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局没多久,小米汽车就不行了?
就在最近,国内造车新势力5月第5周的销量排行榜数据公布,几乎没有疑问的是理想汽车再次夺得第一,问界和蔚来汽车分列第二和第三位。
让人意想不到的是,从众多新势力中异军突起的小米汽车,和此前的火热态势相比销量却出现了明显下滑。周销量只有0.22万台,在新势力品牌中排名倒数第二。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微博
那么,小米汽车的问题出在了哪儿?对于销量连续下跌,又该做些什么呢?
销量下滑,原因几何?
和发布会后火热的市场反应与订单量相比,从销量来看,小米汽车似乎出现了一定程度的降温。
结合最新一周新能源汽车品牌销量榜来看,比亚迪以5.34万的周销量断层式领先,特斯拉1.52万辆紧随其后。
如果把范围缩小到造车新势力品牌,理想汽车仍然是当之无愧的王者,以0.84万台的销量登顶新势力第一。
尤其是从理想L6发布以来,理想汽车官方表示从4月24日到现在,L6车型已经累计交付1.5万辆,是理想汽车新车型交付的最快记录。随着产能持续爬坡,预计交付量还会进一步提升。
同样的,排在理想后面的问界和蔚来周销量也双双突破0.6万台,算是交出了不错的成绩单。
图源:新浪微博
让人意想不到的莫过于小米汽车明显掉队,周销量只有0.22万,要知道在前一周小米汽车的销量还有0.27万辆,排在榜单第6位。
最直接影响小米汽车交付的问题,就是产能。
公开资料显示,截止到目前小米汽车拥有超过10万份锁单订单,实际销量能够达到多少,关键就要看工厂的生产能力有多强。
事实上,就在6月初,小米汽车发布微博表示将会进行新一轮的交付提速,工厂开始高薪招聘员工双班生产,确保6月交付超过1万辆。同时,为了加速订单与生产匹配效率,小米汽车将大订锁单的犹豫期从7天缩短至3天。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微博
不可否认,小米汽车作为造车新势力当中的“新手”,哪怕准备得再充分也会存在一定的不足。尤其是随着整个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加速内卷和不断推出的新品,小米汽车目前只靠一款车型多少会显得有些被动。
小米汽车的巅峰时刻
“24小时大定8万台,销量比我们预计的高了3倍”,回顾小米汽车从发布到现在的一个多月时间,雷军在接受采访时如此表示。
事实上从小米汽车宣布造车开始,外界就已经充满了期待,去年底的技术发布会和今年3月底的正式发布会更是赚足了眼球,热搜不断。说一句几乎盖过了所有当下新能源汽车的风头,并不过分。
3月28日,小米SU7正式发布,定价20-30万元之间的中端市场。在发布会现场,雷军一个人给外界介绍了三个多小时的小米汽车,除了常见的硬实力环节,发布会现场的情绪也在一波波往上涌。
带来的最直接效果就是在发布会之后,小米汽车的订单量迎来暴涨。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微博
官方数据显示,小米汽车发布会结束开启线上预订,只用27分钟大定突破5万,24小时内大定数接近9万,包括在发布会上所放出的所有创始版车型也被一抢而空。
线上订单惊呆众人,线下小米门店同样门庭若市,以至于排队试驾的队伍能够达到上百人,开局就对无数友商形成了碾压之势。
热度之高,几乎全网所有的车评人一夜之间都出来开始分析小米汽车。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微博
这还没完,懂产品又懂营销的雷军为了给新车型造势,还举办了首批车主交付仪式,雷军亲自上台和首批车主合影甚至弯腰为首任车主开门。
不时有网友调侃,“20多万让千亿老总为你亲自开车门,这买卖划算”。
不过经过了长达两个月的热潮,小米汽车的热度也逐渐开始降温,线下门店不再人声鼎沸,讨论的人相较于之前也少了许多。
长期主义,更为重要
在前段时间一场长途驾驶直播中,雷军曾直言“在国内汽车供应链体系已经如此完善的当下,造车这件事情其实比想象中的要容易”。关键在于,怎样能够践行长期主义把车卖出去?
首先也是最要紧的,就是让小米汽车的产能配得上订单量。有消息称小米汽车二期工厂将会在今年正式动工,预计2025年完成,规划年产能15万辆。
同时,小米还联合宁德时代等共同成立了以电池制造为核心的北京时代动力电池有限公司,通过建设电芯工厂来为小米汽车提供更稳定的电池供应。
6月初所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车展上,雷军则是向外界分享了小米汽车的成绩,计划在2024年交付10万辆并冲刺12万辆目标,还在全国多个城市开出了几十家小米汽车门店。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微博
不过如今整个新能源汽车赛道竞争如此激烈,长期来看小米汽车究竟有多大的竞争力,目前还不太好判断。
就在5月底,比亚迪发布了第五代插电混动技术,官宣发动机热效率46.06%、开创百公里油耗进入2升时代,综合续航超2000公里。和新技术一起发布的还有秦L和海豹06两款搭载第五代最新技术的车型,售价在9.98-13.98万元之间。
图源:小米汽车官方微博
虽说瞄准的售价区间和小米汽车本身定位并不相同,但长远来看,随着技术的不断迭代更新,汽车的平均售价也会持续降低。对未来有担忧,理所当然。
随着购车趋势逐渐平缓,小米汽车大概率将会在智能驾驶方面进行更大规模的投入。毕竟对新能源汽车而言,当其他方面已经拉不开多大差距时,智能驾驶就会成为各大品牌角力的重点。
小米接下来将会打出什么牌,让我们拭目以待。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60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