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从小立下铸舰梦,帮助我国海军实现驱逐舰的三级跳,从白手起家成为世界领先,给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十足的安全感。
他7岁时,为躲避战乱,随家人坐着小船一路来到上海,当小船到黄浦江时,他询问父亲,为什么黄浦江里都是日本军舰和外国人的大船?父亲当即回答道,因为没有我们军舰。
从此,小小的他,在心里萌发了一个梦想,那就是为祖国造军舰,让外国舰船不敢随意进入中国。
他就是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
潘镜芙院士
1930年,潘镜芙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的一户普通家庭。可能家里人根本不会想到,这个刚出生的孩子,日后却为中国海军的建设立下汗马功劳。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潘镜芙一家遭遇战乱,为避免日寇铁蹄,只得背井离乡,一家人乘着小船来到上海。
当时,7岁的潘镜芙,在黄浦江第一次看见许多外国轮船,甚至还有军舰,却很少有国产轮船和军舰的身影,这一刻深深的刺痛了潘镜芙的内心。
那时,我们没有强大的工业能力,没有独立的军事工业体系,连一艘国产军舰都造不出来。当日寇来袭时,他们仗着坚船利炮,我们为数不多的军舰损失惨重,江阴一战,中国海军几乎全军覆没。
所以,那个时代的百姓,他们都渴望有着强大的海军,而此时的潘镜芙在心里暗自发誓,一定要为中国制造最好的军舰,最大的军舰,让外国人再也不敢随意欺负、奴役、残杀中国人民。
1941年,潘镜芙考入苏州高级中学就读。1948年,18岁的潘镜芙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浙江大学电机工程系,在校期间成绩十分优异,并顺利毕业。
他本以为,此生可能与造船梦越来越远。但是,老天爷似乎都在帮助这个有着远大抱负的男孩,帮助他一起参与新中国的军舰梦!
1955年,本在华东电工局电器设计处担任工程师的潘镜芙,接到一纸调令,被上级组织安排参与新中国舰艇的研发设计工作。
从此,潘镜芙便与中国舰艇和中国海军结下了不解之缘。
不过,在新中国舰艇建设初期,并非船舶科班出身的潘镜芙,对于造军舰还是十分陌生和吃力。
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放弃,而是迎难而上,不懂就问,不懂就学,从最基础的图纸翻译开始,然后到缠线圈,铺钢板,再到拉电缆,基础工作技能掌握地十分熟练。
他就和普通工人一起住在码头,吃饭就啃从家里带的几个馒头,他觉得和军舰一起吃住,是他最幸福的事。
不久,他接到上级命令,参与新中国护卫舰的研制工作,而电机出身的潘镜芙,便负责全舰的电气设计。
在研制护卫舰期间,他一反固有传统模式,提出将直流电制改为交流电制,并在军舰上试行成功,还追赶上了同时期欧美国家的军舰电气水平。
65型火炮护卫舰
最终,潘镜芙带领技术团队,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型舰艇——65型火炮护卫舰。
在船舶研制的艰苦条件下,潘镜芙将国产驱逐舰的设计图,用圆规和尺子,一笔一笔地画出来,每一个电路,每一根保险丝,误差都不能超过1毫米。
经过长时间呕心沥血的制图工作,建造需要用的图纸,叠在一起都超过了1吨。
1966年,潘镜芙主持和设计了,我国第一代导弹驱逐舰(051型导弹驱逐舰)。虽然试验成功了,但是潘镜芙觉得还是与国外大军舰有差距。
所以,在设计我国第二代导弹驱逐舰期间,他便大胆采用国内外最新科研成果,并建立陆地试验场。
在历经武汉40多度的高温,以及4000多个日夜后,最终于1994年将第二代导弹驱逐舰交付中国海军,并命名为“哈尔滨号”,也被誉为“中华第一舰”(052型导弹驱逐舰)。
随后,潘镜芙带领技术团队,一路迭代技术,研制出“青岛号”导弹驱逐舰,使其拥有现代化的作战能力,水面打击、防空、反潜能力十分优秀。
从此,我国自己设计的导弹驱逐舰,实现了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突破,大大缩小了和欧美各国海军的技术差距,也逐渐让中国海军的腰板挺直。
他在驱逐舰研制和舰载作战系统、电磁兼容等新技术领域,都做出过重大贡献,被称为“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实是当之无愧。
潘镜芙,为实现童年的小小“铸舰梦”,却投入了一生的心血,成功为我国海军设计出2代4种型号导弹驱逐舰。
即便年事已高后,他还十分关心中国航母的发展,希望中国有更大的军舰庇佑。
他年幼时,遭到了洋枪洋炮的欺辱历史。在心里深刻感受到,想要祖国强大,就必须要有自己的军舰和战机,才能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四十年磨一舰,致敬中国导弹驱逐舰之父—潘镜芙!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40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