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授衔,韩先楚属最年轻的上将一列,年仅42岁,正值年富力强的时候。在解放战争中,他和他麾下的部队,在东北战场打出个“旋风司令”和“旋风部队”的绰号。
懂他的人,说他实在;不懂他的人,则会讲他这个人很狂。东北战场上的有一场仗就是这样,他以纵队副司令的职务,指挥两个纵队作战,取得10小时俘虏近8千的战果。
这一仗就是著名的“三下江南四保临江”中,第四次保卫临江战役。事后别人问他,仗打得这么干脆漂亮的秘诀是什么,他回了9个字,让人哑然失笑,不知该说他狂,还是该说他自信。后面大家自行判断。
韩先楚是放牛娃出身,学过门篾匠的手艺,参加过黄麻起义,进行过鄂豫皖根据地的斗争,走过长征。他是属于大器晚成类型的人,鄂豫皖红军时期,还只是个连长、营长。
后来在独树镇战斗中,韩先楚大放异彩,以营长一职,临危不惧,冷静指挥,身先士卒,勇敢拼杀,可谓是“一战成名”。在半年时间里,他从营长升至师长。但是跟后来授上将军衔,及当时红一、二和四方面军的名将们比起来,多少还是有点不够看。
红军改编时,原红78师师长的韩先楚,担任344旅688团副团长。乍一看,似乎不低,实际算偏低了。八路军3师6旅12个团,加上总部特务团和各师教导团、独立团,合计16个主力团。韩先楚未成为16个团长之一。而且这还没算上新四军方面和团级以上干部。
按1955年的授衔大概标准,八路军最早的团长,大部分被授予中将,少部分是上将的。当时是副团长,后来还被授予上将军衔的,只有两人,一个是杨勇,一个是韩先楚。
抗战初期,韩先楚开始坐火箭,一度代替徐海东,担任115师344旅代旅长,1940年已是新3旅旅长兼晋冀鲁豫军区三分区司令。但到1941年,他突然就被要求去延安,进抗大学习深造。直到抗战胜利,韩先楚才跟着其他学员,离开延安,奔赴东北,重返战场。
这段学习经历,这里我们暂时不做评价(毕竟他确实没有系统学习过任何知识)。总之那时他到东北后,仅担任南满军区4纵副司令一职。南满军区是当时东北战场最艰苦的地方。
只能说,是金子在哪都能发光,南满形势严峻,韩先楚偏偏就是能杀出条血路,新开岭一战,全歼敌52军52师,缴获不计其数的物资,其中弹药超百万,受到毛主席的电文嘉奖;在此之前打得敌184师起义,也得到过毛主席的嘉奖。
之后,韩先楚又率部参与“三下江南四保临江”的战役。在第四次保卫临江战役中,他跟3纵司令曾克林,组成前敌指挥部,两人在战术上,出现截然不同的分歧。
在前敌指挥部组成前,上面就下达曾克林任总指挥、韩先楚做副总指挥的命令。按理说这应该不存在分歧的,可它偏偏就是有,而且支持韩先楚战术的,只有他自己一人。我们先来看看,他们各自的战术。
此次来犯敌军,合计11个师20个团10余万人,兵分三路。左路是5个团,中路是10个团,右路是5个团。曾克林决定拿中路敌军的暂编20师开刀,理由很简单:云南来的部队,装备一般、训练一般,战斗力更是一般,而且它还处在大军外翼。
韩先楚的战术,盯着的敌人也是来自中路,但却是三路来犯敌军中最突出的89师。89师是蒋介石的嫡系部队,更是国民党军的主力,清一色的美械,训练有素,战斗力强悍。
曾克林盯暂编20师,是因为这是软柿子好捏,好打,稳妥。韩先楚盯89师,理由也很充分:89师是刚从南边的热河调上来的,对南满的地形十分陌生,对当地的气候也没那么快适应,其气焰更是嚣张得不可一世。而且89师的突出,不只在战斗力方面,还体现在行军方面:轻敌冒进,长驱直入,跟其他敌军的距离拉得很开。我军兵力在它三倍以上,火力更是超过它不少。
韩先楚认为,我军可以趁此机会,诱敌深入,将其全歼,震慑敌军。
总指挥跟副总指挥有分歧,僵持不下,关键就在虽说只有韩先楚认同他自己的方案,但他认准了,一点口都不肯松。
最后,这两个方案由曾克林、韩先楚各自署名,呈到辽东军区,由军区首长裁决。最后,萧劲光、陈云两位军区首长,复电同意韩先楚的方案,并指示:“由韩先楚统一指挥3纵、4纵作战。”这个指示,多少让人有些惊讶了。
韩先楚一个纵队副司令、副总指挥,指挥总指挥和两个纵队作战?
无论是召开干部会议,布置作战任务;还是开火交战,真正打起来,各级指战员们都不能理解韩先楚,他们只是在无条件地执行军区命令罢了。
最关键的是,韩先楚命令部队白天发起总攻,而不是晚上;这让大家更不解了。但他有自己的理由和自信。
仗打得很顺利,开火到结束,只过了10个小时,我军全歼敌人一个加强师,俘虏近8千敌人,各种美械装备战士们收缴得不亦乐乎。当收到前线“战斗快结束,正满山抓俘虏”的报告时,萧劲光人都是懵的,瞪大眼睛让那人再报告一遍。萧劲光拿着话筒自言自语,说“仗怎么打的,怎么这么快”。 陈云也是满脸诧异:“怎么打得这么快?”
可韩先楚打得就是这么快。事后别人问他秘诀,这仗怎么打的?他回:“对手不知道我的厉害。”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539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