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赵全胜(《海外看世界》主编)
美国在人文领域的对华脱钩和麦卡锡主义回潮是一种釜底抽薪的做法,对中美关系造成的危害并不亚于已经愈演愈烈的贸易战和科技战,同时也已经外溢到中日关系和中欧关系。国之交,在于民之亲,双方老百姓连面都不见哪里还谈得上增进感情和相互了解。这样发展下去,就不由不让人想起冷战期间美苏之间相互隔绝的状态。我们邀请了来自美国、中国大陆、日本、和台湾地区的18位学者对此展开讨论。大家的共识是:中美(外)有识之士奋起改变这一脱钩趋势,此其时也!
2024年6月4日
参与本次快评的学者与所在单位:
王 栋 北京大学
罗欢镇 日本东京经济大学
王 文 中国人民大学
伍 国 美国阿勒格尼学院
赵宏伟 日本法政大学
刘卫东 中国社会科学院
赵明昊 复旦大学
孙太一 美国克里斯多夫纽波特大学
邓中坚 台湾政治大学
庚 欣 深圳广电集团
张振江 暨南大学
李晓东 日本岛根县立大学
刘 星 日本山梨学院大学
韩荣斌 美国佐治亚大学
周文星 南京大学
张 兵 日本山梨县立大学
张登及 台湾大学
刘 迪 日本杏林大学
学者评【美国在人文领域的对华脱钩以及麦卡锡主义的回潮】第12篇:
美国在人文领域的对华脱钩及其对应
李晓东
日本岛根县立大学教授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美国为保持其在全球的霸权,将中国看作主要竞争对手,在经济科技方面实行提高关税和发布禁令等各种措施加以打压,通过与中国“脱钩”试图阻止中国的进一步崛起。自奥巴马政权后期开始,美国就开始将其世界战略转向亚洲,显露其对华的戒备。到了川普政权则直接开始通过经济战来打压中国。如果说川普政权时的中美对立还只局限在经济领域,那么拜登政权则是在经济领域基本延续了川普政权的政策的同时,将中美间的对立进一步引向了文化和价值观领域,同时通过加强与同盟国的关系并对其施压等手段,努力构筑针对中国的统一战线。在包括中国的世界的许多人看来,这就是美国作为超级大国的霸权主义的体现。
霸权一词在中文的语境中是贬义词,因为儒家传统中讲究王霸之分,与以德治人、以德服人的王道相比,通过强权实现一统的霸道在方法上正处于王道的对立面。而霸权(hegemony)对于美国来说却不一定是贬义。美国往往可以无视联合国而采取单边行动,其背景中有其信奉的“美国例外主义“(American exceptionalism),而对美国例外主义的信奉又离不开美国作为“山巅之城”(city upon a hill)的上帝的选民这一带宗教信仰性质的优越感和使命感,它使美国能充满自信和自负地在世界推行其价值观。因此,在不同文化背景下使用霸权主义,在无形中会产生很大的认识上的差异。它既可以是对强权即正义、以自我为中心观念的批判,又可以是美国认为自身的文化和价值具有普世性并负有推行其价值的使命感的体现。
图片来源于网络
中国如何回应来自美国的脱钩、打压的挑战?纵观迄今为止的对应,进一步是针锋相对,如各种反制措施和战狼外交;退一步则是推进“双循环”,让中国与世界相连接的同时在经济上自成一体。在此,笔者无意讨论这些对应的当否,而是想指出,无论进退两策似都不可避免地引发美国的进一步脱钩和打压的升级,因为对美国来说,如果当前对中国采取的措施没能起到充分的效果的话,那么,无论是谁掌握政权,如何进一步采取有效的措施都必然成为首选的政策方向。
在此意义上,单纯的针锋相对或只是一味被动的回应,终究是在对方的规则上的对决,这样只能进一步激化矛盾,同时,特别是从人文领域看,这种对应也与崇尚“仁”的儒家文化传统相背离,因为,尊崇“理”、“道”、 “内圣外王”等开放性的价值更为中国人所称道。因此,特别是面对人文领域方面的脱钩,比起以牙还牙式的反制,最好的方式也许只有进一步向世界展示中国自身的文化的内涵,以得到世界更多的人们的理解和认可。
2023年11月16日,“中美人文交流友好对话”在美国旧金山举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47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