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的‘请帖’我已经收到了,这没有什么……”在与罗马尼亚代表会谈时,周总理坦然地说道。
自从进入9月以后,周总理的病情就开始急转直下,为了避免出现意外,医疗小组不得不取消了周总理的外事活动和户外散步。周总理自己也感到时日无多,因此开始更加投身工作,与死神争分夺秒抢时间。
这一次会见虽然只有短短15分钟,周总理却已经满头大汗,右手紧紧握拳强撑。送走外宾之后,周总理告诉纪登奎和耿飚,自己的身体已经难以支撑,请他们不要再安排与外宾的会见。
自此,报纸上、广播里再也没有出现过周总理的消息。
两周之后,周总理迎来了第四次大手术。在被推进手术室前,周总理忽然让大夫叫一下邓小平。邓小平闻声快步走来,周总理从被子里哆哆嗦嗦伸出手来,用尽全力握住邓小平的手:
“小平同志,你这一年多来的工作证明,你比我强得多!”
这一句话让邓小平心中一阵激动,他紧紧握了一下周总理的手,没有说什么话,然后退了两步,示意医生将周总理推进手术室,含泪向周总理挥手致意。
长达5个小时的手术,对于当时身体极度虚弱的周总理来说,是一次严酷的考验,好在周总理再一次坚持了下来。遗憾的是,医生在手术中发现周总理的病情有了新的发展,癌细胞已经转移到了全身,因此专家认为周总理的病情已经回天乏术。
“减少痛苦,延长生命!”手术之后,邓小平当即指示医疗组,之后只要有时间,邓小平必定守在病床前。
一天,在与邓小平的谈话中,周总理忽然想到了一个人,便断断续续地叮嘱邓小平:“霖之同志……后事还没完……你替我……办好呀!”
“总理,您放心,我一定把霖之同志的后事办好。”邓小平点了点头。张霖之是政治风暴中第一位蒙难的部长,他的死让周总理和邓小平都感到十分惋惜。
张霖之1929年参加革命,抗战时期担任山东省委特派代表,随后担任晋冀鲁豫军区纵队政委,参加过陇海战役、定陶战役等。解放战争时期,张霖之任中原野战军纵队政委,参加过豫东战役、淮海战役、渡江战役。
1949年南京解放之后,张霖之出任南京市副市长,后任西南局委员。新中国成立之后,张霖之又调任重庆市委担任第一书记。
1952年二机部成立之后,邓小平亲自将张霖之调入北京出任二机部副部长。尽管从未搞过兵器工业,但张霖之凭借刻苦的学习,很快成为兵器工业的行家里手。
当时正值抗美援朝时期,彭德怀向中央反映前线冲锋枪数量少,质量差,请中央帮助解决这一问题。张霖之接到任务后二话没说,来到生产冲锋枪的工厂,和厂领导、技术工人开展座谈会,迅速提高了冲锋枪的产量和质量。
为了加强新中国的飞机制造业,张霖之亲自找到周总理,要来60亿斤小米,换钱筹办航校。只用了一年多的时间,新中国制造的首批飞机就顺利上天。
1955年,张霖之调任城建总局担任局长,后又被调去筹建三机部和国家电机制造工业部。尽管工作调动频繁,但张霖之靠着勤奋努力,很快就能了解情况,挑起中央交给他的重担。
1957年,首任煤炭部部长陈郁调任广东担任省委书记,煤炭部一时间群龙无首,让周总理很是苦恼。张霖之听说此事后,主动向周总理提出担任煤炭部部长,周总理欣然同意。
张霖之上任之后,立刻组织了全国范围的找矿运动,他不相信只有山西和东北存在煤炭资源。很快,西南、西北煤炭基地相继开发建成。
1961年,为了弄清煤炭工业的实际情况,张霖之亲自带着一班人下到直属煤矿企业,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在随后召开的煤炭工作会议上,张霖之提供了第一手资料,让中央对煤炭工业有了全面的了解。
会议结束后,张霖之领导煤炭部制定了调整规划,用几年的时间调整不合理的采掘关系,不但为国家节省了大批资金,还安置了不少煤炭企业的剩余人员。
除此以外,张霖之还经常亲自下到煤矿了解情况,甚至还要亲自下井看一看。每次到煤矿,张霖之总要和工人们一起排队买饭,还要到职工澡堂洗澡,切实了解煤炭工人的生活情况。
1966年政治风暴开始后,煤炭部一位没能得到提拔的副部长,诬陷张霖之反对毛主席。为了保护张霖之,张霖之的夫人给周总理写了一封信,经周总理批准,张霖之前往东北疗养。
然而,周总理对张霖之的保护并没有起效,没过几个月,张霖之就接到了电话,要求他立刻返京,接受群众教育。结果刚一到北京,张霖之就被带到了北京矿业学院接受“批评教育”。
面对残酷的冲击,张霖之咬牙坚持了30多天,才写下了所谓的“坦白”材料。在材料的最后,张霖之明确地写下了一句话:“我再次申明,说我反对毛主席的那些话纯属造谣陷害,没有任何事实依据,今后我一律拒绝回答像这样的逼问。”
1967年1月21日,张霖之的身体再也坚持不住,在严苛的“审讯”中缓缓闭上了眼睛。邓小平听说张霖之的死讯后,手颤抖得将手中的水杯都打碎了,周总理听说噩耗之后当场落泪,立刻指示公安部组成调查组彻查死因。
也正是张霖之的意外离世,给周总理敲响了警钟。周总理立刻指示国务院各部部长搬进中南海,无论哪位部长要和群众见面,都必须事先通知,而且要得到周总理的批准,时间不能超过两个小时。
这一项规定, 后来成了许多老同志的护身符。
1970年,周总理亲自签署文件,为张霖之恢复名誉。但当时的政治环境,还不容许为张霖之举行追悼会,因此周总理就默默地将此事记在心中,直至临终前交待给了邓小平。
周总理第五次大手术之后,邓小平不顾个人安危,冲破种种压力为张霖之主持公道,指示煤炭部给张霖之举行骨灰安放仪式。为了防止别有用心的捣乱,中央决定在八宝山的小礼堂秘密举行仪式,不少中央领导以生前好友的名义出席。
安放仪式结束后,邓小平指示将张霖之的骨灰存放八宝山东一室灵堂,这是八宝山公墓规格最高的灵堂。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中央召开的第一个追悼大会就是为张霖之召开的,邓小平亲自主持大会,解放军总政治部主任韦国清致悼词,中央27位领导人和2000多人参加。
对于这样一位优秀的领导干部早早离世,大家都为之感到惋惜,一位白发苍苍的老部长在追悼大会上感叹地说: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啊!”
参考文献:
[1]张海峰,张海萍.父亲张霖之军旅生涯觅痕[J].党史博采(纪实),2007,(07):46-47+49.
[2]刘永立.共和国部长张霖之[J].党史博采,2002,(07):43-45.
[3]顾保孜.张霖之:“文革”中第一个蒙难的部长[J].名人传记(上半月),2014,(第12期).
[4]申云浦,许法编著. 张霖之纪念文集. 北京:煤炭工业出版社, 1992.01.
[5]顾保孜著;杜修贤摄影. 周恩来最后600天.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2016.01.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39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