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克诚复出主持中纪委, 少奇同志能平反, 为何粟裕却没有?

追梦的年2024-03-30 23:53:21  69

黄克诚在全党、全军之中是出了名的秉公持正,只要认为正确的事就会坚持,只要认为错误的事就会反对。

为此,黄克诚一生九次被罢官,可他始终保持了这个态度,没有向权威低头。也正是因为他的公心,1978年的十一届三中全会,邓公特意点名增补他为中央委员,并当选为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常委书记。

在这个职务上,黄克诚帮助很多人恢复名誉,但为何一直没能成功帮粟裕平反呢?

中纪委当时的主要任务有两个,一是平反历史上的冤假错案,一是审查“两案”。

黄克诚付出工作之初,几乎每天都能接到数以百计的申诉信、陈冤信,那段时间他特别忙碌,跟其他中纪委的同志一起不断翻看材料,每天除了吃饭、睡觉、上厕所,其余时间都用在审阅上了。

在三年的时间里,中纪委共为近300万人恢复名誉、为40多万人恢复党籍、为10多万人撤销处分,让整个社会风气得到好转,很多人终于脱掉“帽子”,大力称赞中央的明智。

其中比较重要的一个案件是关于刘少奇同志的,毕竟这是新中国第二代国家主席,曾经跟邓公关系还特别亲密,因此邓公亲自过问,说:当年把少奇同志那样打倒,是不符合法律程序的。

黄克诚深感责任重大,就牵头中纪委和中组部联合成立调查组。他多次指导调查组工作,派出精干人员到少奇同志曾经被关押的地点实际调查,同时又仔细分辨当年那些所谓的“罪证”材料、询问案子有关人员。

经过多方面的了解求证,调查组获得大量证据表明少奇同志是被冤枉的,后来中央也同意这个结论。于是在1980年2月,少奇同志得到彻底平反,身上的罪名全部被撤销。

这件事的意义极其重要,不仅仅是为单人恢复名誉,还代表着重塑了法律的尊严,重申以后任何事情,都需要经过法律来审理。

并且为少奇同志平反之路遭遇了较大的阻力,像汪东兴同志就不太认可。然而中央经多数人同意后,还是把事情推动了下去。这背后也有另一层含义——连阻力最大的人都能得到平反,那恢复其他老同志名誉时就简单多了。

随后黄克诚对每一件冤假错案都持慎重仔细的态度,争取让每个人都得到该有的对待,不偏袒任何一方。即便有的老同志已经去世,黄克诚都主动去查,为他们进行平反。

眼看黄克诚如此尽心尽力,粟裕也激动不已。因为自从1959年后,粟裕的头上也被扣了“帽子”,他迫切希望能早日摘掉,于是开始给黄克诚写申诉材料。

黄克诚也很重视,跟工作人员交待了一定要查明真相,然而事情一直没得到落实。1984年2月5日,粟裕带着遗憾去世,之后他的家人、老部下继续努力代为申诉。

楚青写了很多报告上去,然而没有回音,开国中将王必成多次入京开会都提起过这事,可惜也没有结果。

有人就猜测,这跟黄克诚个人立场也有那么几分关系,毕竟1958年批粟的大人物中,彭老总、黄克诚都是主力,黄克诚在军委扩大会议上说粟裕存在“越权”、不尊重上级、有个人主义表现。

会后粟裕被免去总参谋长职务,接任的正好是黄克诚,所以当时有部分人认为,如果给粟裕平反,那就表明黄克诚当初做错了,这个因果关系,导致黄克诚迟迟没有跟进。

其实这类想法是低估了黄克诚的心胸,一直以来黄克诚都是非常刚直正派的,即便当初他批过粟裕,那也是因为工作上的原因,绝无个人恩怨。两人在总参的交接仪式上黄克诚也说过“粟裕同志在党内工作很久,过去工作做得好,成绩很大”

且黄克诚对于批粟这件事也表过态,认为当初是自己做错了,他并非那种死要面子顽固不化的人,怎么会以此来卡住粟裕的申诉呢?

事实上,黄克诚对粟裕的平反工作还是挺上心的,他专门安排了人员进行调查,也给出同意的批示,然而材料送到总政治部后,就一直没音讯了。

包括粟裕自己都几次三番去询问总政,得到的都是推诿,以致于他临走时都没重获清白。粟裕的秘书在回忆录中就说过,所有环节都批准了,哪怕叶帅亲自过问,最终还是卡在了总政这一关。

粟裕以及秘书对黄克诚是没什么怨言的,可见黄老并没有从中阻碍。1986年,粟裕去世两年后,黄克诚也永远闭上了双眼。

1994年,粟裕的问题终于彻底解决,他的老部下、时任军委副主席的张震和刘华清联合发文《追忆粟裕同志》,里面明确指出当年对粟裕的批评是错误的,这就标志着粟裕正式得到平反。

比较感慨的是,粟裕的另一位老部下王必成在这年已经去世,临终前他念念不忘要为老首长平反。等平反公告出来,粟裕的遗孀楚青将消息烧了两份,一份给粟裕,一份给王必成,两家的感情真是令人无比动容!

话说回来,有些人的贡献之大,早已在群众心里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就像粟裕,即便官方在1994年才为他平反,但在很多百姓心里,他一直都是清清白白的战神!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436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