

例如薛岳就和卫立煌一样是第一军的师长、当时的顾祝同、陈诚、张治中和钱大钧等皆是如此。

作为北伐军师长的薛岳

接着,是围剿红军时期。

这时期才是真正让卫立煌声名鹊起,成为五虎上将,同时也是让其迈入老蒋嫡系将领之列。

在1932年,惨烈的鄂豫皖(大别山)苏区围剿战中,正是卫立煌的“顽固作战”,让我四方面军功亏一篑。

1932年,鄂豫皖苏区迎来了自己的巅峰时刻,在徐帅和沈先生的带领下,鄂豫皖苏区的我军四战四捷,歼敌6万余人。

而胜利之后的四方面军,也将攻略的重点,定位在鄂东重镇——麻城。

一旦拿下麻城,鄂豫皖根据就能打通和皖西的联系,真正意义上鄂豫皖苏区才算完整,而老蒋自然也明白其中的重要性,于是一时间双方都是重兵囤积于此。

这令敌我双方都没想到的是,这一场战争直接变成了卫立煌的个人表演秀。

国军五虎上将

在红军围攻麻城之际,卫立煌率领国军西路大军(国军三路大军围剿鄂豫皖)从老河口突然疾行军南下, 直接抄鄂豫皖苏区的大后方,也是首府——黄安城。

卫立煌兼具黑虎掏心和围魏救赵的策略,只能让徐帅被迫放弃对麻城的攻势,回去驰援黄安。虽然他也击败了卫立煌手下担任第10师师长的老同学、黄埔一期的李默庵,但卫立煌却也不急于和徐帅决战,而且采取浅攻进筑的策略,步步紧逼,让徐帅根本找不到弱点,只能放弃黄安。

就这样,徐帅只能被迫转而去打另一路的陈继承,在经历过七里坪惨战之后,徐帅艰难击败黄杰,并一路追击到了笔架山,而此时如果再拿下这座山头,四方面军就能转危为安。

当时黄杰和陈继承看到部下伤亡惨重,也建议放弃笔架山。

可这个时候,卫立煌却很冷静的看到红军已经非常疲惫,他坚决认为要

死守笔架山,和红军耗下去。

血站鄂豫皖的红军(剧照)

于是,在挡住徐帅一个昼夜的攻势之后,卫立煌开始反击撤退的红军,一改之前的龟缩战法,猛冲猛打,接连攻克河口镇等地,此战我军名将蔡申熙牺牲,红12师师长陈赓腿部受伤被迫退出战场。

此战之后,鄂豫皖苏区也被迫进行转移,征战川陕根据地。而这一切正是拜卫立煌所赐。

在此次作战中,卫立煌的头脑非常冷静,他清晰的知道徐帅的命门在哪,能守能攻,完全掌握了战场的主导权,就连徐帅也不得不承认——“卫立煌不愧名将”

可以说,此战国军最大的功臣,非卫立煌莫属。

就连一向不夸人的老蒋,居然将我苏区的金寨县,改成了“立煌县”,足以证明老蒋对其的器重。

解放之前的立煌县

最后,是抗战和解放战争期间。

七七事变之后,卫立煌又率领中央军(14集团军)加入阎老西的第二战区,与我军一泯恩仇,合作抗日。卫立煌确实是一个职业军人,哪怕之前双方曾是对立面,但在第二战区期间,依然对我八路军帮助很大,除了补充弹药之外,还去了延安参观的,而我军也曾多次救其于危难之中,在忻口会在中,他的中央军表现要在阎老西之上。

在1939年成为第一战区长官之后,也河南和安徽,接连和李宗仁的第五战区联动打了多次胜仗,并利用游击战不断袭扰日军。

卫立煌拜访延安

当时卫立煌的卫立煌第一战区有多强?

在1941年他率部趁着日军忙于进攻华北,率部反攻郑州得手,是河南第一次收复大城市的经典战役。在卫立煌被调走后,一战区的国军经历了抗战以来最耻辱的中条山之败,足以证明,卫立煌对于一战区有多重要。

在抗战末期,升任为远征军总司令的卫立煌,率部在滇西进行反攻,接连收复国土,其军事生涯也到达了顶峰。

在解放战争时期,还曾被老蒋当成是救火队长,奔赴东北担任东北剿总司令官。

可能会有很多人会问, 国军里面能打的常胜将领,白崇禧和薛岳都不比卫立煌差,如果仅靠战功来说,20年如一日,卫立煌一直得老蒋的信任并不是很站得住脚。

除了战功卫立煌还靠什么呢?

远征军时期的卫立煌

特殊身份,让老蒋对其尤为倚重

卫立煌之所以能得到老蒋的信任,主要还是——他的身份。

怎么理解这句话?

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说。

第一点,卫立煌虽然不浙江籍,也不是黄埔系,却也是第一军出身。

在老蒋掌握第一军之后,虽然也往里面掺杂了很多黄埔系将领和自己的浙江老乡,但仍有一部分是以前跟着许崇智的旧部,刚开始老蒋对于这些将领就是一个政策——笼络。

这里面除了卫立煌之外,还有谭曙卿、冯轶裴等人皆是如此。

再加上这些第一军军官,要么是外乡人;要么是广东本省人,但和广东另一派,以李济深、张发奎等人为首的第四军又走不到一起去,也没有什么可以投靠和抱团取暖的对象,自然被老蒋笼络。

在黄埔学生没有形成战斗力之前,这些人才是第一军的主力。

所以,说白了这些人就是和老蒋绑在一起的利益共同体,也是和浙江人以及黄埔学生一样,属于老蒋“浙江、黄埔和第一军”三个用人标准里面的一个。

国军第一军(剧照)

那很多人也会说,薛岳也是第一军出身,照样被被老蒋所不容。

这就要说到卫立煌另一个身份了,安徽人而且是孙先生身边的卫士。

当时薛岳之所以反蒋,一是同为客家人的张发奎在居中游说,二是广东人这个身份,这个条件对于卫立煌来说根本不成立,他就是一个没有依靠的安徽人,一个职业军人罢了。

所以没有靠山和乡土情结的卫立煌,自然不会掺和到里面。

而好好打仗,不卷入国军的派系之争,不轻易发表意见,更是让卫立煌一直能得到重用。

况且,卫立煌一直说自己的是孙先生的卫士,一直要谨遵先生的遗志,而别看老蒋如何反动, 毕竟他是在北伐之后一直就是以接班人形象出现,卫立煌自然也没有反对他的理由。

卫立煌和老蒋

第二点,别看卫立煌和老蒋隔着浙江和黄埔两个脉络,但人家还和老蒋是“连襟”。

可能很多人都不知道,卫立煌和陈诚、熊式辉以及张公子一样都是老蒋的连襟。

在1927年担任南京卫戍司令期间,卫立煌认识了从国外回来南京的才女朱韵珩(毕业于欧美的常青藤),两人的相识还颇有英雄红颜相知的色彩,当时卫立煌手下的第14师在南京期间曾干扰朱所在的学校教学,于是她便去找卫立煌理论,一来二去两人也相知相爱,并于当年结婚。

而朱韵珩在南京的时候,就和后来的蒋夫人(宋女士)交好,当年一样都是留美的学生,两人都是南京上流社会的名媛,相互间也是以姐妹相称。

因此,有了夫人外交这个因素在,老蒋是很放心用卫立煌。

卫立煌和其夫人朱女士

当然,老蒋对于嫡系的如陈诚、胡宗南等人都未曾100%的信任,对卫立煌更是如此。

老蒋和卫立煌信任的分水岭是从1939年卫立煌担任一战区司令开始,那一年他的夫人正好去世,而在第一战区期间,卫立煌一直和我军共同抗日,双方合作无间这自然惹来老蒋的不爽。

可当时卫立煌毕竟在是站在抗战统一战线之上,因此为了再次避免他和我军接触,老蒋便让他去指挥远征军。

可在解放战争开始后,老蒋对于卫立煌已经从信任的嫡系,变成了同事化关系,即:

用你,但不代表你是嫡系。

原因其实很简单,卫立煌已经官至战区司令长官,但其在形态上模棱两可的态度,以及不旗帜鲜明的支持对我军作战就已经注定了他不是老蒋的“兄弟”而是一名职业军人。

对职业军人,自然不能再当成嫡系培养了……

解放战争时期的卫立煌(剧照)

实际上,在辽沈战役,老蒋虽然也用卫立煌,但已经并非绝对信任了,而是出于对其职业军人身份,亦或是指挥能力的看中,但无论如何,都个任用都是老蒋主动的,实在是被迫而为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63562.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