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是我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由满族贵族建立,清代银两购买力的比起之前的朝代差的。主要是银矿的陆续发掘,白银的产量急增,同时清代对外贸易活跃,大量瓷器、茶叶和丝绸等名贵产品,都通过收白银来结算,导致大量白银涌入,从而降低了白银的购买力。
可以说,清朝的货币非常复杂,早期是以银两和铜钱为主;中期,银两购买力就下降了,因为国外的银元流入所导致;后期,机制币出现,货币盛行,各类货币并行。但各类货币之间都可以兑换,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比值,比值也就存在波动。其中银两和制钱这两种货币一直贯穿整个清朝。顺治、康熙、雍正、乾隆、嘉庆在位期间,国势强盛,最辉煌时期,也是清朝五位帝王钱最兴盛时期,可谓是“康乾盛世”。
那么,如题主所问,在清代有二十两银子能办多大的事呢?首先我们了解一下清代各层收入、物价状态、银两价值等三方面。
清代各层收入状况
据了解,清代最低收入普通人群,分为短工和长工种,短工日工资(包吃住),大多数30文钱,有技艺的50文钱;长工年收入(包吃住)8-12两白银之间,属于长期雇用。一两银子的购买力大概只有如今的200左右,就相当于现在月薪六千的人可以拿到将近20两白银,不过,每个朝代的物价状况不同,所以比值也是有所差别的。
在清朝御医工资也算高,月薪一般在二两左右,其他打杂的就更低了,每个月工资三两银子的,一般都是太医院的院使,院使位高权重,这工资可就不给力了。试想,当时能入太医院的,都是很厉害的人物,首先得学医多年,经过自己奋斗,终于磨练出杰出的医术了,最后的工资,还只是跟太监工资差不多,清代的太监每个月工资还是二两银子呢!
清朝官员的收入状况,《大清会典》规定:按照品阶年薪来算,一至九品的官员工资为33-180两,每一两俸银对应发放一斛米,外调官员另加额外补贴,就相当于领取双倍工资。
在雍正时期,实行了“养廉银”政策,养廉银通常是基本工资的10-100倍,官员的基本工资:九品35两、八品 40两、七品45两、六品 60两、五品 80 两、四品 105两、三品 130 两、二品155两、一品 180两。
当然清代官员的主要收入并不是工资等收入,当时的官员还很多的方式为自己敛财,至清代官员的黑色收入之巨大令人发指,例如,乾隆朝的和珅巨贪富可敌国。
和珅有银元宝55600个,现银100万两,大银元宝500个,这个和珅可是富可敌国,这些再折合下来就是655600两银子,按照当时的购买力计算相当于65亿,有身价过亿的富豪级别,按现在的银价则是2.27亿。以前吧,对和珅拥有这资产没有什么概念,但细算算,和珅是多么有钱啊!
清代的物价状况
清朝中后期,一两银子大概可以兑换到一千文铜钱,按照当时的粮食价格,十个铜钱买一升的大米,根据《清会典》古籍的记载,一两银子大概可以买100升粮食,当时的一升并不是现在的一公斤,那时候一升等于1.5公斤,100升粮食相当于现在的150公斤,按现在的市价3元一件来算,约等于如今的450元。
食物类:100文钱可以购买20-25个鸡蛋,普通白面 20文/斤,白菜 2文/斤,盐 40文/斤,食用油 60文/斤,普通鲤鱼的价格大约20文/斤,牛、羊、猪肉25-30文/斤。
衣物类:上等棉花120文一斤,上等丝绸80-100文,上等棉布价值20文/尺,而一套经过数十道工艺制作的旗袍,价值百两白银,普通粗布大约10文/尺,做一套低廉的粗朴衣服需要300文钱。
不过,每个阶段物价程度的涨跌有所变更,但是不会发生太大的偏差。清朝时期,在京城,按照当时的房价,租个很好的四合院,一个月才一两多银子的租金,十五两可以买一套四50平方的房子了。乾隆年间,京城市中心的一间房,大概也只卖到15—18两银子,房子的面积相当于我们现在50平方米,20两在京城就足够买一间很好的房子了。
清代银两的价值
从形式上看,清朝白银分为铸造的银锭和碎银,虽然都是银子,但是在购买力是有区别的,即使银锭和碎银成分相同,但银锭一定比碎银要值钱,因为便于流通过程中找零,银锭夹剪夹碎后,就有了碎银各种不规则的形状,这样既影响质地,还无形中提高了交易的成本。
银锭称为元宝,像小船形状,上面铭文清晰,铸有重量,成分和产地,便于交易时识别。而碎银子不仔细看的话还以为是石头,坑坑洼洼的,不便于识别。大额交易之前要熔为整锭,当元宝从上层流到下层时,用剪刀剪一小块,小额交易时,碎银除了要用天平称重,以及手掐、牙咬来估定碎银的成分,观察质地等方式,重量的差额会用铜钱来补充。
不过,现在我们购买的也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纯度,清代制银技术落后,提纯就更别说了,所以市面上流通的所有白银,银锭和碎银中没有做到精细化工,含有熔锭之时渗入的煤渣和气孔,不可能做到百分百的纯银,所以,它的购买力肯定也不同。
清代制钱是以文为单位,一千文为一串,但到清末,大约700文一串,合银一两,但实际流通中,清朝不完整的制银制度,银钱比价波动频繁。康乾盛世作为最主要的时期,康熙、雍正制钱实际职能相对稳定。乾隆朝后期,通货开始膨胀,由于制钱文减重,导致铜质下降。清末,至清末机制铜元出现,很少用白银交易,制钱制度日益崩溃,所以制钱遂最终被逐出流通领域。
另外,清朝时期的物价和现在天壤之别,物价变动很厉害,再按照当时各地银子质量的不同,不同时期和不同区域,各地的物价不同,同样的银子也有不同的购买力。
在乾隆年间,在京城一个普通的跑堂伙计一个月大概1至2两银子收入,普通的人奋斗一年的话,大概就能在京城为自己置办房产了,那么当时一个家庭中,大致都是5至6口人家庭,他们的收入大致养家糊口还是没问题的,所以这20两银子在当时价值还是很高的。
结语
在清朝,一般的八旗子弟,一个也只不过3两银子,一年下来,加个补贴啥的,也就大约40两左右,而二十两银子,对一个普通家庭来说,就能过上小康的生活。到清末,签订了大量权辱国的条约后,清末机制铜元出现,白银交易稀少,改用铜元交易,所以为什么人们常常以银子为珍贵的原因之一。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60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