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星云法师圆寂, 留下遗言: 我没有舍利子, 繁文缛节一概全免

荣轩谈历史2024-06-12 14:44:21  75

星云法师的一生,充满了对佛法的虔诚追求和对众生的慈悲关怀。他在南京栖霞寺出家,从此开启他的佛门修行之路。之后又在台湾创建佛光山,倡导人间佛教。2023年,星云法师因血压过低而入住高雄长庚医院加护病房,其身体状况严重到无法正常进食。

面对生死,他显得异常平静,仿佛早已看透了一切。在大师最后弥留之际,他的话语让在场的所有人都感到震惊。“我没有舍利子,各种繁文缛节一概全免。”然而,为何星云法师会说出这样的话呢?或许我们可以从他一生的经历中找到答案。

幼时颠沛,战火中皈依佛门

1927年8月19日星云法师出生在了江苏江都,他出生时自带异像,面部呈现一半红一半白的奇怪样子。若非其父常年走南闯北的见过世面,幼年的星云法师估计早就被遗弃到大街上了。

过了半年,星云法师面部红印全消,他的父亲见状大喜,认为这是一个吉祥的征兆,于是为他起了一个寓意深远的名字——李国深。1931年,中国正处于动荡不安的时期。军阀割据、时局混乱,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

李国深的父亲要外出做生意,便将其交给了信奉佛学的外祖母茹素教养,也正是因为自小在祖母身边的耳濡目染,李国深与佛学也展开了一段不可细说的缘分之旅。1937年,李国深的父亲决定前往南京进行一笔重要的商业交易,然而,他这一去便如同石沉大海,杳无音信。

李国深的母亲,得知这一消息后,心如刀绞,泪水止不住地流淌。她明白,在这个动荡的年代,丈夫的失踪很可能意味着永远的离别。当晚,她毅然决然地收拾起行囊,紧紧地抱着年幼的李国深,踏上了前往南京的艰辛之路。

母子俩昼夜不停地赶路,风雨兼程,疲惫不堪。然而,当他们抵达南京后,却发现这座城市已经陷入了一片混乱之中。战争的硝烟弥漫在每一个角落,人们惊慌失措,四处奔逃。他们四处打听父亲的下落,但得到的回答都是摇头和叹息。

随着时间的推移,李国深和母亲身上的银钱也逐渐耗尽,他们只能依靠两个小被单和微薄的积蓄,在流亡的人群中艰难求生。然而,在逃亡的路上,李国深却意外地遇到了一位来自栖霞寺的知客僧。

这位知客僧身穿袈裟,手持念珠,面容慈祥,眼神深邃。他看到李国深时,眼中闪过一丝惊讶,仿佛看到了什么不可思议的奇迹。他走到李国深面前,轻轻拍了拍他的肩膀,问道:“孩子,你可愿意跟随我修行佛法,成为一名和尚?”

李国深听到知客僧的话,心中涌起一股莫名的激动。他抬头看向知客僧,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毫不犹豫地回答道:“当然愿意!”

母亲听到李国深的话,心中虽然犹豫,但看到儿子眼中坚定的神情,她知道这是儿子自己的选择,况且她一个女人在这兵荒马乱的年代要如何给儿子安定的生活?

她深吸一口气,闭上眼睛,默默地祈祷了一会儿,然后睁开眼睛,对知客僧说道:“大师,请您务必照顾好我的儿子。我相信他会成为一名慈悲心肠的和尚。”知客僧微笑着点了点头,然后带着李国深离开了这个充满战争和苦难的世界。

他们来到了栖霞寺,开始了新的修行生活,知客僧为李国深剃度,并赐其法号今觉。在寺庙里,今觉跟随知客僧学习佛法,领悟人生的真谛。随着时间的推移,今觉日夜苦读,钻研经典,与师兄师弟们一同探讨佛法的深奥之处。

他的慧根逐渐显现,对佛法的理解也越发深刻。在他18岁那年,今觉迎来了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凭借着深厚的佛学基础和出色的才华,成功考上了焦山佛学院。这所学院是当时佛教界的一所学府,汇聚了众多高僧大德,是无数佛学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圣地。

进入焦山佛学院后,今觉逐渐在佛学领域崭露头角。他的言辞犀利、见解独到,常常能够一语道破佛法的真谛,赢得了师长和同学们的赞誉。1947年,一个偶然的机会,今觉在担任小学校长一职时,无意中看到了一幅星云图。

这幅星云图展现了宇宙宇宙间无尽的奥秘和佛法的博大精深,让人心驰神往。在这幅星云图的启发下,今觉校长决定给自己改名为“星云”。这一刻,他感受到了自己与宇宙间某种深层次的联系,仿佛被一种神秘的力量所指引。

星云法师,也就是曾经的李国深,自小经历了颠沛流离的生活,父亲的失踪更是让他早早地体验到了生死和战争的残酷。在佛学小有所成之后,星云法师并没有满足于现状,他希望能够用自己的力量去拯救更多的生命。

于是,他找到了当时著名的将领孙立人,希望能跟军队里的医生学习救死扶伤的知识。孙立人是一位英明且有着远见卓识的将领,他一眼就看中了星云法师的智慧和潜力。他欣赏星云法师对佛法的理解和追求,更欣赏他那种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于是,他直言对星云法师说道:“你不要当和尚了,跟着我干吧,保你十年之内当上将军。”然而,星云法师却微笑着摇了摇头,他说:“我还是喜欢当一个和尚。”他告诉孙立人,他虽然敬佩孙将军的英勇和智慧,但他更愿意用自己的方式去拯救生命、传播佛法。

孙立人深深地叹了口气,然后点了点头说:“我明白了,你是一个有追求、有信仰的人。我相信你会在佛学的道路上取得更高的成就。”在1949年的春天,当战争停歇后,留下的是满目疮痍的大地与人们心中的无尽哀痛。

然而,在这段历史的转折点上,星云法师,一位深具慈悲之心的修行者,做出了一个勇敢而坚定的决定。他深知,在台湾这片即将迎来新生的土地上,仍有无数的生命在等待救赎,仍有无数的灵魂在渴望得到安抚。

于是,星云法师毅然决定,他要组织一支由僧侣组成的救护队,前往台湾,将慈悲与希望带给那里的人们。他们一行人辗转来到了桃园县的中坜圆光寺,开始了他们的修行生活。在圆光寺的日子里,星云法师不仅深入研习佛法,还积极参与寺庙的日常事务。

他以其深厚的佛学功底和卓越的组织能力,很快赢得了僧侣们的尊敬和信任。不久之后,他得知慈航法师正在创办台湾佛学院,并邀请有志之士加入。星云法师毫不犹豫地加入了佛学院,成为了一名学僧。

星云法师非凡且打破世俗常规的一生

然而,好景不长。由于当时台湾政治局势的复杂,不同派系佛教人士之间的纷争日益激烈。慈航法师及其所创办的台湾佛学院遭到了来自某些佛教派系的攻击和诋毁。他们被指称为匪谍,遭到了当局的逮捕。

星云法师和其他学僧一同被带进了阴暗的牢房,开始了他们艰难的狱中生活。在狱中,他们忍受着饥饿和寒冷,忍受着精神上的折磨和摧残。然而,星云法师却始终保持着一颗坚定的心,他与同伴们相互鼓励、相互扶持,共同度过了这二十三天的牢狱之灾。

最终,在国民党国大代表李子宽和孙立人夫人孙张清扬等人的担保下,星云法师和其他学僧得以出狱。然而,他们并没有立即得到安置和救济。在忍饥挨饿、奔波了一个多月后,他们才被圆光寺收留。

为了感谢圆光寺的收留之恩,星云法师决定承包寺庙中最重最脏的活计。他亲自打扫殿堂、清理垃圾、搬运重物,甚至连厕所的清洁工作也一并承担下来。他的举动让其他僧侣们感到震惊和敬佩,但他们也理解星云法师的决心和坚持。

在圆光寺的日子里,星云法师继续深入研习佛法,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了佛法的精神。星云法师不仅是一位深谙佛法的高僧,更是一位敢于突破传统、勇于创新的先行者。

在星云法师的带领下,一群热血的青年僧侣跟随他,扛上幻灯机、录音机,勇敢地走出寺庙,走向熙熙攘攘的人群。他们在大街小巷设立临时讲堂,用录音机播放星云法师的讲经声音,让更多的人能够听到佛法的智慧。

星云法师深知,要让佛法深入人心,文字的力量是不可或缺的。于是,他找来了纸和笔,开始将自己的佛法感悟写成文字,投往各大报纸和杂志。他的文字深入浅出,既有佛法的精髓,又贴近人们的生活,很快就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在那个时代,星云法师的名字经常出现在当时的报刊杂志上,成为了家喻户晓的佛学大师。星云法师来到了新竹的佛学院。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群来自宜兰的居士。

这些居士们虔诚地寻求佛法的帮助,他们告诉星云法师,宜兰地区的人们对佛法有着深厚的信仰,但由于地理位置偏远,很难接触到高僧的讲经。他们数次邀请佛学院的法师前去宜兰弘法,但一直未能如愿。

听到这里,星云法师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使命感。他决定亲自前往宜兰,将佛法的智慧带给那里的人们。当星云法师一行人历经艰辛,跋涉数天几夜后,终于踏入了宜兰的这片土地,他们的目光却遭遇了一个出乎意料的景象。

寺庙,原本应该是佛法的圣地,庄严肃穆,但眼前的这座寺庙却与他们的想象大相径庭。整个寺庙简陋得几乎只有几间破旧的房屋,其中两间甚至被人占用作为住房,生活痕迹随处可见。

屋顶的瓦片残破不堪,墙壁斑驳脱落,仿佛随时都会崩塌。寺庙的庭院里杂草丛生,破衣烂衫随意丢弃,一片荒凉破败的景象。面对这样的环境,星云法师深深地吸了口气,仿佛要将这世间的苦难都吸入胸中,然后化为力量。

他转头对身边的僧侣和居士们说:“这里虽然简陋,但只要我们心中有佛,就能将这里变成佛法的圣地。”于是,星云法师开始亲自参与寺庙的改造工作,他带领僧侣和居士们清理庭院中的杂草和垃圾,修补破损的房屋和屋顶。

在改造的过程中,星云法师还不忘向当地的居民宣扬佛法。1953年,当星云法师在宜兰的雷音寺终于迈开了弘法的第一步时,这里已经焕然一新。寺庙的庭院干净整洁,房屋修葺一新。

从此,雷音寺成为了当地著名的佛学圣地,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信众前来朝拜和学习。对于两岸关系,星云法师的态度一直坚定而明确。他曾站在雷音寺的佛堂前,面对着众多的信众,用他那深沉而富有智慧的声音,发表了对于“台独”的强烈反对。

“我生逢乱世,见过太多的生灵涂炭,那种痛苦,我至今都心有戚戚焉。”

在表达了对“台独”的反对后,星云法师又谈到了“中国梦”。他激动地说:“怎么样可以实现这个梦想呢?那就是要团结起来,成为一个有力的拳头。当我们团结一心时,我们就能战胜一切困难和挑战,实现我们的中国梦。”

星云法师的话语引起了信众们的共鸣,他们纷纷表示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之后他笔耕不辍,写下了《玉琳国师》和《释迦牟尼佛传》等佛教文艺连载作品,让更多的人了解佛法的博大精深。

同时,他还接手主编了《人生》杂志。在这本杂志上,他分享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感悟和见解,他的观点和作品在社会上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1967年,当星云法师的目光落在高雄大树乡那片荒芜的山坡上时,这座山,虽然被世人遗忘,杂草丛生,但他却看到了它未来的无限可能。经过数年的辛勤耕耘,到了1971年,佛光山的第一座寺庙——大悲殿终于圆满落成。

这座寺庙依山而建,气势恢宏,殿内的佛像庄严肃穆。大悲殿的落成,不仅标志着佛光山在高雄的根基已经稳固,更预示着星云法师的宏愿即将实现。随着佛光山的名声越来越响,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朝拜和学习。1981年,大雄宝殿也在这片土地上拔地而起。

这座大殿气势磅礴,飞檐翘角,雕梁画栋,无不彰显着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更令人瞩目的是,大殿上悬挂着国画大师张大千所题的“大雄宝殿”四个大字,金光闪闪,熠熠生辉。这四个字不仅是大雄宝殿的荣耀,更是对星云法师及其事业的最好赞誉。

进入新世纪,星云法师并没有停下他的脚步。1997年,佛光山人间卫视的成立成为了佛教界的一大盛事。在这个里程碑式的时刻,已经83岁高龄的星云法师亲自坐镇。在录制现场,星云法师总是全身心投入。

他还结合现代社会的实际问题在节目中深入浅出地讲解佛法的核心思想。他时而低声诵经,时而闭目沉思,仿佛与佛法融为一体。为了更好地传播佛法,星云法师还特意邀请了一些知名的佛教界人士和学者,共同参与到节目的录制中来。

他们与星云法师一起探讨佛法的真谛,分享自己的修行经验和感悟。这些节目不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而且具有极高的教育意义和启发性。随着时间的推移,佛光山人间卫视逐渐成为了佛教界的一面旗帜。

它不仅仅是一个媒体平台,更是一个连接众生与佛法的桥梁。在星云法师的引领下,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佛教、学习佛法,并将佛法的智慧融入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在晚年,星云法师更是致力于促进两岸的交流与合作。

他深知,两岸同胞血脉相连,文化同源,只有加强交流,才能增进了解,化解误会。因此,他频繁地往返于两岸之间,与各界人士进行深入的交流和探讨。近年来,星云法师更是在大陆宜兴复兴了祖庭大觉寺,并捐建了中国书院博物馆、扬州鉴真图书馆和南京大学佛光楼。

在星云法师的努力下,佛光山已经成为了一个享誉海内外的佛教圣地。多年来,星云法师的种种举措确实让许多人误以为他志在佛学界建立一座属于自己的巍峨殿堂。然而,在他生命的最后阶段,那句“不留舍利”的遗言,却让人们再次认清了他。

舍利,这个在佛教中象征着修行功德与智慧结晶的圣物,往往被人们视为高僧大德们留给后世的宝贵遗产。然而,星云法师却选择了不留舍利,这无疑是对世俗观念的一次大胆颠覆。

在星云法师看来,舍利虽然珍贵,但它终究只是形相上的一种表现,无法真正代表一个人的修行成果和佛学造诣。在星云法师看来,形相上的无常和短暂都是虚幻的,不值得人们过多地留恋和执着。

在星云法师的一生中,他用自己的行动践行了“佛道遍满虚空,真理充塞法界”的崇高理念。他用自己的智慧和勇气,为佛教界树立了一个崭新的典范,也为后世的人们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参考资料:

王贻琛.沉痛悼念星云法师[J].周易研究.2023

2.全国台联致唁电对星云法师圆寂表示哀悼[J].台声.2023

3.乔佳.当代人间佛教的儒学化伦理思想与革新之道——以星云法师为中心[J].佛学研究.2020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32498.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