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那么多银子, 为什么现在却消失不见了? 考古学家们给出了答案

陋室文史2024-06-07 14:44:37  368

远古时,人们开始有了多余的猎物,想交换却总找不到合意的东西。

有时人家有肉,却缺木头,而你有木头,却不需要肉,交易常失败。这时,贝壳闪亮登场!

先卖肉换贝壳,再用贝壳换木头,大家都方便。货币就这样应运而生。一度搞的大家都以为海边的人,家家都有矿。

后来人们发现金银体积小、价值大、而且便于携带,容易分割、久藏不坏,于是金银作为一般等价物,就取代了贝壳成为普遍认同的货币。

作为古代货币的金银,今天仍然具有收藏、保值和作为奢侈品原料的价值。

然而,为何它们在现代不再作为流通货币使用了呢?

一、黄金登场

班固在《汉书》中坦言,对于夏、殷之前的货币制度,他也是一头雾水。

好在《盐铁论》给我们揭开了冰山一角:夏朝时期,人们居然就用玄贝作为交易的媒介。可能是大禹治水时挖出了太多贝壳吧!

到了商周,随着金属开采、冶炼技术越来越先进,生产出好多“金”制品,这些“金”,分黄、白、赤三种。

那时的黄金虽然已经开始流通,但还没正式成为“官方货币”。所以, 也没人去细分它们。是金,是银,还是铜。统称为“金”。

等到姜太公给齐国整了一套九府圜法铸币制度,白的银和赤的铜,就被一脚踢出了货币圈,市场上开始是黄的金和丝帛的天下。

后来管仲接手这套制度,在《管子》里记了一笔:齐国时期,珠玉最值钱,黄金次之,刀、布最不值钱。

因此,春秋战国时期,大家就用金、刀币、布帛来做交易。秦国统一天下后再次进行了改革,废除珠玉的流通职能,正式确定黄金和铜钱是货币,黄金为上币,铜钱为下币。

所以,黄金作为货币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商周,但在秦朝才真正成型。

二、黄金退市

在秦汉那会儿,买金买银可不是像现在这样抠抠搜搜地按“克”算,而是直接大气地论“斤”称,可见那时候黄金不算啥稀奇货,市场上多得是。

特别是在汉朝,皇帝一乐呵,简直把黄金当“小费”来发。

汉文帝一挥手就赏了周勃五千斤;汉宣帝更大方,给霍光直接就七千斤;卫青把匈奴打趴下了,皇帝直接发个二十万斤黄金的大红包;梁孝王一命呜呼时,也壕气地留了四十多万斤黄金当遗产……

但到了三国时期,黄金就开始有些紧俏了。

从董卓堳坞缴获的黄金才二三万斤,刘备赏诸葛亮他们发奖金,每人也不过就五百斤。

魏晋的时候,佛教开始圈粉,那些王公贵族们跟风大建寺庙,政府也趁机“蹭热度”,以佛教为名,从百姓手里“薅羊毛”。聚集了大量黄金。

北魏太祖为了造个大佛,就砸了两万五千斤黄金进去;后宫的娘娘们更是奢华艳丽,穿金带银,黄金只进不出。

可这么一来,黄金都变成了佛像、装饰品,就像被被锁进了“小金库,尽管金价是一路走高,但市面上能交易的黄金就越来越少。

因为市场黄金短缺,以金为本位的货币制度开始瑟瑟发抖。魏文帝只好下令用谷帛来救场,才算是解了缺金的燃眉之急。

当铜钱和谷帛就成了主要交易物后,黄金只能默默地退出了流通舞台,再也不是货币圈的“扛把子”了。

三、白银上位记

白银在商周时期就开始搞交换媒介的副业了,但因为黄金太过耀眼,白银只能像珠宝一样,在奢侈品圈混混。

秦朝之后,货币界就是金哥和铜弟的天下。白银只好又干回奢侈品的本行。

但好景不长,六朝时期,金哥被大家囤起来,铜弟又要忙修兵器、耕田,货币江湖开始动荡。

官府急中生智,先用谷物和布帛来救场。北魏孝武帝一挥手,官员工资都用绢、谷来发。

后来梁朝边远的交广地区就试水用白银来做交易,几乎同时期,北周的河西诸郡也开始大胆尝试,用白银来做买卖,这是白银闪亮登场的历史起点。

一晃到了唐朝,黄金还是少见得很,大家交税都是拿谷子、绢布等实物来凑数。但后来,朝廷改革税法,要求大家交钱币,给白银的需求又加了一下温。

唐朝中后期,白银在部分地区已经开始扮演货币角色。就连韩愈也曾在诗中写道:“五岭买卖皆以银”。

辽宋夏金时代,白银更是势头强劲,把布帛都挤到了一边,成了黄金的得力替身。

《五代史》爆料,慕容彦超这货为了敛财,竟然造假银钱——铁胎银,就是用银皮包裹铁块来骗人。

不过这也从侧面说明,当时白银作为交换媒介已经深入人心了。要是白银不火,慕容彦超造假也没啥意思。

到了宋朝,宋真宗跟辽国签了个深渊之盟,每年送辽国一堆银子和绢。说明白银的地位那是越来越重要;

《金史》里也提到,张行信用上百锭银子就买了千匹马;金章宗还规定,从承安五年开始,工资、军费都得用银子来算。

这些都说明,从宋金开始,白银已经成功上位,成了主流货币,不仅老百姓认它,官府也给它点赞。

就这样,白银开始全面取代黄金在货币圈的大哥地位。

四、白银时代

到了明代,当时大明宝钞还在发行,但民间却一直同时使用白银结算,特别是在纸币贬值的条件下,人民追求白银来保存自己财富的价值,白银成了十足的货币,

自15世纪的30年代起,明政府正式取消用银的禁令,大部分的支付都用银。

白银的购买力,也正是这时候走到最高。对于白银的需要,甚至超过商品流通对于货币的正常需要。

随着白银货币化浪潮的兴起,沿海居民见海上贸易赚钱,已经顾不上明初片板不得下海的禁令,常偷偷出海捞金。

成、弘年间,私人海上贸易的势头就慢慢盖过了官方的朝贡贸易。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终于听了福建巡抚涂泽民的建议,准贩东西二洋”,史称隆庆开关。

开放海禁以后,中国商人的足迹遍及各国,用茶叶、丝绸、瓷器等换回了大把白银。

自1580年起,载满大量白银的西班牙大帆船开始出现在驶向马尼拉的海面上。而大明也具备了充足的条件,吸纳这些来自太平洋彼岸的白银。

有数据统计,日本百年间所产白银的绝大部分输到中国,约7500吨左右。

美洲所产白银,也有一半通过各种渠道都进了明朝的口袋至此,一个以白银为国际贸易结算方式的世界市场体系开始建立起来

五、清朝银子都去那儿了

中国的自然经济和清政府闭关锁国,不让外国货随便进,这让英国等西方国家在中国市场上吃不开,没赚到啥钱,反而吃了亏。

英国为了翻盘,就耍了个阴招,决定向中国走私鸦片来捞钱,这可是不是不讲武德的赚钱方式,简直就是没有人性,为了赚钱连害人的鸦片都敢卖。

咸丰之前,大清的金融还算稳当,银子和铜钱的兑换率大概是830文左右。

当然,各地有差异,像西安这种地方,兑换率就低到过600文,而闽浙那边儿则高达到1400文。放现在看,80%的波动得让人瞪眼,但那时候的人们觉得还挺稳定的。

1757年(乾隆二十二年),英国占领印度鸦片产地孟加拉之后,即强迫印度农民大量种植鸦片。此后,在英国东印度公司的主持下,鸦片从印度不断流入中国。

鸦片给中国带来了严重的灾难。首先,烟毒日益泛滥成灾。紧跟着白银哗哗地往外流。

从1823年到1838年,白银外流的速度简直像开了闸的洪水,每年都流失上千万两。白银少了,银价自然就上去了。

这可让农民们苦不堪言。他们卖粮食换来的是铜钱,但交税却得用银子。原先1000文铜钱能换1两银子,后来得1800文才行。农民们为了交税,只能卖更多的粮食。

白银流失也让清政府的国库日渐空虚,财政压力山大。

货币紧缩,米价也跟着翻了四五倍都止不住。整个社会已经坐在了火药桶上,就差一根火柴的事情。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眼看明末那种亡国的兆头又冒出来了。因此,为堵住白银外流的渠道,大清赶紧派林则徐担任钦差大臣,前往虎门禁烟。

然而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甲午海战等连番冲击下,清朝全部战败,最终被迫签下一堆“坑爹”条约,光赔款就砸出去13亿两白银。

六、民国的白银接着朝外流

1929年,资本主义世界经历了一场前所未有的经济危机。到了1931年,英国率先撑不住了,放弃了原本的“金本位”货币制度。

此后,就像推到了多米诺骨牌,日本和美国也跟着放弃了“金本位”,全球货币制度一下子就乱了套。

而且,美国为了应对经济危机,搞了个《白银法案》,想要用“金银双本位制”来挺过难关。

老美的白银政策,虽然,一下子把世界银价拽出了长期下跌的泥潭,但也结束了民国十多年白银有回笼进账的好日子。中国低价白银又开始哗哗地往外流。

那些在华外资银行,借着治外法权的东风,把手里的白银存货一船一船地往外搬。

“从1933年底到1935年9月,上海外资银行的白银存货少了整整2.33个小目标,也就是1.496亿海关两!”

民国政府一看这白银外流得这么厉害,赶紧在1934年10月加了个停止流出的“刹车”——收白银出口税和平衡税。

由于政府也不能硬来,禁止外资银行运白银走。因此,这招儿确实让白银外流速度慢了点,但效果还是不太行,短短半年还是流出了2728万元。

等到1935年4月,老美又把银价提高到每盎司0.711美元,伦敦市场更是疯涨到0.81美元。

中国要想挡住白银外流,就得跟外资银行搞好关系。

于是,宋子文就跟这些银行来了个“君子协定”,求他们先别运白银了,也帮忙劝劝他们的合作伙伴别搞这事儿。

别说,这招儿还挺灵,接下来的半年白银出口才1400万元。

尽管1934-1935两年,从官方渠道白银外流有所控制,但白银走私的势头却越来越猛,据统计,整体净出口竟然高达3.6亿海关两。

结语:

虽然,把白银说成是资本有些片面,但是,逐利的白银一样是资本的本性。面对通货紧缩造成的钱荒,国民政府只好宣布放弃银本位制度,开始实行法币政策。

当银子不再作为货币流通后,他们也就渐渐消失在了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新中国成立以后,人民币作为法定货币进入流通市场,金银作为流通货币的历史,也就从此彻底结束了。

参考资料:

中国知网《中国古代白银货币起源考略》——杨君、周卫荣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8954.html
最新回复(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