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战争爆发后不久,美国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纠集十多个国家组成了“联合国军”,入朝作战。仁川登陆之后,美军在麦克阿瑟的率领下大举北进,朝鲜人民军节节败退,连首都平壤都丢了。金日成只得向斯大林求助,希望苏联直接出兵和美军对抗。结果遭到了斯大林的拒绝,而且他还建议金日成前往中国东北组建“流亡政府”。
斯大林的这个建议,金日成显然是无法接受的,无奈之下他只能向中国求助。当时新中国成立才刚一年时间,百废待兴,许多地方的剿匪工作还没有完成。而且不论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我们和美国相比,都存在着不小的差距。因此不少人都不主张出兵,认为打美军没有把握。
但当时美军的先头部队已经打到了鸭绿江边,并隔着鸭绿江向中国境内开枪打炮。而且美军的飞机也经常对我国东北境内的一些目标进行精准的“误炸”,新中国的安全受到了严重威胁。当时东北是我国的重工业基地,如果我们不出兵的话,许多重工业设施就需要迁移,这需要一笔不小的费用,而且还要耗费许多时日。
更重要的是,当时朝鲜人民军已经无力阻挡美军的进攻了,如果我们不出兵的话,美军将会占领朝鲜。届时我们就会失去一个非常重要的缓冲区,而且东北地区也要驻扎重兵以应对美军的威胁,这对我们是很不利的。面对这种情况,出兵和不出兵就成了一个两难的选择。
毛主席认为“参战利益极大,不参战损害极大”,最终拍板决定出兵。四大野战军当中,四野长期在东北地区作战,有应对严寒天气的经验。而且四野的好几支部队距战场也比较近,所以第一批入朝参战的6个军就全部来自四野,这6个军加起来超过了30万人。30万大军入朝作战,谁来挂帅又成了难题。
本来毛主席是想让林彪来挂帅的,解放战争期间,他指挥四野从白山黑水间一直打到了天海海角,取得了不少胜利。第一批入朝作战的6个军又全部来自四野,因此让林彪挂帅出征看起来是一件顺理成章的事情。但平型关大捷后不久,林彪在一次遛马的时候被阎锡山手下的士兵开枪误伤,由此留下了怕风、怕光和怕声音的毛病。
朝鲜战争的条件很苦,林彪的身体状况显然是无法适应的,而且他也不赞成出兵,认为打美军没有把握,在这种情况下,他自然就不适合担任志愿军的统帅了。林彪无法挂帅,毛主席又想到了粟裕,解放战争期间,粟裕的表现甚至比林彪还要出彩。当林彪在东北一路败退的时候,粟裕却在苏中七战七捷。
淮海战役中,他更是以60万大破敌军80万,蒋介石的嫡系精锐几乎在这场决战中损失殆尽。粟裕敢于冒险,善于出奇制胜,当时志愿军的武器装备和美军相比,差了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四平八稳地和美军过招显然是行不通的,要有一些出其不意的发挥才行,以这个标准来看,粟裕无疑是一个很合适的人选。
遗憾的是,当时他的身体状况也很不好,经常头疼,最严重的时候,甚至不能环顾,吃饭时饭菜只能摆在一条直线上。这种情况自然也无法挂帅出征了。直到粟裕病逝后,家人从他头骨的骨灰中发现了三块弹片,人们才弄明白了他经常头疼的原因。林彪和粟裕都无法出战,该由谁来挂帅呢?
此时陈毅毛遂自荐,请求领兵入朝,但毛主席却没有同意,这是为何呢?陈老总身上有许多优点,他虽然没有参加长征,但却在南方坚持了三年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期间的斗争环境甚至比长征还要苦,陈毅硬是靠着顽强的毅力和必胜的信念坚持了下来,这是十分令人敬佩的。
而且他统揽全局的能力很强,善于用人,并敢于承担责任,在三野的威望极高,这些都是陈毅元帅身上的优点。但论直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他和彭、林、刘、徐、粟等人相比,还是要弱一些的。解放战争初期,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并没有合编,而是各自为战。
这期间,粟裕在华中连打胜仗,陈毅却败多胜少。泗县战役中,手握22个团的绝对优势兵力,却未能吃下桂系的两个团,自身还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代价。战后,一些指战员议论纷纷,说陈毅不会打仗。为此,陈老总还亲自做了检讨。后来山东野战军和华中野战军合编为华野,陈毅统揽全局,粟裕负责具体的战役指挥,二人配合默契,带领华野打了不少胜仗。
以此来看,陈老总的长处是统揽全局和善于用人,直接指挥大兵团作战的能力稍弱。他如果要挂帅出征,身边需要配一个强力的副手。在当时这个副手并不好找,因此毛主席才没有同意陈毅挂帅出征的请求。最后彭老总临危受命,担任了志愿军的统帅,并打赢了这场立国之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7015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