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后, 她猛烈抨击拜登的加沙政策: 总统对以色列看法与我们有代沟

环球网2024-03-29 06:38:00  163

[环球时报驻美国特约记者杨征环球时报特约记者王逸]当地时间27日,美国国务院负责中东人权问题的官员安娜尔·谢琳宣布辞职,理由是不满拜登政府对加沙地带采取的措施和表现出的态度。事实上,此前也有一些美国官员因不满总统拜登对以色列的政策而辞职。而谢琳的辞职再次凸显了美国政治因巴以冲突撕裂得愈发激烈。

“美国军人亚伦·布什内尔在以色列驻美国大使馆前自焚,他生前最后的留言让我难以忘怀。”谢琳27日在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撰文称,“以色列仍在计划入侵拉法,加沙的大多数人已经逃到那里;联合国官员称预计将发生的大屠杀‘超出想象’。相关专家已证明这些行动符合种族灭绝罪,并且是在美国政府的外交和军事支持下进行的”。

谢琳在文章中透露,许多官员一直在美国政府内部提出抗议,但他们无法阻止美国政府向以色列提供援助,“我们对政府公然漠视美国法律感到震惊,这些法律不允许美国政府向‘严重侵犯人权’或‘限制人道主义援助’的外国军队提供援助”。

《华盛顿邮报》27日称,谢琳担任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局外交事务官员一年,后半年的任期正赶上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她的工作重点是促进中东和北非地区的人权,而冲突以及随之而来的一系列道德、法律、安全和外交问题使这项工作变得更加复杂。

谢琳告诉《华盛顿邮报》,辞职并非易事,因为她“有房贷要还、有女儿要抚养”。她曾试图通过内部异议电报和员工论坛提出关切,但最终得出结论:只要美国继续源源不断地向以色列运送武器,她在人权方面的日常工作就会变得毫无成效。对于美国国务院一直声称没有发现以色列违反国际人道主义法的表态,谢琳坚称,“我们有他们的违法证据”。谢琳还感叹,“总统对以色列的看法与我们有代沟”。

谢琳辞职的同一天,官方公布的加沙民众的死亡人数已达3.249万,世界粮食计划署警告说,加沙的饥荒迫在眉睫。美国政府不作为,让很多盟友对它失去了信任。谢琳在写给CNN的文章中表示,“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作为人权倡导者的信誉几乎荡然无存,一些非政府组织甚至拒绝与我们进行联系”。

对于谢琳辞职,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米勒当地时间27日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国务院内部对我们的加沙政策存在分歧。整个美国对这个问题和很多问题的看法与意见也都存在分歧”。

事实上,谢琳并不是第一个因不满拜登政策选择辞职的美国官员。据卡塔尔半岛电视台28日报道,今年1月,美国教育部政策顾问塔里克·哈巴什宣布辞职,理由同样是不满拜登政府应对新一轮巴以冲突的做法,包括向以色列提供军事援助。去年10月18日,在美国国务院政治军事事务局工作超过11年的官员乔希·保罗,也因同样原因选择辞职。当地时间27日,保罗赞扬了谢琳的决定。他说,“当美国国务院民主、人权和劳工局的工作人员都认为他们已经无能为力时,就说明拜登政府无视美国外交的法律、政策和基本人性,而该局正是为了推进这些法律、政策和人性而存在的”。

由美国近20个联邦机构的政府工作人员组成的“联邦雇员和平联合会”27日声援谢琳。该组织发表声明称,“谢琳的决定让她个人付出了代价,但国务院也失去了一位爱国且非常合格的雇员。拜登政府向以色列运送的每一批武器,以及在联合国对停火决议的三次否决,都让以色列免受惩罚。成千上万无辜的生命就掌握在拜登总统手中”。

除了辞职,最近几个月,美国政府的一些工作人员还以其他方式表达了不满。美国沙龙新闻网27日称,国务院的内部异议电报和员工论坛被许多官员用来表达对拜登政府继续为以色列辩护的愤怒。在美国国际开发署,数百名雇员于去年11月联名写信,呼吁拜登政府利用其影响力启动停火协议。路透社28日称,因为数百名美国政府雇员公开和私下都主张美国政府应该力促加沙地带停火,国务卿布林肯在国务院发表讲话,承认这场冲突给工作人员带来了精神上的创伤,以此安抚他们的消极情绪。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960.html
0
最新回复(4)
  • 小葵老师?2024-03-30 11:56
    引用4
    俄乌冲突、巴以冲突,通过这两件事就能看到美国政客真实的嘴脸,维护“正义”是假,国家利益是借口,真正目的就是为了自己捞好处。
  • 闲蛋黄2024-03-30 10:25
    引用3
    在美国也有不少支持巴勒斯坦的,但不敢说,只是发点不满的话。
  • 晴 子?2024-03-30 07:06
    引用2
    霉国还是有一些有良知的官员,只是人微言轻,霉国注定要瓦解了
  • 中国城市报2024-03-30 03:06
    引用1
    美国国务院,负责中东人权问题的官员安娜尔·谢琳宣布辞职:自冲突爆发以来,美国作为人权倡导者的信誉几乎荡然无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