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9年,六机部。
自从三年前政治风暴开始后,不少老同志就受到了冲击,各大机关一时间处在了群龙无首的状态。因此,中央决定从军队中挑选一些干部到机关任职,刘世雄就是在这一时期开始主持六机部的工作。
刘世雄15岁参加革命,在抗日战争年代,长期从事情报侦察工作。新中国成立之后进入海军,是个不折不扣的老革命。
这一天,一封来自上海的急电摆在了刘世雄的办公桌上。刘世雄一看,上海革委会要调沪东造船厂的一千名工人到新组建的迫击炮车厂,王洪文还特意打电话给造船厂,要求他们务必完成任务。
刘世雄看过电报之后,心中久久不能平静,如此大量的调人命令,事先也没有和六机部商量,刘世雄的第一直觉就是:
完全不能同意
但考虑到上海革委会在全国的影响,尤其是王洪文当时的政治地位,刘世雄又不能直接抵制,于是他连夜召开军管会会议,作出了三个决定:
上报中央;亲赴上海协商;答复造船厂等待命令。
会议结束后,刘世雄立刻前往上海面见王洪文,结果王洪文推脱不见,派了一个人负责接待。结果那人似乎猜到了刘世雄的来意,一见面就说调令一个字都不能改,人也一个都不能少,希望他们给予支持。
对方冷冰冰的态度,立刻让刘世雄感到反感,当场回击说他们的做法违背了党的组织原则。见对方语塞,刘世雄缓和了一下语气,提出从三个造船厂各调200名工人支援上海的建议。
“不行,绝对不行。”对方恼怒地回答道,这次会面不欢而散。
刘世雄在上海又等了几天,没见到王洪文,只好回京。结果人还没到北京,上海革委会的电报已经到了国务院,以不再支持沪东造船厂为由,给六机部下了最后通牒。
李先念听完刘世雄的汇报,表示此事务必需要周总理出面解决。没过几天,周总理的秘书打来电话,说总理决定接见上海和六机部的领导小组。
接见开始后,周总理首先自我批评,说最近工作太忙,没有关心他们之间的争论,然后对刘世雄进行了批评,说他身为一把手应该大度,调不出来那么多工人,也可以量力而行:
“姿态高一些,不要针锋相对,更不能得理不让人呐!”
紧接着,周总理转向王洪文,批评他们那份电报的提法是错误的,也用到了“得理不让人”五个字。刘世雄立刻听出来了,周总理是支持自己的做法的,心中顿时轻松了许多。
最后,周总理提出一个方案,给六机部三个月的时间,抽调500名工人支持上海。刘世雄一听和自己当初的方案一样,当即起身表示没有意见,王洪文出于无奈也只好同意。
周总理又拿出六机部当年的生产计划,逐一和王洪文落实,确保上海能够按照原计划协助六机部,这次接见才算结束。
一场眼看就要难以收场的闹剧,在周总理的运作之下,顺利平息,还让有心之人不得不继续执行原定的生产计划,足见周总理的大智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521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