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队迎战奥地利。
第38分钟,姆巴佩右侧禁区内拿球连续的假动作虚晃后流畅衔接下底传中,门前沃贝尔头球解围失误自摆乌龙,法国1-0领先!
第46分钟,格列兹曼对抗中被沃贝尔撞倒,头部重击在广告牌上血染赛场!
第86分钟,姆巴佩争顶头球时鼻骨遭到撞击疑似骨折,姆巴佩血染赛场后伤退返回更衣室!
法国人用费力的方式,小胜朗尼克版本的奥地利。
看起来朗尼克拒绝五大联赛的邀约,坚守奥地利国家队,是想打造一支维也纳圆舞曲的乐队。
熟悉奥地利球员的球迷,丝毫不会感觉奥地利是一支弱队,他们基本上在德甲踢球,朗尼克深耕德甲多年,是教父级的人物。
朗尼克作为教练曾先后执教过乌尔姆、斯图加特、汉诺威96、沙尔克04、霍芬海姆、莱比锡等球队。他曾带领升班马霍芬海姆拿下德甲半程冠军,率沙尔克04打进欧冠四强,在担任莱比锡总监期间,球队完成从第四级别联赛到德甲和欧冠的飞跃。从朗尼克的执教经历可以看得出,他在球队建设方面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同时善于为球队打基础。
他的执教理念中最出名的是高位压迫理论,失去球权后立刻压迫对手,而这项理念也逐渐成为现在足球的主流,克洛普、图赫尔、纳格尔斯曼等可以说是朗尼克思想的受益者,红军主帅克洛普就曾称赞朗尼克是德国足坛最佳主帅。于是朗尼克被足坛奉为德国足坛教练的“教父”。
曼联曾经邀请他来救火,但最终离去。
拜仁想让他来重整残局,他拒绝了。
奥地利国家队是幸运的,这些德甲踢球的球员,也成为朗尼克演奏出来的悦耳音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朗尼克最初被誉为教授,是出于讽刺意义的。
在1998年12月19日的德国的体育电视节目Aktuelle Sportstudio中,正在德乙乌尔姆执教的朗尼克在电视上拿着一块磁力战术板,阐述着自己信仰的平行四后卫和区域防守战术。当时对德国足球来说这样的战术体系还是新鲜事物,大部分球队还在使用清道夫防守体系。在节目播出后引起轩然大波,他的学派并没有得到赞许和支持,反而被那些传统势力讽刺为“教授”。虽然和英超阿森纳足球俱乐部的主帅温格的称号一模一样,但却相差甚远。当时朗尼克被认为只是一个学院派教练,他的那些理论远远不及德国传统的精神意志等看家法宝。
当朗尼克以教练身份第二次回到斯图加特时,他担任U19教练和青年球员助理统筹人,相对轻松的生活让他有很多时间去学习各种足球理论知识,建立自己的战术理念体系:
培养出多位欧洲足球先生的洛巴诺夫斯基曾率领基辅迪纳摩来到德国小镇乌滕贝格,和维多利亚巴克南有过一场较量,亲历了这场比赛的朗尼克总感觉到即便双方人数相等,但对方却好像总是多出一人,这不是什么破坏规则的勾当或是魔法,而是当时最顶级的教练和足球理论家洛巴诺夫斯基的优秀战术的体现。
这种区域防守和向球压迫防守踢法是由前苏联为首的东欧足球所提出,并且通过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最顶级的主帅——先后带领费耶诺德和汉堡夺得冠军杯——哈佩尔传到了欧洲主流联赛。
经此一役,朗尼克和好友赫尔穆特-格罗斯彻底成为这种战术痴迷者,随后他们又见证着这个战术在萨基手上与传统的意大利链式防守相结合,加上充分利用造越位的思路,成就了AC米兰和意大利那令人窒息的战术,也成就了萨基的毕世威名。朗尼克录下了萨基指挥的每一场比赛并深入学习。
1995年,当朗尼克开始执教南部地区联赛的鲁特林根时,德乙球队美因茨任命了同为萨基战术信徒的沃尔夫冈-弗兰克为主教练,他将萨基的足球哲学引入到美因茨,而当中收益最大的是球队当时的中后卫尤尔根-克洛普。日后经常有人将朗尼克和克洛普的战术理念加以比较,尽管他们的具体战术不尽相同,成就上也有些区别,但是理念却颇为相似,也是一时瑜亮。
在进攻方面,朗尼克十分欣赏进攻狂人泽曼的战术,为此他在休假时还特意去意大利,观看泽曼如何率领福贾队大打攻势足球。
朗尼克糅合了这些理念,最终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他倾向使用4-2-3-1和4-4-2 double6(菱形中场)阵型,强调球员对持球人进行整体压迫,进攻时让左右中场内收,在中路形成一个六边形的攻防屏障,而两个边路则是交由后插上的边后卫负责,再加上颇为高效的防守反击,形成强大的进攻火力。
总之,朗尼克的传奇故事太多,德国人都知道他的经历,红牛给了他平台,也赶走了他。
朗尼克远走奥地利,也是为了远离德甲这块是非之地。
一代德国教练的成长,离不开朗尼克的风格影响,那些深受朗尼克高位压迫理论影响的主教练们,率领一支又一支青年近卫军在五大联赛各就纵横驰骋,势如破竹,对手望其旗靡!
而朗尼克在短暂执教曼联之后,还是选择了和德国有密切联系的奥地利。
维也纳,音乐之都。德国人内心对奥地利,那就是自己家院子里的事情了。
1815年维也纳会议后成立了以奥为首的德意志邦联,1866年,奥在普奥战争中战败,邦联解散。1867年与匈牙利签约,成立奥匈帝国。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帝国解体,成立共和国。1938年3月被德国吞并。二战后被苏、美、英、法四国占领。1945年4月成立第二共和国。1955年5月,四个占领国同奥签订《重建独立和民主的奥地利国家条约》,宣布尊重奥的主权和独立。10月占领军撤出,奥重获独立。
其实德国和奥地利,从法兰克王国分家的时候,就已经是一家人了。那个时候还没有德国和奥地利的概念,所以说大家都是东法兰克人。
奥地利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茜茜公主的老公,哈布斯堡家族的掌门人),依旧兼任匈牙利国王。而匈牙利王国又与奥地利帝国组成了一个二元制的新帝国,便是奥匈帝国(1867年成立)。
这么一来,奥地利和德国之间,可就越走越远了。奥匈帝国,和德意志第二帝国,几乎成了好哥俩的关系。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长期打算染指巴尔干半岛,并且付诸了实践,于1908年,吞并了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
这事儿引起了塞尔维亚等巴尔干半岛国家的强烈不满。因此1914年,著名的萨拉热窝事件便爆发了。
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唯一的继承人斐迪南大公,带着自己的夫人出去散心,顺便到萨拉热窝视察的时候,被塞尔维亚人枪杀。
斐迪南大公的好朋友,德意志第二帝国的皇帝威廉二世,立刻跑去怂恿年迈的奥匈帝国皇帝弗朗茨·约瑟夫一世发动战争。结果一战就爆发了。
公元1918年,一战结束后,德意志第二帝国和奥匈帝国双双战败,因此两者全部瓦解。哈布斯堡家族对奥地利的统治,也就此终结。
说起来话长,小孩没娘。
熟悉奥地利电影《茜茜公主》的球迷,一定会喜欢今天的故事。
二战后,德国人陷入空前的绝望,是罗密施耐德的电影,给了德国人和奥地利人希望。
罗密·施奈德是奥地利电影史上值得骄傲的人物之一。她出演的《茜茜公主》三部曲获得了成功。影片中,她清新活泼,高贵典雅,气质宛若天成。特别是她那迷人的微笑,驱散了二战后奥地利人民心中的阴霾,带给了人们重建家园的信心。随着影片在其它欧洲国家的播放,年轻的罗密迅速征服了欧洲人的心,赢得了“战后欧洲第一美人”的赞誉。70年代以后,她的演技日臻娴熟,接连获得法国、德国电影大奖,并被誉为“世纪女演员”。
剧中茜茜公主的母亲,就是罗密施耐德的亲生母亲饰演的。
剧中剧外,都是母女。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选自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习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奥地利和德国,都有机会进入淘汰赛甚至决赛,他们或许在德国本土举办的欧洲杯上,难兄难弟。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525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