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东梅回国后进入北大攻读博士, 她坦言: 这是和毛家有缘的学校

歷史的伟人2024-06-11 10:09:06  135

孔东梅曾经说过:北大是一所和他们毛家有缘的学校,此话何解?

蔡元培:北大以他为荣

孔东梅外公的岳父杨昌济曾经在北大教学。

杨昌济的母亲向氏是一名知书达理的女子,向家是诗书世家,和杨家更是世代联姻,由此,他们潜移默化的对杨家子弟产生影响。

杨昌济七岁就进馆“发蒙”,他的蒙师正是他的父亲,可惜,还不等杨昌济成家立业,他们父母就相继离世,这对于杨昌济来说无疑是个重大打击。17岁那年,杨昌济同舅父前妻所生的女儿向振熙结婚。

即便成家,杨昌济也没有放弃自己的学业,只是,在学业一途上,可谓是历经曲折,尤其是屡试不第,更让他产生了愁闷的情绪。

杨昌济没有被命运打倒,他在担任塾师的同时继续自学,后来更是积极参与了谭嗣同他们组织的维新改良运动,戊戌变法失败后,杨昌济看透了科举功名的无用,自此决定退出仕途,事业失意爱情得意,他的儿子杨开智和女儿杨开慧相继出生。

渐渐地,庞大的经济压力朝着杨昌济袭来,他的工资不但要养活一家四口,还得帮助生活困难的哥哥,长此以往,他被身上的经济负担压得喘不过气。

正当杨昌济感到彷徨无助的时候,他的好友杨毓麟东渡日本求学,与此同时,杨昌济也受到他和亲友的鼓励,背井离乡东渡日本。

1903年,杨昌济告别了自己的妻子和儿女前往日本,在日本的日子里,他学习非常刻苦,日子却过得非常简朴,杨昌济的兴趣爱好不多,却非常喜欢旅行,慢慢地,他的阅历也有所提升。杨昌济在弘文学院名列前茅,得到了院长的赏识,从学校结业后,他又升入东京高等师范学校学习教育学,杨昌济的优秀肉眼可见,后来,在杨毓麟和章士钊等人的大力推荐之下,他又被调到英国继续深造,在英国他专攻哲学、伦理学和心理学,和他一起在学校里学习的人中就有我们了解的章士钊。

外面的花花世界并没有攫住杨昌济的心神,阔别了祖国十年后,杨昌济彻底毕业,随后启程回国。

回国之后,杨昌济就进入湖南省公立第一师范学校授课,在这里,他遇到了一批思想进步的教员,诸如徐特立和方维夏等人,在学校的日子里,杨昌济可谓是倾囊相授,竭力培养更多的人才,他的口才虽然不是最好的,但是学识渊博,人品极好,所以很多学生都很喜欢他,在他的课上,没有一个人舍得浪费一分一秒,除此之外,大家还会在课后成群结队去他的寓所向他请教问题,这里面就有毛泽东和蔡和森等人,长此以往,杨昌济的妻子和孩子们都认识了这些熟面孔。

在这些学生之中,杨昌济对毛泽东的评价最高,虽然毛泽东出身农家,但是刻苦好学成绩优异,时间一长,杨昌济的眼神里满是赞赏。

对于杨昌济这名同学,章士钊始终念念不忘,当时章士钊是北大的图书馆馆长兼逻辑学高级讲师,回国后,章士钊也时刻思考,不能错过杨昌济这个人才,于是,他直接向校长蔡元培推荐了杨昌济,希望杨昌济能到北大担任伦理学教授。

说来也是巧合,此时的杨昌济正好对当时的军阀张敬尧的倒行逆施的做法不满意,又一直向往着北大的民主自由风气,所以,当接到蔡元培的邀请之后,他满口答应,并在1918年举家搬往北京。

抵达北京后,杨昌济担任北大伦理学教授一职,纵然已经身在北京,杨昌济始终没有忘记身上的重担,他依旧为赴法国勤工俭学的学生们筹措经费,并号召湖南的有志青年一起学习救国之法,他给蔡和森和毛泽东写信,同他们积极探讨,如何将学子们送到西方勤工俭学拯救中国。

同年8月,为了新民学社成员出国留学的事情,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对于毛泽东这个人才,杨昌济非常珍惜,还为他在北大介绍了一份工作——图书管理员。

可惜,杨昌济救国救民的愿望还没有彻底实现,就在1920年病逝在北京德国医院。得知这一噩耗后,蔡元培痛悼:“北大以他为荣......”

在弥留之际,杨昌济仍旧为国家前途命运忧心,为此还专门给章士钊写信,极力推荐毛泽东和蔡元培。

毛泽东和北大相辅相成

孔东梅外公毛泽东曾在北大图书馆供职。

说起来,当年毛泽东来到北京后,杨昌济最初的想法是想让毛泽东在北大继续读书,可惜,杨昌济的这一愿望没有实现,考虑到毛泽东那时候的处境,应当有一部分原因是资金不够,另外的可能性就是那时候的教育部有一项规定,中等师范生毕业以后,须得工作几年,才能够报考大学,如此一来,毛泽东报考北大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既然上学无望,杨昌济又想到另外一个主意,让校长蔡元培帮忙,再由图书馆馆长李大钊安排,让毛泽东进入图书馆做一些整理图书的简单工作。

正是记得这份恩情,毛泽东心里一直将自己当作蔡校长的学生,并对蔡元培充满尊敬。

刚来到北京时,毛泽东就住在杨昌济家里,后来才搬出去。

对于毛泽东来说,能够进入北大工作,完全是雪中送炭。北京的生活费用对他而言还是难以负担,他当初能去北京都是借的朋友的钱,进入北京后,他的首要任务就是立刻找到工作,这份图书馆助理员的工作可谓是解了他的燃眉之急,每个月领取八块大洋,这份固定经济收入让他的生活松快了很多。

虽然毛泽东是新民学会赴法勤工俭学的组织者之一,但是,他自己却没有选择出国,对于这个决定,后来他也有解释,接受美国记者斯诺采访时,毛泽东说:他觉得他对于自己国家的了解还不够,将他的时间花在中国会更有裨益。

当然,毛泽东前往北大工作,可不简单是为了解决自己的谋生问题,而是为了追寻救国救民的真理,所以,他一直将自己的这份工作当作自己拓宽眼界的平台,利用这一平台,他读到了进步杂志,还参加北大活动,接触北大师生,提高他的知识和思想境界,当他走出北大时,相较于以前,已经形成了量变到质变的飞跃,其中北大的精气神更是深深地刻在他的骨血之中。

毛泽东和北大之间的关系从来不是一方单纯的索取,而是相辅相成。

毛泽东在北大接受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他世界观人生观的根本转变,这和北大所推崇的开放精神是分不开的,这对于他日后的前途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北大因为有了毛泽东倍加光荣,也愈发的让人心驰神往,毛泽东的经历增加了大家对于北大的信任,从另一种方向来看,毛泽东为北大进行了另类的宣传活动。

北大从毛泽东这里也得到了深刻的启示,更加注重创新型人才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注重书本和社会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就是大家最好的范例。

可怜的李讷公主生错了地方

孔东梅姨妈李讷从北大历史系毕业。

作为毛泽东的小女儿,李讷是毛主席所有孩子之中,唯一一个在他身边度过完整童年的。她的眼睛和鼻子酷似母亲,而脸型、额头以及她的嘴又像极了她的父亲。

受到家庭氛围的影响,李讷爱书成痴,她在读中学的时候,就已经超过同龄人一大截,对于古今中外的文学以及历史类的知识信手拈来。对于这个小女儿,毛主席是上了心的,她初中时背诵的古诗乃是毛主席亲自圈划批注过的。

毛主席本身就嗜书,家中的藏书更是数不胜数,所以,李讷的床头经常放着书籍,除了传统文化之外,李讷还吸收一些外国历史知识和文学知识,尤其是19世纪的俄罗斯文学作品。

对于学习,李讷百分百的投入,对于日常的穿戴和起居,李讷就没有那么上心了,在高干子弟之中,她是穿着最朴素的那一个,当别人穿着漂亮的衣服展示自我时,李讷还穿着灰扑扑的衣服以及深色的学生服,即便毛主席多次建议她穿着鲜亮打扮一下自己,她都没有作出多少改变。

李讷长相漂亮,却拼命的掩饰,相较于她的长相,她的优秀是如何都遮掩不住的,高中毕业之后,她就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顺利考入北大历史系,为了庆祝女儿考上北大,她的母亲还带着她去了一趟庐山。

对于李讷这名学生,她的北大哲学老师郭罗基印象深刻。因为当时北大的高干子弟还是很多的,所以,一到开家长会这个时候,中央委员半数以上的人都会被请来,这些高干子弟的学生之中,口碑最好的就是胡耀邦之子胡德平以及毛主席的女儿李讷。

在北大,李讷的穿着依旧保持朴素的状态,这样的打扮在当时的女学生之中也是极少的,这就更显得她低调和内敛。

对于李讷这名学生,郭罗基的评价是:她非常自我克制,由此压抑了自己的个性。

一次,在和同事吃饭聊天时,郭罗基聊到学生李讷。席间,郭罗基给大家讲了一个故事。

明朝皇帝崇祯,在李自成将要破城的时候,他下了一道命令:皇后和贵妃自缢,之后,他将刀尖对准自己的亲生女儿,年仅十五岁的长平公主,他一边挥刀,一边喃喃自语:“可怜生在帝王家!”当然,最后的结果还算是幸运,公主没有被自己的父皇砍死,李自成破城后还请来大夫为她治疗。

从长平公主这里,郭罗基得到了启示,私心里认为身在帝王家是一件不幸的事情:可怜的李讷公主生错了地方,因此失去了正常人的喜怒哀乐。

1966年夏天,李讷顺利从北大历史系毕业,之后被分配去《解放军报》当编辑,为了低调行事,她为自己取了个笔名——肖力,这一年,她才26岁。

回国后孔东梅进入北大攻读博士

孔东梅是毛主席的外孙女,她的母亲正是李敏。1972年,孔东梅出生在上海,刚出生时她就遭遇了脐带绕颈,结结实实让李敏担心了一回。

孔东梅小时候的身体不怎么好,所以李敏对她极为关心,将成倍的母爱加注在她的身上。

看着女儿处于长身体的阶段,李敏的想法是让女儿拥有充足的营养,只是,如何在保证吃好的同时又能省钱呢?李敏可是伤透了脑筋。

之所以想着省钱是因为李敏那时的经济条件也不是特别好,所以在买菜时,经常会在菜摊上转上好几圈,最后只能挑一些便宜的蔬菜买回去。

不过,在和妈妈生活之前,孔东梅是在上海外婆那里生活的,工作人员可谓是照顾的面面俱到,孔东梅也度过了一段衣食无忧的生活。

可是,即便自己生活顺遂,孔东梅还是难以抑制的羡慕着墙外的小朋友,因为他们的身边都有父母和朋友,这些是再多再优越的物质条件都没有办法代替的,孔东梅也喜欢自己的外婆,希望她能够和自己玩耍,然而,贺子珍的病情让她自顾不暇,李敏和孔令华夫妻二人工作繁忙,也不大可能穿梭在京沪两地之间。

有时候不得不承认,历史是一个轮回,当初毛主席为女儿李敏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李敏生孩子后又为她的女儿孔东梅营造这样的学习环境。故而,孔东梅上学以后,就常常舞文弄墨,她的一些作品开始不断出现在板报和校刊等地方,孔东梅并没有满足于眼前的成就,她开始尝试着策划讲座以及辩论赛这类的活动。

眼看着自己的父母一一去世,李敏难以承受这一重又一重的打击,母亲贺子珍去世后,她的状态一度很差,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既不吃药也不去看病,看着妻子状态如此之差,孔令华也曾多次劝解,效果却不佳,便没有强求,当时孔令华也是一脑门官司,有点自顾不暇,那些年他的单位并不顺遂,经过一番缜密思考,他决定下海经商,虽然重新出发,可孔令华依旧不忘初心,他将自己赚来的钱用于纪念毛主席的事业。

在李敏的培养之下,孔东梅变得越来越优秀,1999年,孔东梅考上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攻读硕士学位。在美国的两年时间里,孔东梅也没有闲着,在繁重的学业之余,她得到了一点喘息的时间,她没有浪费现有资源,开始潜心钻研并出现在各种各样的文化场所,博物馆和剧院里频频出现她的身影,其中她出现次数最多的当属书店,她如饥似渴的接受全新的知识。

作为美国最负盛名的“常春藤大学”之一,宾大让孔东梅受益匪浅,当然,即便在国外,孔东梅也没有断开和母亲的交流,虽然隔着大洋彼岸,李敏照样将自己书写的新书寄给女儿,让她从中攫取知识,孔东梅这时才意识到:毛家三代女性都有异国学习经历。29岁出国的外婆贺子珍算是“老”留学生,四岁出国的妈妈李敏是小留学生,而她以当时和外婆几乎同年的她也选择了出国深造。

孔东梅在美国学习“国际政治”的同时,也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对于祖国的发展,孔东梅充满了好奇心,她不知道自己的祖国正在发生什么,为什么这样,总之,她的脑海里萦绕着各种关于祖国的问题。很快,孔东梅意识到:要了解中国的今天,必须了解外公那辈新中国开拓者,外公毛泽东留给中国的印记永远不会消失,他们这些先人勇敢探索,身经百战,为后人指明了前进方向,光是在国外学习,恐怕跟不上中国的发展速度,她必须用更加充实的知识武装自己。

怀揣着这样的想法,孔东梅回国以后仍旧继续自己的学业,这次是在北大攻读博士,巧合的是这是一所和毛家有缘的学校,他外公的岳父杨昌济、外公毛泽东以及姨妈李讷都和北大关系匪浅,孔东梅在北大学习的这段日子里,更是呼吸到了前辈思想的因子。

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孔东梅在一步步的成长中触发了一个新的决定,从文化角度研究百年毛家和中国“红色文化”代表人物,她要创立一个机构,研究和宣传家风的继承和延续,为此,她回国创业后注册了公司,将其取名为“菊香书屋”。菊香书屋曾经是她外公、妈妈以及姨妈生活了十几年的地方,对于孔东梅来说,这个名字意义非凡,因此,在众多名字中,她选择了这四个字。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3341.html
0
随机主题
超美小直屏! OPPOReno12首发天玑8250, 台积电4纳米日本等了足足4年, 终于等来北京的高官, 开口就对中方提2个要求多功能跨界自动挡弯梁ADV——力腾190, 正式命名为军刀并开始盲定几千块钱的练手代步车吉利全球鹰,可惜好多人不会开手动挡了备受追捧!听说特别国债首日一度大涨25% 但为何与你无关呢?伊朗总统莱西之死正值中东和伊朗充满忧虑之际新能源起飞了, 发生了什么?股价跌至1.7元, 连22年现金分红+股息率达4%, 国资买进前十股东亚特兰大3-0打脸阿根廷队: 欧联冠军门神, 被阿超老将挤出国家队《暗黑破坏神4》S4迎复兴, Steam在线人数创新高汽车工业进入新时代, 日产逍客开始大降价, 还值得入手吗?皇家加勒比回应游轮漏水事故: 机械手臂误触消防洒水器 现对舞台做干燥处理一穿二!哈马斯狙击手,使用两颗子弹精准狙击三名以军士兵中国中化参与建成全球最大单套产能丙烷脱氢项目江西南康给佛山下战书, 《人民日报》火速点赞, 这一战有意思了昆明遇到1998年丰田花冠, 卡拉罗前身, 防锈车架, 当年落地30万元牟林: 美国悍然提出杀人双标, 国际刑事法院逮捕以总理博弈白热化今日信心场次: 荷甲 乌德勒支延续主场不败神话看了年轻时的卡米拉, 才发现, 查尔斯对她念念不忘果然是有原因的TES有救了? 涵艺: 前EDG教练茂凯将加入TES! 教练组均将重新洗牌苦命的人! 叙利亚第一夫人又被确诊癌了, 老美称: 她等于一个师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