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佳节,人们以赛龙舟的方式,沉浸式感受中华传统文化
●广东各地整合民俗、美食、旅游、商业等资源,助推城乡发展
广州海珠湿地龙船景展示水上“速度与激情”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春炜、通讯员海宣报道:狂飙,冲刺……6月10日,是2024年第六届海珠湿地龙船景的比赛日,相比较一般龙船景的单纯展示,这里的龙船景则是展示“速度与激情”的竞技。
10日上午举办的是传统龙公开赛,7支队伍进行6轮比赛。相对于标准龙而言,传统龙更具文化特色和看点,夺旗、转身、折返、冲刺,让龙舟气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下午举办的标准龙公开赛则规模更大,队员也更加专业,共有16支队伍进行9轮比赛,俨然成为广州国际龙舟邀请赛的预演。赛事前四名除了奖杯、锦旗,还设立近10万元的奖金,大大提高了竞技队伍的比赛热情。
“特别好玩!”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的史家凯(HudsonWilliamStewart)称,“跟新伙伴们一起体验龙舟,学习到了合作精神。”他坦言划龙舟“有点辛苦,因为要一直划动船桨”。
同样来自美国的白金卉(CamrynnJewelMann)已经学了9年中文,在五月底随“未来之桥”中美青年交流计划伙伴活动——中国(广州)美国青少年文体交流营来穗,这次特地来现场体验龙舟文化。
“端午节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我们希望通过中美青少年的文化交流活动,既让国际友人看到中国人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喜爱,也让他们体验中国人对团结合作精神的追求。”广州培文外国语学校副校长郭伦盛称。
海珠区龙舟协会理事陈诒添介绍,平时也有不少外国人体验龙舟活动,“去年海珠湿地更是迎来了NBA球星阿德托昆博前来体验划龙舟。”陈诒添称,今年同样有国际龙舟队参赛,外国友人们和本地村民一样,特别喜欢在海珠湿地进行龙舟训练。这里河面宽敞,无航道与机动船只,在此划龙舟具有天然优势,而且以广州塔为背景,满目绿意,鸟飞鱼跃,划龙舟别有一番体验。
记者了解到,海珠湿地以展示端午文化为契机,今年筹办了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围绕民俗文化中“礼、承、匠,脍、乐、御”六大要素,推出比以往更潮,也更接地气的龙舟文化系列活动。市民既可以下场体验龙舟竞渡,还可以玩一场毫无“水分”的旱地龙舟赛,更可以体验古法沐兰、创意墟市、汉乐表演、国潮舞蹈、射五毒、粽子DIY、五彩绳DIY等时尚潮流的新玩法。
广州荔湾“泮塘景”开锣
592岁盐步“老龙”泮塘探“契仔”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马思泳、通讯员荔宣报道:6月10日,第十四届“荔枝湾·新西关”民俗文化活动之“五月五·龙船鼓”在广州市荔湾湖公园举行,荔湾泮塘龙船景如约而至。荔湾湖上,来自广佛两地的10多支龙船队前来“趁景”,其中有592岁的佛山盐步“老龙”到泮塘探望“契仔”。
10日一早,泮塘村村民早已准备好标旗、酒、果、饼等迎接来自友好村的龙船,菱角、马蹄粉等具有泮塘特色的产品也成为了赠礼。
来自盐步新城、坑口、茶滘、葵蓬、桥头、学正东约、石井、坦尾、东漖、植村等地的16支龙船队伍逐一登场,各艘龙船经过精心“扮靓”,插上罗伞、标旗、龙船牌等。其中,最吸引眼球的是佛山盐步“老龙”登场。佛山盐步“老龙”的龙头带有长长的白胡须,插有“盐步老龙”的黑字白底标旗。游船过程中,泮塘龙船在左右两侧护着“契爷”。
端午节当天,泮塘首二三约、四约、五约还会在自家祠堂附近设龙船宴,邀请前来探访的龙船队吃龙船饭。荔湾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扒龙舟”代表性传承人李凯帆介绍:“龙船饭必须有几道例牌菜,比如由花生、萝卜干、肥瘦相间的肉粒、辣椒一起炒制的‘龙船丁’,以及鸡、虾、鹅等。”
今年,泮塘首二三约龙船会还在多个点位设置摊位,售卖带有祈福寓意的龙船周边产品。李凯帆表示:“售卖龙船周边产品所获得的收益有一部分将捐献给街道,用于帮助困难人士。”
广州杨箕村举行龙舟亲子游
扒龙船的乐趣,儿童也可拥有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李春炜报道:6月10日上午,广州大桥东北侧珠江边热闹非凡,广州市杨箕村在此举行盛大的龙船招景活动,130多艘龙舟前来“趁景”。
活动现场,精美的宣传画和展板诉说着“龙”的古老故事与传奇,供人们打卡留念。在特设的非遗交流区,讲解员用中英双语解读龙舟文化的历史渊源、习俗礼仪。
现场化身“小仙女”的演员们带来了龙舞表演。市民游客可以参与互动体验,亲手触摸龙船桨,感受那份沉甸甸的历史与文化。在这里,无论是桡手、游客还是外国友人,都能感受到龙舟文化的独特魅力。他们或驻足欣赏,或拍照留念,或交流心得,或吃龙舟饼,共同体验着这场文化的盛宴。
而此次龙船招景活动,更是一场友谊的盛会。来自市内猎德、冼村、文冲、车陂、石牌、员村、潭村等30多个村的130多艘龙舟前来“趁景”。同日下午,杨箕村在河涌边同步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龙舟亲子游活动。近200个家庭的家长与孩子们一同划桨前行,感受非遗的魅力,增进亲子间的默契与欢乐。
相关负责人介绍,这一活动不仅丰富了村民们的文化生活,更是一次家风传承的生动实践,让龙舟文化在年轻一代心中生根发芽。
南沙龙舟大赛时隔十二年重启
南沙最会划龙舟的人在蕉门河上奋楫争先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冷霜报道:6月10日上午,在位于粤港澳大湾区之心的广州南沙上演了一场精彩绝伦的龙舟赛,32支龙舟队的近800名健儿在蕉门河上奋楫争先,你追我赶。
据悉,今年南沙龙舟大赛是时隔12年后再次启动的群众体育赛事,大赛升级了办赛规模和水平,设置了男子22人龙舟300米直道竞速和12人龙舟300米直道竞速两个项目。32支队伍覆盖了南沙区内十个镇街,可谓全区最会划龙舟的人,都聚集于此。
本次南沙龙舟大赛队员中不乏港澳台青年和国际友人,比如,湾区青年汇龙舟队是由广州市南沙区港澳青年五乐服务中心(湾区青年汇)组织成立的一支队伍。龙舟队伍由9名香港青年、3名台湾青年以及11名南沙青年组成。参加12人男女混合组比赛的有不少来自俄罗斯、英国等多个国家的外籍选手。
本次龙舟大赛的举办地蕉门河是南沙的中轴线,被称为南沙的“城市会客厅”。赛事主办方表示,“比赛不能只停留在体育场,要进景区、街区、商圈,更要接地气”。体育“三进”不仅将龙舟等大型赛事、体育文化带到了百姓身边,更为“文商旅体”深度融合探索注入新活力,将体育赛事的流量转化为文旅消费的增量,助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无水也可“游龙舟”
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游旱龙”活动魅力十足
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曾柯权、通讯员饶宣报道:“张果老活到十万八千九,未曾看见龙船街上走”——在潮州市饶平县所城镇,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语,讲的正是较为罕见的“游旱龙”民俗活动。这里的龙舟既不载人也不下水,而是由青年人抬着巡游,游遍旧城的每个角落。
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是饶平县所城镇大城所的重要日子,“游旱龙”活动在古城中隆重上演。在六天的活动中,当地每天都会出游不同颜色的龙舟,分粉、褐、青、紫、红、黄六种颜色,象征着各自不同的寓意。
游龙队伍出发前,由一老者在前引路泼“红花水”,鸣锣十三声开道,城内的青壮年身着戏服,扮演成明清时期大城守御千户所驻军的模样,或扛彩旗,或扛龙舟,队伍分列文、武两班在龙舟后助阵,游遍城内“三街六巷”,所到之处,乡民纷纷燃放鞭炮,夹道喝彩,表演出明清时期海防前哨军民抗击倭寇的雄壮场面。
记者获悉,“游旱龙”民俗活动涵盖了潮州工艺、音乐、刺绣、木雕等元素,迄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并于2015年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龙舟邀请赛开赛
岐江之上“群龙狂飙”
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张德钢实习生蔡华海朱梓泓通讯员钟轩
6月10日端午节当天,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龙舟邀请赛在东明桥与康华桥之间的岐江河水域范围(中山市龙舟文化公园)举行,来自粤港澳大湾区的37支龙舟队伍齐聚一堂,围绕多个项目展开竞逐。
记者了解到,中山已举办四届粤港澳大湾区龙舟邀请赛。今年,除了规模空前的龙舟赛外,主办方还结合龙年主题和龙舟文化元素,组织了六大系列共九项活动,带给市民游客更丰富的节日体验。
10日一早,岐江之上“群龙”聚首,选手们身着整齐的队服,精神抖擞。随着发令枪响,各龙舟如离弦之箭般冲出起点,选手们奋力划桨,水花飞溅,激烈的角逐瞬间展开。来自各地的观众在岸边欢呼助威,场面热闹非凡。
经过近3个小时的激烈角逐,比赛结果揭晓。在国际标准22人龙舟女子组500米直道竞速项目中,东莞和乐女子龙舟队夺得冠军;在国际标准22人龙舟男子组500米直道竞速项目中,东莞向阳龙舟俱乐部夺得冠军。而在长龙(传统龙舟)男子组500米直道一次往返竞速项目中,中山南下长龙龙舟队勇夺冠军,这也是该队第十一次在该项赛事中夺冠。
据主办方介绍,2024年粤港澳大湾区(中山)龙舟邀请赛的赛事日程由去年的1天延长至3天,总参赛队伍从39支增加到63支,规模前所未有。更长的赛事时间和更大的参赛规模,大大提升了中山市内外龙舟运动爱好者的热情。
除了举办龙舟赛,今年主办方还结合龙年主题和龙舟文化元素,组织了六大系列共九项活动,包括龙舟表演赛、邀请赛、龙舟文化展、非遗巡游会、中山龙舟彩灯大会、“岐江之夜·乐伴香山”音乐节、水上运动项目展示、美食汇及龙舟沉浸式体验等,内容丰富多样。活动场地覆盖龙舟文化公园、孙文西路步行街、兴中广场及中山城区各大商圈,为市民和游客呈献一场文化盛宴,力求将本届龙舟赛打造成香山文化的展示窗口,促进文化、旅游和商业融合发展。
本次赛事还邀请了专业表演团队在岐江河水域展示特技空翻、水上芭蕾、水上飞伞等滑水技巧。赛事还融入了传统文化元素,如非遗巡游、龙舟彩灯大会等,增强活动的文化内涵。
活动期间,中山市还推出促消费措施,提升消费活力。各大商圈结合端午举办近30场特色活动,吸引大湾区游客汇聚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