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之谷会战
就在源氏内战之际,西日本的平氏开始向京都方向推进,试图恢复往日荣光。
于是,在击败木曾义仲后,源义经与源范赖奉源赖朝之命,立即向西进军,讨灭平氏余孽。
公元1184年2月,双方大军于一之谷会战,声势浩大,战况激烈。
双方进入僵持阶段后,源义经决定采用声东击西之计破局,在源范赖发起主攻后,他令自己的主力部队与正面敌军周旋,然后亲率70余骑穿插敌后(颇受质疑),一举冲乱了敌军阵脚,随即与主力汇合,击溃平氏大军,斩获颇丰。
平清盛的五子平重衡于此战被俘虏,平家统帅平知盛率残军跨海逃回屋岛大本营,源氏军因缺少船只而放弃追击。
此战,平氏大将阵亡者甚众,诸如:平清盛八子平清房、幼子平敦盛、养子平清贞、六弟平忠度(逃亡途中因黑牙被发现)、长子平重盛之子平师盛、四子平知盛之子平知章、近侍平盛国之子平盛俊、四弟平教盛之子平通盛与平业盛、三弟平经盛之子平经俊与平经正。
据说染黑牙是日本上古遗留的传统,平安时代这种习俗成为贵族专属,是身份的象征,同时也是贵族青年男女成人礼的重要组成部分。
平安时代后期,平氏一族在平清盛的带领下开始贵族化,染黑牙的陋习便被其继承并发扬光大,逐渐成为武士阶层的时尚,贯穿整个幕府时代,直到明治维新后才被废除。
战后结算
战后,源范赖被召回镰仓,源义经被任命为代官,负责留守京都。即临时代替源赖朝处理京都一应事务。
源义经携俘虏入京后,后白河法皇立即遣使入屋岛, 希望以释放平重衡为条件,换取天皇三神器,但被平氏首领平宗盛断然拒绝。
同年3月,平重衡被送往镰仓,受到了源赖朝的礼遇。
同月,平清盛嫡长孙平维盛因撤离京都时未带走妻儿而被家族孤立、备受怀疑。一之谷之战后私自逃离屋岛试图寻亲,但未能成功,万念俱灰,投海自尽。也有说是坛之浦海战后,平家灭门,平维盛才投海自尽。
同年4月,源赖朝晋升正四位下(原为从五位下)。
同年5月,平清盛五弟平赖盛入镰仓,官复原职,庄园尽数归还。只因平赖盛之母池禅尼在平治之乱后的大清洗中保住了源赖朝的性命 ,源赖朝为此深感其恩,以此相报。
平赖盛成了平家最终唯一存活的一脉。
同年6月,平氏余孽平家继、平信兼、伊藤忠清等于伊贺、伊势等地发动叛乱,攻打近江国。源义经立即组织队伍平叛,仅三日便将之剿灭。史称三日平氏反乱。
同月,源赖朝以居功自傲为由,令手下暗杀了武田氏的首领一条忠赖,并对武田氏进行离间分化,显赫一时的甲斐武田氏逐渐沦为源赖朝的御家人。
同年7月末,后白河法皇为后鸟羽天皇举行即位仪式,这也成为日本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三神器的状态下便即位的天皇。
日本天皇践祚与登基的时间一般是不一样的,先践祚以明确身份,后即位举办正式仪式。
比如老天皇去世,肯定要先让继承人坐上皇位,待老天皇丧事举办过后,再择期举行正式登基仪式。
同年8月,后白河法皇对一之谷之战的有功之臣进行封赏,源范赖被任命为从五位下三河守;源义经被任命为从五位下左卫门尉兼检非违使。
因检非违使负责京都治安、缉拿审判等工作,故常被称作判官,而源义经排行老九,所以便有了九郎判官的称号。
同年9月,源范赖领命出征,负责收复山阳道及九州,试图孤立在四国的平氏大本营。平氏自然不会坐视不理,立即派遣大将联合平氏在西日本的附属势力与源氏周旋。
源义经则继续留镇京都,并奉命迎娶源赖朝家臣河越重赖之女乡御前为妻。
同年10月,源义经获得内升殿(入宫内参与正式的位阶晋升仪式)资格,荣耀非常。
兄弟不和的争议
从一之谷之战后的封赏开始,有关源赖朝与源义朝兄弟不和的说法便开始多了起来。其主要观点如下:
源范赖的三河守是源赖朝同意后得以任命,而为了压制功高震主的源义经,源赖朝故意不予源义经任何奖赏。
后白河法皇借此机会试图挑拨兄弟关系,私自任命源义经为判官,源义经未曾向镰仓方面请示便私自接受,严重违反了御家人的推举任官制度,招致了源赖朝的不满。
此外,令源范赖领兵出征,源义经留守京都也表明源赖朝对源义经已经失去信任。
令源义经娶自己家臣的女儿,也是为了监视源义经是否会有谋反的举动。
(本人)质疑上述内容的观点如下:
源赖朝作为一代雄主,岂会是这般刻薄寡恩的小人,逻辑不通!
源赖朝能让源范赖与源义经一起出征,本就是对两位弟弟极大的信任。一之谷之战的主力是源范赖,虽然是靠源义经奇兵制胜,但源范赖的作用也同样功不可没。
战后,召源范赖回镰仓,无非是对其做下一步的工作安排,并无厚此薄彼之说。
京都作为政治中心,地位何其重要,肯定要安排得力之人镇守。这个人既要有能力防备平氏的反攻,还要监视京畿各方势力的动向,同时还要充当与镰仓联络的桥梁。源义经显然是最合适的人选。
而源赖朝让源义经以代官身份镇守京都,就是出自上述考虑,这难道不是信任的表现?
京畿地区在六月份刚爆发了叛乱,证明彼时的京都一带安全状况并不乐观,法皇任命源义经为检非违使就是因为他掌控着军队,有能力维护好京都的安定。
源赖朝不让源义经继续西征,甚至给他安排婚事,就是让他专注于京都之事。保住京都与讨灭平氏对镰仓方面来说都很重要,不存在刻意压制一说。
源义经的丈母娘是源赖朝嫡子源赖家的乳母,源义经丈母娘的外祖母是源赖朝的乳母,这门亲事的目的就是为源赖家这个大概率的接班人安排臂助,这是源赖朝对源义经最大的信任,同时也证明了对其担任判官一事源赖朝是支持的,至少也是默许的。
源义经的内升殿资格,是源赖朝派去协助他处理京都事宜的文官,如大江广元等人的帮助下才得以获得的,这更加彰显了源赖朝对这个弟弟的看重与信任。
至于后白河法皇是否有挑拨兄弟关系的嫌疑,按照这老头的尿性,肯定是存在的。毕竟源义经年轻有为,掌控军权,还对法皇很尊重,确实是最佳的笼络对象。据说他还赏赐了源义经一匹名为大夫黑的名马。
但这个时候的法皇,还需要源氏为他卖命,解决来自平家的威胁。他的所谓挑拨程度有限,更多的也只是为了自保,想靠源义经的武士集团来保护自己的安全。
综上所述,一之谷之战后,源赖朝对源义经依旧保有相当程度的信任。而源义经作为典型的政治小白,更是不存在叛离的想法,他无非是在面对法皇的拉拢与在京都众星捧月般的待遇方面有些自矜或者说得意。
源义经讨灭平氏
源范赖的西征起初还算顺利,但后来被平氏算计,粮道被断,陷入困境,不得不转进九州。为了缓解西征军压力,源赖朝决定让源义经再度参战。
这里据说源义经是奉了后白河法皇之命西征,事实上应该是源赖朝与法皇在私下协商好的计划,只是命令由法皇发出,显得更正式些。
毕竟在源义经离京前,源赖朝派遣的典膳大夫中原久经与御家人近藤国平便已经到达京都,代替源义经处理京都事务。这显然是早有安排。
况且,源义经再蠢也不会没得到兄长的指令就私自出兵,这与叛变何异?
公元1185年2月,源义经统帅大军跨海登陆四国岛,随即攻陷了平氏大本营屋岛。平氏败逃,濑户内海周遭的各大武士集团纷纷投降,平家的覆灭进入倒计时。
屋岛之战,源义经的指挥还是可圈可点的。但他作为统帅,多少有些专横,甚至跋扈,这令一些奉源赖朝之命前来相助的将领颇为不满,尤其是源赖朝的忠犬梶原景时,二人之间的矛盾相当严重(二人是否此时已经交恶,存在争议)。
屋岛战败后,平家遁入海上,并试图从志度浦登陆,但被源义经再次击败。无奈之下,平家残存的主要力量在领袖平宗盛的率领下一路向西撤退至长门国,背靠大海,准备迎接最后的决战。而源义经与源范赖合兵一处于对岸布防,并着手为即将到来的海战做最后准备。
公元1185年3月24日清晨6时许,源平合战的最终战——坛之浦之战爆发。
据说开战前,源义经又一次与梶原景时爆发冲突,情商感人啊,对主公的亲信竟然一点面子不给,无论如何说不过去,太蠢!
战斗开始后,平氏军因极擅海战,很快便占据上风。为扭转颓势,源义经不讲武德,下令集火平家的水手及舵手,此举违背了当时的战场默契,但效果显著。失去了机动能力的平氏军很快便陷入困境,败局已定。
眼见回天乏术,年仅34岁的平清盛四子平知盛背负船锚投海自尽,平清盛嫡长子平重盛的次子平资盛与异母弟平有盛、堂兄弟平行盛携手投海自尽、平清盛三弟平经盛与四弟平教盛将身上铠甲相连,然后携手跳海身亡。
平家第一勇士平教经(平清盛四弟平教盛的次子)在逼迫源义经连跳8船逃命后,与源氏的两位武士一同跳海,同归于尽,年仅26岁。
平清盛妻子平时子抱起年仅8岁的孙子安德天皇与三神器一同投海自尽,八咫镜和八尺琼勾玉随后被源氏士兵捞起,但天丛云剑(草薙剑)自此下落不明。
平氏领袖平宗盛和其长子平清宗以及妹妹平德子(高仓天皇的中宫)也相继跳海,但被源义经救回。另一说法是平宗盛主动投降。
随着坛之浦之战的胜利,源赖朝成为历时五年的源平合战的最终大赢家。盛极一时的平氏一门就此谢幕,彻底退出历史舞台。
未完待续……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71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