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一份报告显示,中国去年采购了全球芯片生产设备的1/3。根据 SEMI的统计,该数字表明,虽然在2023年,由于全球晶片需求整体疲弱,很多晶片生产商都缩减了生产设备的投资,但全球晶片装置的销售额仍为1062.5亿美元,比上一年稍低1%。
受此影响,中国内地及北美(其中以美国为主)的晶片装置销售出现逆势成长。特别是,虽然7纳米或更低制程制程的高端设备还不能买到,但中国内地仍将于2023年购置价值366亿美元的晶片生产设备,较上年同期增加将近30%。此外,北美地区的晶片设备销售将于2023年达120.5亿,较上年同期上升15%。
美国对晶片出口的严厉控制,使得日本,荷兰,以及中国本地公司,都将从中国快速增长的芯片产量中获益。光刻机生产商 ASML是荷兰光刻机生产商,其在中国内地市场所占的份额已由2022年不足14%飙升至29%。但是,受美国出口控制的影响,诸如 ASML这样的光刻机公司不能为中国企业提供最新的先进设备,从而制约了中国在7纳米以下制程上的发展。
拜登政府出台的限制政策,非但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还加快了美国企业在中国的发展,让他们无法进入中国,失去了国内巨大的市场,这是一种自寻死路。
这样的限制并没有阻止中国在晶片生产方面取得的进展。虽然受限于技术引进,但中国本地企业仍在寻找其它方式提升自己的科技实力。中国增加了对研究和开发的投入,促进了本国的科技革新,从而降低了对国外的高科技的依赖性。这其中就包括了对基础材料的研究,对芯片的设计进行了优化,对生产过程进行了本土化的改进。
另外,中国政府也在积极地调整产业战略,通过对本土企业的财政补助、政策扶持等方式,来促进本土企业的技术更新与产能扩大。该战略旨在提高其在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中的地位,并最终实现技术上的自立。
同时,其它国际市场参与者正对中国采取的行动保持着高度的警惕。为了更好地应对不断变化的全球供应链和中国巨大的市场,有些跨国公司已经在考虑和中国企业进行更密切的合作。尽管有政策上的障碍,但是,市场动力和经济效益往往会驱使各方寻求合作的机会。
在这种瞬息万变的国际大环境下,集成电路工业的发展将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中国的战略转变以及对全球市场的反应,使全球半导体行业的格局更为复杂,但也更具机会。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11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