赛龙舟 恰似国字号百舸争流

央广网2024-06-10 20:12:03  78

央广网哈尔滨6月10日消息(记者庞淼 见习记者李雪 陈显春)6月10日,由哈尔滨市工会主办的2024年哈尔滨市端午节龙舟赛在松花江老头湾举行。十五支来自哈尔滨市各企业的龙舟队被分成五组,蓄势待发。

十五支龙舟队蓄势待发(央广网见习记者李雪 摄)

现场观赛的市民(央广网见习记者李雪 摄)

6时20分,“哔!”发令声响,比赛正式开始。

随着铿锵有力的鼓声响起,一条条龙舟似蛟龙出水,劈波斩浪,沿着2000米长的赛道,在一声声呐喊中奋勇向前,激起层层浪花。

“加油啊!冲啊!”

一出发,东北轻合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东轻)队就跟同组的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哈电)队较上了劲。这两支夺冠大热速度不相上下。

龙舟赛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李雪 摄)

东轻队格外引人关注,算上今年,在参加过的15次龙舟赛中,已经获得过11次冠军,4次亚军,算得上一支老牌强队,也是赛前下水训练最多的队伍之一。在赛中,几度领先,但最后还是以不到一秒的差距获得了季军。

“有些遗憾。”东轻队的舵手陈玉波说,“但是这将近一个月的辛苦和努力也没白费,大家提高了团队协作的精神,敢拼,这跟我们东轻精神是一致的!”

1952年,东轻公司创办成立。新中国的第一根铝棒、第一块铝板、第一件铝合金型材都来自这里。

“再接再厉!”东轻龙舟队的领队姜胜帅不断鼓励队员,“这一个月以来,队员们每天凌晨三点多就从平房区出发到松花江上训练。八点钟训练完还要第一时间返回单位工作。即使这样,大家还是把桨频练到了80桨/分,接近于南方龙舟队。”

东轻龙舟队比赛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李雪 摄)

东轻公司所产铝合金材料成功装备的多项技术填补国内空白,改写了我国同类材料长期依赖进口的历史。但是近年来,面对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竞争和行业发展趋势,东轻的优势开始变小。信息化、智能化就成了这家老牌国字号“破局”的关键,而队员纪羽丰所在的运营管理部就承担了公司各个分厂的信息化建设。

“现在越来越多的高端订单要求我们在生产的时候实现全程数据可追溯。”纪羽丰说,“这就需要我们在生产方式上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在装备上进行智能化改造。我们得保持优势。”

生产线上的机器人(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智能改造以来,东轻整体产能尤其是高端制品产量屡创历史新高,部分产线工作效率提升近三成,国家重点领域关键材料保供能力显著提升。

“现场管理的精度从原来的‘某一批次’直接定位到了具体的‘某一个’,持续地保证产品质量的高位运行,也让工序上下游衔接变得畅通无阻,充分激发了生产系统的整体效能。同时,也为新产品的研发节省了很多试错的时间,提高了效率。”纪羽丰说,“就像赛龙舟,有了方向,就去拼到底!”

航空工业气动院龙舟队比赛现场(央广网见习记者李雪 摄)

6点45分,被分到第四组的中国航空工业气动力研究院(以下简称航空工业气动院)龙舟队完成了比赛。

“我觉得大家把咱们航空人的精神划出来了!”一上岸,航空工业气动院龙舟队副队长任光宇就总结道。

从1984年哈尔滨总工会举办端午龙舟赛后,航空工业气动院龙舟队就从未缺席过。

“我参加了28次哈尔滨龙舟赛,每次感受都不一样。大家越来越团结,越来越积极。”航空工业气动院龙舟队队长杨伟毅说。

航空工业气动院龙舟队(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今年,气动院在龙舟比赛中首次融入了空气动力学原理,为龙舟装上了“隐形翅膀”。

“划龙舟的核心在于团队协作、力量、节奏和技巧的结合。我们气动院建造了国内首台帆船帆板陆上模拟器平台,可以根据队员的需要,模拟水面上的风速和风向,帮助他们积累更多的训练经验,优化划桨的节奏和力度,从而提高团队的整体效率。”领队范兴瑞说。

气动院始建于1955年,参与了我国几乎所有重点飞机型号的研制工作,为我国的国防和经济建设提供坚强支撑,被评为“中国航空工业重大贡献单位”。

近年来,气动院坚持加快实现航空气动力领域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主动探索先进技术成果向类产品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坚实的科技支撑。依托核心技术优势,为航空、航天、船舶、地面轨道交通、高校和科研机构等多领域多行业设计建设60余座民用气动力试验设施。

航空气动院8米×6米开/闭口回流式低速风洞 (央广网发 受访者供图)

“风洞试验可以帮助各类航空航天飞行器、高铁、汽车、建筑以及风电等行业提供高、低速气动力综合服务和解决方案。”范兴瑞介绍说,“尤其是最近几年,我国的航空、航天、汽车、环境保护等产业高速发展,对风洞试验设施的需求越来越大,那么我们就从试验设备的精度上、准确度上、满足个性化需求上不断提升,为他们的成果转化和生产提供新质生产力的支撑。”

而在龙舟赛中,气动院也通过收集训练和比赛数据,分析比赛过程中的各项指标,如划桨频率、船速、转弯技巧等,优化比赛策略。通过精密的计算和策略规划可以在比赛中找到最佳的出发点、转弯点和冲刺时机,从而制定出最优的比赛方案。

“如果可以让龙舟进入我们的风洞试验室开展实验并加以改造,我们的成绩肯定会大幅提高的!”范兴瑞说。

最后一组龙舟队驶向终点(央广网见习记者李雪 摄)

鼓声渐渐小了,岸上的人群沸腾了。6点49分,最后一组的比赛也结束了。

“任务完成了!”

“不辱使命!”

…….

哈工大龙舟队队员们相互击掌,祝贺着!

岸上,市民们也不吝啬掌声,送给这支本次龙舟赛学历最高的队伍---哈尔滨工业大学龙舟队(以下简称:哈工大龙舟队)。他们在小组比赛中,第一个冲线。

“赛前,我们的目标就是完赛。”哈工大龙舟队领队高岱说,“本次哈工大龙舟队由学校各院系部门的22名教师组成,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职16名,队员平均年龄47.32岁,其中还有一位年已六旬刚刚退休的老教师。”

2023年,哈工大龙舟队就已经参加过哈尔滨端午节龙舟赛,但当时全部是由在校学生组成的。今年是第一次全部由教师参加。

高岱说:“我们的队员们在学术和科研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参加龙舟赛是出于对这项运动的热爱和‘力争上游’的决心。”

哈工大龙舟队比赛现场(央广网发 赵嘉鹏 摄)

站在岸上的队员梁廷伟意犹未尽,还在与队员交流比赛心得:“咱们就是缺少经验,还有体能需要提高,技术基本过关,来年再参赛,早点训练,成绩一定比这个好。”

在学校,梁廷伟教授是飞行器动力学与控制器研究所实验室主任,龙舟训练阶段正好赶上他的博士生和硕士生毕业答辩期间,梁教授每天忙完教学工作,仍积极投入到龙舟训练与比赛中。队里的其他队员也与梁教授一样,在各自岗位上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能够保证训练的时间并不多,能凑在一起训练的时间就更少。老师们尽可能地利用好每一次训练。

“作为老师,培养国家栋梁之才,让学生全面发展。同时老师也应该有饱满的热情和健康的体魄,特别是通过体育运动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和团结向上的精神。”梁廷伟教授不希望他的学生整天待在实验室里。

训练中,队员们总结了一套最适合他们的训练方法,从最初划桨5分钟到10分钟,再到最终坚持到12分钟不停划桨,通过逐步提高体能要求来适应比赛强度。

“老师需要身体力行起到表率作用,要带头攻坚,要克难,尤其是做科研,要带着学生们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一桨一桨地划,没有唾手可得的成功,只有不断地努力,才能为国家建设事业发展助力。”梁廷伟说。

哈工大龙舟队领奖现场(央广网发 赵嘉鹏 摄)

百舸争流,奋楫者先;千帆竞发,勇进者胜。在不进则退、非进不可的新征程上,这些身处在黑土地上的国字号们,正在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突破,培育和发展新智生产力,在各自的赛道上奋勇争先、不懈进取。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641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