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征50%关税, 欧美相继“使绊子”, 我国医疗行业还能行吗?

迎波说商业2024-06-17 09:26:50  102

欧美又盯上了一个中国重要产业。

今年4月,欧盟宣布正研究一项针对中国医疗器械市场准入和政府采购的调查。5月,美国开始在原有对华301关税的基础上,进一步对自华进口的电动汽车、锂电池、光伏电池、关键矿产、半导体以及钢铝、港口起重机、个人防护装备等产品加征关税。

其中,在医疗器械领域,对注射穿刺产品(注射器和针头)的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0%提高到50%;口罩、部分呼吸器在内的个人防护装备,关税税率将在2024年从0-7.5%增加到25%;医用橡胶手套的关税税率将从7.5%增加到25%,加征时间设在了2026年。

此前,企知道在《英伟达市值突破3万亿美元,中国半导体何时才能发力?》一文中提到,集成电路、半导体设备等产业中国目前处于劣势,易受限于人,还需要时间突围。

如今欧美相继在医疗器械领域“使绊子”,在新一轮的加征关税之下,中美在医疗器械领域谁会比较被动呢?

为中国医疗器械设置“关卡”,影响有限?

医疗器械,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是治疗、诊断、监测疾病的重要工具,在疾病预防和诊断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无论是手术、药物治疗还是康复,医疗器械都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

根据MDCLOUD(医械数据云)数据,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出口贸易总额为1029.53亿美元,同比下降12.95%。其中,出口额535.5亿美元,同比下降21.35%;进口额494.03亿美元,同比下降1.55%。

从商品进出口市场来看,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主要集中在亚洲、北美洲和欧洲。其中出口亚洲185.68亿美元,占比34.67%,其次是出口北美洲154.3亿美元(28.81%),出口欧洲131.91亿美元(24.63%)。

进口方面,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主要集中在欧洲、北美洲和亚洲,其中欧洲以进口额约237.27亿美元位居首位,占比达到占比48.03%;其次是北美洲152.74亿美元(30.92%)、亚洲99.8亿美元(20.2%)。

具体来说,我国医疗器械产品在2023年出口的前三市场主要是美国、日本、德国,其中出口美国市场134.15亿美元,占比约25.05%。进口前三的市场是美国、德国、日本,其中从美国市场进口额达到117.26亿美元,占比23.73%。

我国在医疗器械方面,出口大于进口,贸易顺差达到41.47亿美元。但在地区上,欧洲与北美洲皆是进出口大市场,其中对北美洲的出口额与进口额相近,对欧洲市场则是进口额大于出口额,且美国成为我国医疗器械的第一大进出口市场。

聚焦商品类别,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商品出口金额规模最大的是海关编码为“63079090”的商品,出口额达到54.57亿美元,占比为10.19%左右;紧随其后的是海关编码为“90191010”的商品,出口额达到46.25亿美元,占比为8.64%。

进口方面,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商品进口金额规模最大的是海关编码为“30021500”,进口额达71.49亿美元,占比为14.47%;其次是海关编码为“38221900”的商品,进口额达到56.16亿美元,占比为11.37%。

根据企知道海关数据,海关编码“63079090”的商品为医疗或外科口罩,属于此次加征关税的个人防护装备,出口的前十名国家分别是印度尼西亚、俄罗斯、墨西哥、印度、越南、菲律宾、土耳其、秘鲁、厄瓜多尔、美国。(注:根据历史汇率换算,金额可能存在误差。)

另据企知道平台显示,我国外科口罩产业主要是生产用于医疗机构手术室、病房等场所的防护口罩,目前相关企业共有1190多家,主要分布在河南省、广东省、山东省等地,其中河南省排名第一,达到150余家。

从政策发文趋势来看,2020年至2022年间扶持政策数量快速增长,2023年增速开始出现下滑,为-15.27%,这或许还与国内疫情形势的调整变化有关。

综合以上分析可知,虽然我国的医疗器械整体是贸易顺差,但在欧洲市场的进口额是大于出口额的,因此欧洲政策的变动值得关注。

此外,在被加征关税的产品中,最大规模的出口商品“口罩”,美国排名靠后,但其又是我国医疗器械的第一进出口大市场,所以一旦医疗器械领域的其他产品再被加征关税,损失还是会有的,值得警惕。

关税大棒,打在棉花上?

通常,医疗器械按照具体用途可分为医疗设备、高值医用耗材、低值医用耗材、体外诊断四类。其中,医疗设备是医疗、科研、教学、机构、临床学科工作最基本要素,既包括专业医疗设备,也包括家用医疗设备;耗材则是指用于诊断、治疗、保健、康复等的消耗性器件材料。

根据MDCLOUD数据,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出口前三的商品分别是医院诊断与治疗产品、保健康复用品和一次性耗材。其中医院诊断与治疗的出口额为231.01亿美元,保健康复用品的出口额为96.07亿美元,一次性耗材的出口额为93.08亿美元。

进口方面,2023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最大的是医院诊断与治疗,进口额达415.24亿美元;其次是一次性耗材,进口额为40.49亿美元;第三是保健康复用品,进口额为16.89亿美元左右。

可见,医院诊断与治疗产品是我国最主要的进出口商品,以进口为主;保健康复用品、一次性耗材都是出口额大于进口额,主要以出口为主。

对于医用耗材而言,一般又可分为高值医用耗材和低值医用耗材,其中一次性耗材便属于低值医用耗材,是临床多学科普遍应用的价值较低的一次性医用材料。

企知道资料显示,目前我国医用耗材产业全国相关企业共有4700多家,主要分布在江苏省、广东省、河南省等地,其中江苏省以750多家企业排名第一。

根据投融资趋势来看,医用耗材产业融资趋势显示出一定的波动。虽然2021年到2022年融资频次略有增加,但2023年开始直接大幅下滑,融资金额近五年也是持续下滑,说明资本市场对于对医用耗材产业的投入是大幅减少的。

事实上,本次美国加征关税的注射器、针头、口罩、医用橡胶手套等,绝大多数都属于低值医用耗材。根据海关数据,2023年注射器和针头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为2.24亿美元,口罩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为0.74亿美元,医用橡胶手套出口到美国的贸易额为则4.42亿美元。

聚焦到注射器和针头这类注射穿刺产品,企知道海关数据显示,注射器出口的前十名的国家分别是俄罗斯、菲律宾、墨西哥、印度、秘鲁、印度尼西亚、厄瓜多尔、土耳其、越南、美国;针头出口的前十名国家分别是土耳其、俄罗斯、印度、墨西哥、越南、印度尼西亚、秘鲁、菲律宾、厄瓜多尔、美国。注:根据历史汇率换算,金额可能存在误差。)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到,此次加征关税的产品主要是以低值医用耗材为主,疫情期间我国生产的口罩、防护服、医用手套等耗材出口额一度大涨,在逐渐消除了疫情影响之后,相关低值医用耗材出口额出现回落,市场的投资信心也出现了下降。

此外,由于我国一次性耗材主要靠出口,且美国市场在出口份额上占比较低,因此这次“关税大棒”虽然比市场预期要高,但与半导体领域的“卡脖子”相比,影响稍微小一点。

不过,又因为美国是中国医疗器械主要进出口市场的缘故,未来在医疗领域非低值医用耗材上的“关税”变动,也不得不防。

出海医疗企业,受影响程度轻重不一?

此次“关税”大棒主要落在了低值医用耗材领域,虽然美国市场占比较小,但在进口额与出口额双双下滑的背景下,“关税大棒”势必会影响国内医疗器械公司的出口业绩。而且,未来美国是否在医疗器械其他产品上加征关税并不清楚,这种不确定性也会给国内的相关公司带来“恐慌”。

那么,就本次加征关税来说,哪些企业最受伤呢?

目前,国内低值耗材公司供应产品主要包括医用手套、注射器、穿刺针、医用敷料、 医用导管、医用玻璃瓶等产品。在生产这些产品的中国医疗器械企业中,注射器行业龙头是采纳股份、康德莱、五洲医疗;口罩得头部生产商为稳健医疗、奥美医疗等;手套行业三巨头则为英科医疗、蓝帆医疗、中红医疗。

针对此次美国提高关税事件,稳健医疗方曾表示,对于注射器和针头、口罩、橡胶医用手套等医疗产品,公司只有口罩出口美国,营业收入很少。另一个口罩企业奥美医疗表示,近年美国市场对口罩需求不大,公司的口罩产品极少销往美国。

在手套行业,上市企业蓝帆医疗表示,公司出口美国的手套销售收入仅占公司手套总体收入的四成,且PVC手套收入也多于丁腈手套,PVC手套目前暂不受关税影响。

不过,在注射器行业,康德莱、采纳股份、五洲医疗等皆有出口美国市场。企知道显示,康德莱成立于1998年,2016年在上交所上市,是国内少数拥有医用穿刺器械完整产业链的生产企业之一;采纳股份成立于2004年,2022年在深交所上市,是国内较早从事注射穿刺器械的企业之一。

根据两家公司的年报报告,康德莱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达到24.53亿元,来自国际市场收入是7.37亿元,其中来自欧美市场的收入占外贸收入的七八成左右。采纳股份在2023年的营业收入为4.1亿元,其中注射器和穿刺针收入分别为2.71亿元和1.07亿元,并且欧美市场尤其是美国市场是公司现阶段海外销售的主要市场之一,近三年出口美国市场的销售收入占比较高。

综上所述可知,虽然此次“关税”主要集中在低值医用耗材领域,但落在每个公司身上的“痛处”都是不一样的。诸如稳健医疗、奥美医疗等企业,所受影响几乎可忽略,但对于采纳股份而言,此次“关税大棒”将是重头一击。

随着美国“多变”的政策越来越多,若今后贸易摩擦再次升级,医疗器械领域的其他产品势必会遇到加征“关税”的情况。因此,我国企业一定要提高对出口市场选择的多元化,甚至可以提前布局将生产基地转移到海外,降低受单边政策变化的影响。

当然,对于中国医疗器械企业而言,技术创新无疑是公司面对“惊涛骇浪”的核心竞争力。唯有技术不断攻坚克难,将“中国创造”带入全球市场,那些层层封锁,也终将土崩瓦解。

(本文图片来源:JOINCHAIN?众成数科、企知道、摄图网及美国301关税四年期复审报告)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6063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