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南方八省的游击队奉命改编为新四军,成为我党领导下的抗日重要武装力量,新四军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也涌现出一大批重要将领,比如说粟裕、谭震林、张云逸、邓子恢等等。
今天我们要讲的这位,也曾经是新四军的高级将领,他叫郑位三,是是鄂豫皖根据地的主要创始人之一,长期的艰苦工作,给郑位三的身体造成巨大损耗,1948年开始进入休养状态,也没有参加1955年的授衔,但毛主席大笔一挥,特批郑位三定行政三级,享副总理待遇。
下面我们就来说一下郑位三的故事。
1902年10月21日,郑位三出生于湖北省红安县檀树岗马鞍山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郑位三的父亲郑维翰为了养活全家8口人,将家里的天地典当给别人后,带着三儿郑植棠到七里坪镇开中药铺,行医看病。
虽然家庭不是很富裕,但郑位三还是接受了一定的教育,曾就读于湖北省甲种工业学校,因在考试中位列第三,改名为“郑位三”(注:郑位三原名郑植槐)。
上个世纪二十年代,革命烽火燃遍全国,在时代浪潮的影响下,对阶级社会充满憎恨的郑位三毅然走上革命道路,于1925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并参与领导了著名的黄麻起义。
黄麻起义之后,郑位三活跃于鄂豫皖地区,成为鄂豫皖根据地的创建人之一,当时,鄂豫皖根据地是仅次于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存在,被蒋介石所忌惮,为此,蒋介石不断调集重兵对鄂豫皖根据地进行“围剿”。
在此期间,郑位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家人为此失去了生命,他的父亲,曾担任乡苏维埃政府的郑维翰长期在深山老林中活动,长了一身毒疮,病死在山中,他的母亲因为饥饿吃野菜中毒身亡,他的妻子曹梦云在“跑反”中活活冻死在山洞里。
即便如此,郑位三仍然没有放弃对革命事业的信仰,坚持战斗在鄂豫皖根据地,1932年红四方面军撤离鄂豫皖根据地之后,郑位三继任鄂东北道委书记兼游击总司令,继续领导鄂东北地区的游击斗争,并重新组建了红二十五军。
1934年9月,程子华在中央的派遣下,来到鄂豫皖苏区,传达中央军委副主席周恩来的指示,要红二十五军进行战略转移,以缓解中央红军长征的压力,在这种情形下,郑位三与程子华、徐海东一起带领红二十五军进行长征,当时郑位三的职务是红二十五军政治部主任。
郑位三是搞政治工作的,平常作风淳朴,平易近人,经常与战士们谈心,战士们都尊称他为“位老”,只不过,实际上郑位三当时才不过30多岁。
1935年7月,为配合中央红军北上,红二十五军在程子华、徐海东的带领下进入陕北,郑位三则留在鄂豫陕根据地进行游击战争,组建红七十四师,郑位三担任特委书记。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在党中央与毛主席的派遣下,郑位三回到鄂豫皖根据地进行敌后游击战争,于1940年被任命为新四军第四支队政委,“皖南事变”后,郑位三又担任了新四军第二师政治委员兼淮南区党委书记,与张云逸领导了淮南地区的抗日斗争。
抗日战争胜利后,蒋介石图谋不轨,对我中原解放区发动进攻,时任中原局代理书记兼中原军区政委的郑位三与中原军区司令员李先念,率领中原局机关、部队成功进行了突围,受到中央领导人的表扬。
长期的革命斗争,还是让郑位三在1948年病倒,从此处于休养状态,新中国成立后郑位三也没有担任具体的职务。
1955年中央军委第一次授衔,离开部队的干部几乎都没有参与授衔,已经休养7年的郑位三更没有参加,不过,在毛主席的特批下,郑位三被评定为行政三级,与元帅同级,还享受副总理待遇。
1975年7月27日,郑位三病逝于北京,享年73岁,邓小平主持了追悼会,李先念致悼词。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50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