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新闻客户端记者黄玉环
(视频来源@抖音号“寓言同学”)
“火山蚰蜒是种非常大型的蚰蜒,它为什么叫火山蚰蜒呢?这是因为它的躯体上有很多红色斑纹,就像是火山喷出的岩浆。”
“给大家看一个惹不起的靓仔,这是一只毒隐翅虫,它身体非常好看,尾部是黑色的,革质翅部分是金属蓝色,头部是黑色。但是它是惹不起的,你不可以拍死它,因为它身体里有种毒素。”
“它就是金梳龟甲,网传20万一只的活体黄金,他们都有圆圆的外域部分,这其实是它的鞘翅,是透明的。”
近期,宁波一位五年级学生“寓言同学”,因拍昆虫科普视频在网络走红。短短一年多,他在全网收获了30万粉丝。
视频中,这个戴着眼镜的小男孩,总是活跃在山间野林,手里拿着各种各样的昆虫,讲解它们的特点和习性,丰富的知识储备让人惊叹,甚至有网友说:“定睛一看,是我研究生导师啊。”
“少年昆虫家”是如何养成的?6月13日,潮新闻记者联系上了孩子的母亲。
兰花螳螂 受访对象供图
从小就有昆虫缘
父母默默支持守护
“寓言同学”的昆虫缘,似乎是天生的,父母都没有从事与生物相关的工作。
“两周岁左右的时候,我就发现他经常趴在那里观察小昆虫,一趴就是好久,专注力很好。”於女士说。
大部分家长碰到这种情况,可能会把孩子抱走,怕他们被虫子咬伤。但於女士的做法却恰恰相反,只要确定虫子没毒,她就随孩子自由与其玩耍,自己则在一旁耐心等待。
玩得兴起时,年幼的“寓言同学”还会抓起虫子放到身上,和它们来个亲密互动。所以,於女士的不加干涉,经常遭到长辈们的白眼。
不过,她依旧坚持主张,默默守护孩子的天性。
“少年昆虫家”的种子,就这样种下了。
开始上学后,“寓言同学”对昆虫的喜好丝毫未减,於女士和丈夫便有意识地给他买一些《法布尔昆虫记》《野外昆虫识别手册》等书籍,他也喜欢到手不释卷。
随着知识的不断积累,“寓言同学”到户外活动时,总能发现各种各样的昆虫,并向身边的人科普。
“刚开始的时候,我们还以为他只是胡说的,后来倒查他所说的内容,没想到都是正确的。包括一些生僻的昆虫,他都能讲得头头是道。”
於女士意识到,孩子把自己的爱好,搞出名堂来了。
观察昆虫的“寓言同学” 受访对象供图
从观察到饲养
“少年昆虫家”诞生
之后,於女士和丈夫更加重视和支持孩子的兴趣爱好了。
每逢节假日,他们就陪着孩子去野外探险,寻找各种昆虫的踪迹。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自己也越来越有主见,主动规划每次户外活动的目的地和主题。
几年来,一家三口走遍了附近的山野,也特意飞到云南、海南等地,观察当地特有的昆虫。
“寓言同学”说:“在这几年来不断了解和学习中,我觉得昆虫世界其实非常奇妙。”久而久之,为了更好地观察和记录,他还成为了一名昆虫饲养员。
他搞来了大大小小的玻璃瓶、塑料桶,将它们做成不同的生态缸,在里面养上蜉蝣、天牛、竹节虫、沙塘鳢、龙牙姬兜、螃蟹……
“到现在养了至少有五六十种昆虫,家里面被摆得满满当当。我们夫妻比较崇尚自然教育,所以都很支持他。”
“寓言同学”养的各种昆虫 受访对象供图
养这么多小昆虫,不会有危险吗?其实,大部分人都不知道,昆虫纲不包括蝎子、蜘蛛和蜈蚣等,对人类都没有剧毒。“寓言同学”也从来没有因为被虫咬而进过医院。
一边养,一边观察,一边记录,“寓言同学”就这样成了一位昆虫专家。
很快,他的故事便传进了校园里。同学们都挺崇拜他,碰到有不认识的昆虫就来问他,他都能一一解答,还能讲解不同昆虫的生态价值。有时,同学们抓到一些比较罕见的昆虫,也会交给他来饲养。
在“寓言同学”的生态缸里,不少昆虫“不愁吃喝”地过完了一生。在它们老去后,“寓言同学”会将它们做成标本,永久保存下来。
当然,也有质疑的声音,“这么小的孩子,怎么天天跟虫子打交通,恶不恶心?”
“昆虫其实很可爱,它是整个生态里面的很重要的一环。”“寓言同学”的回答让人吃惊。
彩虹锹甲 受访对象供图
拍科普短视频
期望更专业的指导老师
近些年,随着社会对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视,“寓言同学”的行为也被越来越多人认可。
2022年底,於女士和丈夫有了给他拍科普短视频的想法,“一方面,想要去传播生物多样性,让大家对昆虫不要有偏见;另一方面,也是希望这些视频,能被更多专业人士看到,如果有错误帮我们指正,这样孩子才能进步。”
没想到,这一决定迅速让“寓言同学”成为了一个科普小博主。他的视频内容生动有趣,不仅吸引了同龄人的关注,也得到了许多成年人的喜爱。
不少网友在评论区发图,请他辨认各种各样的昆虫。也有网友说:“看他的视频好治愈,大自然真的是最好的疗愈师。”
视频里,“寓言同学”总是能给大家带来惊喜,分享各种罕见的昆虫。他说:“我长大后想考农业大学,未来做个专业的昆虫研究员。”
最近,他又在研究“不咬人”的蚊子了。
“有些蚊子是不吸血的,它就养这种蚊子。蚊子的幼虫是在水里的,他去找水生昆虫时,会把这类蚊子的幼虫弄回来,然后自己在那里培育。”
於女士说,和同龄人相比,“寓言同学”对电子产品的依赖程度很低,是因为他在大自然中找到了更有趣的事。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20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