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平稳上升,收获丰硕
左宗棠1812年出生于江西宁都,祖籍湖南。他的父亲左公佐,曾在扬州任教习,对孩子的教育极为重视。左宗棠自幼品学兼优,天资聪颖。16岁那年,他以俊才之姿中了秀才。20岁时,他高中省试,被评为解元。这在当时可谓是骄人的成就。
就在大家以为左宗棠就此一飞冲天之时,他的仕途却陷入了低谷期。从1832年到1838年,左宗棠连续三次进京赴考,可惜均告失利,一直无法获得功名。很多人便劝他继续钻研科举一途,终有突破之日。但左宗棠极有自知之明,他深知科举之路的艰辛,自己也不太适合这一做派。
于是,左宗棠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农学和兵法研究。他沉下心来钻研农事,著有《救荒实纪》一书,对当时的农事知识有很高的造诣。与此同时,他又兼修兵书,研习各家兵法。这一决定,为他日后凭军功做官打下了坚实基础。
左宗棠深知盲目追求功名是徒劳的,当务之急是打好根基。他虽然一时步步维艰,却从未放弃自我修养,在逆境中沉淀内功。果然,机会来了,他就抓住了。1851年,左宗棠受清朝钦命担任江西学政,开启了他的仕途。此后二十余载,他卓有建树,由小 吏做到巡抚。1873年,他平定了云南穆斯林起义,一举成名。左宗棠的经历启示我们,功名利禄并非一蹴而就,应当脚踏实地、持之以恒,在低谷时也要有信念,机会自然会垂青有准备的人。
二、艰难时刻,历练磨砺
左宗棠一生经历坎坷,但他从未在逆境中放弃自我修养。即便在最艰难的时期,他依旧保持着勤俭持家、宠辱不惊的高尚操守。
1851年,左宗棠四十余岁时开始任职,被钦派为江西学政。就职之初,他便展现了过人的节俭品质。当时江西学政的津贴极其有限,左宗棠为了维持家用,不得不自掏腰包购置日常所需。他吃穿简朴,独力抚养三子四女,从不东施效颦。即便如此,他仍将赡养父母放在首位,唯恐耽误了赡养的钱财。
1855年,左宗棠出任江西按察使。这一年,江西遭遇了严重的旱灾,粮价飞涨,百姓流离失所。左宗棠临危不乱,马上着手赈灾,多方筹集资金救助灾民。他不遗余力地安顿灾民,赢得了民心。同时,他本人也过着清贫的生活,从不铺张浪费。
1862年,左宗棠出任云南镇抚。这一年,云南发生了穆斯林起义,战火肆虐。左宗棠临危受命,率军征讨,苦战数年终于平定了叛乱。就在他胜利归来时,一个噩耗传来:左宗棠的妻子不幸去世。左宗棠深受打击,但他没有因此萎靡不振,而是立即安排了后事。不久,他就遇到了新的烦恼——小儿子生了重病。为了照顾孩子,左宗棠不得不辞去原本的职务,在家侍奉慢慢。
种种际遇考验着左宗棠的心智,但无论是打击还是磨难,他都以沉着冷静的态度对待,从不气馁,也不逃避责任。如此磨砺,锤炼出了他宝贵的品行——一颗永不动摇的大丈夫之心。
三、富贵关头,心如释然
左宗棠在平定云南起义后,声名鹊起,官运亨通。1873年,他被擢升为两广总督,统领云南、广西、广东三省军民。此时的左宗棠权力倍增,地位超然,但他从未被权力和名利所惑,依旧保持着淡泊之心和宠辱不惊的从容。
作为两广总督,左宗棠手中掌管着大军,兵权沉甸甸。很容易滥用军权,横行肆虐。但他从不这样做,反而待士卒如亲人般谦和有礼。那些立下赫赫战功的将士们,也不会被他拄着高高在上的架子对待,而是受到亲切的关怀。有个插曲可见一斑:1877年,一位亲随到任太久未获调遣,思乡心切,给左宗棠写了一封痛陈愿望的奏疏。左宗棠得知后,第一时间安排这名将士回乡,体谅他的思亲之情。这种不摆谱、不摆架子的作风,赢得了部属的爱戴。
手握重兵的左宗棠,也从未滥用私权,贪占钱财。相反,他严格要求自己,坚守清廉本分。有一年,左宗棠主理漕运事务,从湖北发往广东的钞票多达200余万两白银。这在当时可是一笔巨款。但左宗棠分文未动,仍是过着俭朴的生活,平常无奇。他用行动诠释了"宰相肚里能撑船"的至理名言。
作为当朝宰相,左宗棠本可铺张浪费,享受锦衣玉食。但他宁愿隐忍苦行,怀才不遗、用人无私,只为国家社稷计。有人问过左宗棠,为什么如此勤恳为官?左宗棠的回答简单朴实:"国无小事,一年之计,勤万民之计也。"富贵不能淫其心,仍需勤恳为民着想,这正是左宗棠的扎实操守。
四、交游有道,明哲保身
左宗棠不仅在为政清廉方面树立了典范,在交友谦逊、明哲保身上亦有卓越建树。他对于门生、亲朋好友,均能恭谨有礼、予以宝贵指点。同时,他极为警惕那些投机钻营、贪婪无度之辈,竭力同他们保持距离。
左宗棠在世时,门生朋友常常慕名而来,寻求指教。无论对方身份地位如何,左宗棠总是一视同仁、循循善诱。他会耐心解答门生们的疑惑,为他们把脉问诊,指明方向。即便面对初出茅庐的后生,左宗棠也从不摆老资格,而是恭恭敬敬、一本正经地予以解惑。
同样,左宗棠与亲朋好友的相处,也是淡泊名利、宽厚谦逊。他的好友汪锺声曾在家书中提到:"棠甫向我讳无不尽,吾辈待之有朋友之实。"可见,左宗棠对友人从不隐瞒,毫无保留,两人相见恰如知心好友。
虽然如此亲和有礼,但左宗棠对于权贵之交、投机之徒却是敬而远之。他在家书中谆谆教诲儿子:"好便宜者,不可与之交财;多狐疑者,不可与之谋事。"这两句话传递了一个深刻的人生哲理:贪小便宜者终将误大事,而猜忌多疑之人也难结交好友。
在与朝野人物打交道时,左宗棠也是沉着冷静,万分小心。他对权贵们虚与委蛇,对谄媚之徒予以回避。曾有一名重臣在朝野争斗时,挟恩私干求左宗棠撑腰。左宗棠巧妙回绝了他的请求,避免了牵连是非。这种智谋在当时的官场政治中可谓是高明之举。
正是凭借着明哲保身的睿智,左宗棠远离了朝野党争的漩涡,避免了步步为陷,最终全身而退,为民族铸就了卓越功勋。
五、晚节坚守,大智大勇
进入暮年,左宗棠依旧保持着昔日的操守和风骨,大智大勇、坚守底线。他在朝中屡屡力陈危言,直言不讳地指出国家的弊政,并为此不惜得罪权贵。同时,他以身作则,杜绝了家族徇私舞弊的流弊。
1879年,左宗棠奉命入京与朝廷直接对话。在谘议期间,他毫不留情地抨击了当朝皇帝的昏庸纲纪,直指当权者对国家的绥靖主义政策是罪不可赦。当时的军机大臣丁汝昌遭到左宗棠的严厉指责,两人几乎爆发冲突。但无论如何,左宗棠都旗帜鲜明地坚持己见,毫不退缩。
在军事实务层面,左宗棠亦是出谋划策、身先士卒。当时的清军步步败退,节节告御。左宗棠遂奔走呼吁,力主重建国之重器——先锋舰队。他深知,要保卫国家海疆,须从海上入手。经过多年努力,左宗棠终于在广东组建了一支精锐的海军舰队,为清军立下了汰弦疗效。
即便在家族内部,左宗棠也是铁面无私、杜绝徇私弊端。他的长子左景佑出任台湾巡抚期间,曾多次干预地方事务、滥用私权。左宗棠获知真相后,断然将之革职查办。左景佑最终被贬谪新疆。如此断然决绝,令人敬佩。
左宗棠不仅对权贵开诚布公、诤言不讳,对家人亦是一视同仁、毫不徇私。当时的朝野上下,很少有人能做到如此冷静理智、大智大勇的程度。左宗棠可谓是咄咄逼人、直指人心的清流,维护了底线操守,堪称一代清官楷模。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634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