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对量化交易转融通的重视程度反而超越了对股市的重视程度

李国魂2024-06-09 08:57:05  47

量化交易,最狂妄不羁的广而告之

自2007年以来,我们在竭尽所能争创融资和数量记录的同时,基本把制度建设的重心放在了接二连三推出遏制股市上涨的做空机制上面,在培养优质上市公司、推进券商队伍建设、提高基金投资能力三大方面出现严重失策。

中国股市,拥有全世界所有股市里至今发明创造衍生的一切做空机制和手段,采用了全球独一无二的拒绝中小投资者参与避险机制的神圣规则,避险机制成为机构的垄断特权。于是乎,机构们围着两亿多的散户,开启了所谓的盈利模式。

当一项制度一年之内被修改七次,可见这项制度的极端重要性,当然同时也表明这项制度从制定到实施严重缺乏严谨性、缜密性、可操作性。中国证券市场的转融通就是如此。这项制度从开始到现在,伴随一路不断扩充的同时,修改次数更是夸张到极致。

虽然近几年中国股市深受转融通量化交易偏移公平公正公开的基本原则越来越离奇夸张,甚至被投资者指责是造成中国股市一泻千里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转融通量化交易并没有因此退出市场。相反,更加受到特殊关照。

第一,转融通和量化交易非但未能取消,反而从制度规定上得到加固

4月19日,证监会发布《资本市场服务科技企业高水平发展的十六项措施》。其中:第12条规定,加大金融产品创新力度。进一步丰富科技创新指数体系,编制更多反映科创企业特色的指数。完善交易所配套产品体系建设。支持证券基金经营机构开发科技主题基金产品,提高主动管理能力,积极投向科技型企业。丰富科创板、创业板衍生品供给,积极推进科创50、创业板股指期货和期权研发上市。

第13条规定,持续完善交易机制。评估优化科创板、北交所做市商机制,进一步促进市场化便利化,提高市场价格发现和资源配置效率。完善融资融券和转融通相关规则。

说明我们不仅还要不断扩张金融衍生品的数量和规模,而且转融通也要继续存在。

转融通何时成了特别提款权

就拿转融通来说,仅仅是2023年2月到2024年2月一年期间就进行了7次修改。被称之为制度打补丁的状元。要不是对导致2024年开年中国股市暴跌原因的深层次解析,可能转融通这项规章制度甚至都不会进行多达七次的打补丁抢救。

同样,尽管量化交易不断酿造带崩股市暴跌,再现千股跌停的惨状,但是,继续得到格外关照!甚至和转融通一样,也开始打补丁过程。

2023年9月,鉴于程序化和量化交易弊端不断扩散,证监会指导上海、深圳、北京证券交易所制定发布股票市场程序化交易报告的程序化交易的各项管理制度,重点内容是:程序化交易投资者最高申报速率达到每秒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笔数达到20000笔以上的,交易所可以视情况采取调整异常交易认定标准、增加程序化交易报告内容等措施。自2023年10月9日起施行。

2024年5月15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指出程序化交易特别是高频交易相对中小投资者存在明显的技术、信息和速度优势,一些时点也存在策略趋同、交易共振等问题,加大了市场波动。证监会进行了多年的研究,高度重视程序化交易的监管,并且已经开展了一系列工作,包括加强量化私募基金备案问询,建立健全数据统计监测机制,在股票市场建立程序化交易报告制度等,

《管理规定》吸收了去年九月证监会指导三家证券交易所出台的《关于股票程序化交易报告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及相关规定的基本内容,如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定义、程序化交易投资者的报告义务、重点监控的范围、券商的管理责任等。将在2024年10月8日正式生效。

量化私募每张办公桌上均摆放四块硕大电脑屏幕,操作者就是“码农”

为具体落实证监会的管理规定,6月7日,沪深北三大证券交易所同步发布《程序化交易管理实施细则(征求意见稿)》,促进程序化交易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实施细则即日起向市场公开征求意见。

适用范围是,在交易所股票、债券、基金、存托凭证等证券上的程序化交易;程序化交易投资者主要包括进行程序化交易的会员客户、会员、公募基金和保险机构等使用交易单元的其他机构等。在涉及到沪深股通管理,沪深交易所均明确将按照内外资一致原则,对沪股通、深股通投资者参与程序化交易参照适用实施细则进行管理。

第二,为何对量化交易如此宽容,对其弊端视而不见还是另有隐情

直接说,量化生存之道就是依靠转融通和融券收割散户。

我国量化私募的发展,是伴随融资融券开闸,券商、量化私募、股指期货三者之间形成交易套利巨大空间,资本追逐利润的天性自然推动量化私募开始加速发展,同时,量化交易和融资融券转融通股指期货期权共同形成做空市场的叠加负面效应。

2023年8月,证监会对我国股票市场是否应当实行T+0交易作出表态,证认为目前A股市场以中小投资者为主,持股市值在50万元以下的小散户占比96%,现阶段实行T+0交易可能放大市场投机炒作和操纵风险,特别是机构投资者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实行T+0交易将加剧中小投资者的劣势地位,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

量化交易,收割散户的利器

原来监管层很清楚机构投资者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就是加剧将中小投资者的劣势。大量运用程序化交易不利于市场公平交易,更加凸显出当前各种避险机制将两亿多中小投资者拒之门外所暴露出来的严重偏移公允性、正当性、甚至和法律相抵触的弊端。因为,更加不公平的是,做空机制自然将利益目标锁定在毫无避险机制保护的中小投资者身上。

监会对高频交易的筛选标准是每秒最高申报速率300笔以上,或者单日最高申报2万笔以上。从筛选结果看,高频交易账户数量总体不多,但交易金额较大,约占程序化交易额的60%。

当时就有量化私募表示,最高申报速率或单日最高申报笔数的监管阈值不会对他们产生影响。按照测算,量化产品需要达到年换手率至少150倍才会进入监控,但市场上目前主流产品都维持在100倍以下。如此看来,所谓的监管等于是变相的鼓励。

量化监管新规主要针对伪量化的“申报撤单收费”,T+0打板的频繁虚报撤单等幌骗行为。实际仔细观察可知,近三年,量化基金将大量流动性涌入到中证1000、中证2000等小微盘股。这也是今年量化遭遇滑铁卢的关键所在。因为忽略价值发现,过度占用系统资源,加之券商动辄宕机切断散户下单配合高频交易,还怎么谈得上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的利益。因为,现在市场的量化交易就是专门针对中小投资者设置程序化交易的各种参数和触发买卖时点的固话模式,仅靠收取额外费用岂能遏制量化采取更大限度融资融券转融通,进而突破废除T+0回转交易改为T+1的限制。因为,增加一个隔夜息差并不是什么障碍。

第三,如果任由量化交易和转融通继续存在,股市很难走出困境

一个散户占到99%的市场,全力以赴,竭尽全力推动量化交易,到底图什么?难道是中国股市涨到一万多点了,积累了极大的风险,需要做空机制来平抑市场风险?或者我们的机构比起华尔街那些群狼的素质更胜一筹?还是我们的市场所有的参与者享有同等的公正公平公开的待遇?

落实新国九条,绝对不能脱实就虚

纵然是出台无数个不痛不痒的所谓利好,不触及废除被投资者深恶痛绝的弊端和症结,那只能是各说各话,毫无交集!弊端越来越堆积如山,等到又一次的火山爆发,破坏力将会排山倒海!

就市值而言,一个五千多家上市公司的全球第二大股市,市值仅仅是美国股市七巨头的70%。中小投资者保护的口号喊得地动山摇,但是,被投资者深恶痛绝的弊端却备受宠幸。

我们再也不能揣着明白装糊涂,端着糊涂装明白!

事实已经反复证明,量化交易就是存在于中国股市的毒瘤。面对毒瘤,现在竟然不是下决心动手术摘除,而是让一群实习生们围着,看看如何把它粉饰更加像桃子一样粉嫩,鲜艳,诱人。

再在此建议,必须能请权威部门和机构,专门发布一个转融通和量化交易到底对中国股市不可或缺的重要性的研究专题报告,一研究结果证明为何中国股市对这两项交易机制不可或缺的关键所在,到底与现行的公司法证券法相关规定是否存在冲突?否则不足以证明存在的合理性、必要性、合法性。

我国的量化交易,被不断赋予资金优势、信息优势、杠杆优势、交易工具优势、多空通吃优势、报团取暖优势、融资融券优势、变相T+0优势、再裹挟股指期货和现货交易日期错配带来的操纵股价优势。

这些优势推动量化交易操作流程的必然选择,就是主动造成市场剧烈波动,高抛低吸,恶意砸盘。中国股市长达17年的3000点保卫战,与其说是股市跌跌撞撞惨不忍睹,不如说是亿万中小投资者备受煎熬的一道坎儿。

常言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既然我们把保护中小投资者作为建设资本市场的重中之重,没有之一的唯一核心,那就要紧紧围绕中小投资者的核心诉求,对一切阻挠中国股市正常健康运行的各种规章制度交易机制进行彻底变革。否则,保护中小投者就成了一句常年停留在口头上的空话假话谎话而已。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6991.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