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短期来看,欧盟的关税壁垒会增加中国电动汽车出口的成本,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但长期来看,中国车企可以通过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绕过关税壁垒,完善全球布局。
夏金彪
欧盟终于对中国电动汽车挥下关税“大棒”。
近日,欧盟委员会以过度补贴为由,将从7月4日起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其中,对抽样的三家企业——比亚迪、吉利和上汽,将分别加征17.4%、20%和38.1%的关税,其他包括一汽、长安、华晨宝马、特斯拉、蔚来、小鹏等在内的13家企业将被征收21%的加权平均关税。
目前,欧盟对进口的电动汽车征收10%的关税税率,这意味着加征临时关税后,比亚迪、吉利出口至欧洲的电动汽车将分别被征收27.4%、30%的关税,而上汽被征收的关税将高达48.1%。
上个月,美国刚刚宣布对中国太阳能电池、电动汽车、计算机芯片和医疗产品等一系列商品加征关税。其中,对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从25%提升至100%,动力电池关税从7.5%提升至25%,电池零部件关税从7.5%提升至25%。
虽然美国从原材料到动力电池再到电动汽车整车,对中国电动汽车进行全面封堵,但对中国车企直接影响非常有限,因为自2018年美国对中国商品设置贸易限制以来,中国电动汽车在美销售寥寥无几。
长期以来,中国汽车出口的主要目的地集中在非发达国家市场,包括东南亚、拉美、中东、非洲等地。近年来,中国车企在电池技术、电动汽车成本控制和产业链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中国电动汽车迅速崛起,满足了欧洲等发达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需求,出海势头强劲。
海关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向欧盟出口了48.2万辆纯电动乘用车,占到中国电动汽车总出口量的45.1%。但其中有3—4成是中国工厂生产的特斯拉,两成是欧洲品牌,不到一半才是自主品牌。就是这不到一半的量,也让欧盟举起了关税“大棒”。此次被抽样的上汽、吉利和比亚迪正是中国汽车品牌在欧洲销量的前三名。
不难看出,欧盟对自中国进口的电动汽车加征临时关税的做法,是典型的保护主义,违背了市场经济原则和国际贸易规则,甚至可能对全球汽车产业链的稳定和中欧经贸合作产生不利影响。就连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主席希尔德加德·穆勒也认为,欧盟的做法背离全球合作,对欧洲增强汽车工业实力并无好处。
按照欧盟的调查程序,反补贴关税最终落地还有一段时间的过渡期。欧盟委员会将于7月4日前发布初步裁定,决定是否对自中国进口电动汽车征收临时反补贴税。7月4日后,欧盟委员会有4个月的时间与成员国协商,是否将临时关税变为永久性关税。对此,中国车企和相关协会可以在WTO框架下,采取贸易争端的纠纷解决机制,维护中国车企自身的合法权益。
目前,欧洲是中国车企出海最重要的市场之一。业内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欧洲汽车业较为成熟,汽车产销规模及保有量均位居世界前列,是仅次于中美的第三大汽车市场;另一方面,欧洲对电动汽车的发展持较为开放的态度,对电动汽车的接受程度较高,是中国车企实现品牌向上的关键,有利于品牌美誉度的提升。
眼下,欧盟的关税壁垒虽然会导致中国车企出口欧洲的电动汽车价格上涨、短期内削弱中国电动汽车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但是长期来看,中国车企可以通过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绕过关税壁垒、完善全球布局。
纵观汽车工业后发国家的发展史,这些国家的汽车在进入全球市场的过程中,几乎都经历了包括关税、反倾销补贴等多重阻碍,后来通过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打开了更广阔的海外市场。以日本为例,根据日本汽车工业协会数据,过去十年间,日本车企在海外基地生产的汽车年产量均在1500万辆以上,而从日本本土出口的汽车数量仅为400多万辆。
可以预见,欧盟关税壁垒难阻中国电动汽车的出海步伐,中国车企可以通过在欧洲建立生产基地等方式,绕过关税壁垒,降低运营成本,并加强与欧洲当地企业的合作,通过共同研发、生产、销售电动汽车,让中国自主品牌更好地走向世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58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