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
1958年8月23日,金门岛一声巨响,引起全世界的震惊。这场留名史册的金门炮战,深刻影响了未来的亚洲乃至全球地缘政治格局。
这场炮击战,表面上是解放军对战台伪部队,实际上是毛主席在和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掰手腕”。正如叶飞将军所言,我军此战的胜利,不仅在于军事,更在于政治和外交。
艾森豪威尔在金门战役过程中,曾和毛主席有过三个回合的较量,而他每一次的战略抉择都输给了毛主席,掉进了毛主席设下的“迷魂阵”。
毛主席在金门炮战的过程中,是如何三胜艾森豪威尔的?这场炮击战的辉煌胜利,又产生了怎样的积极影响呢?
1.战斗前夕
1958年的金门炮战之所以会爆发,既是两岸关系剑拔弩张的必然结果,也有突发事件的意外推动作用。而归根结底,台伪政权的贪婪和愚蠢难辞其咎。
蒋介石自打灰溜溜地溃逃台湾岛,就时刻惦记着“反攻大陆”计划。美国看出老蒋的野心,钻空子拉拢他,好借此实现美军对台海地区的势力布局。
1954年,老蒋和美国人签订了臭名昭著的《共同防御条约》,达成军事同盟关系。老蒋的如意算盘,是利用驻台美军打倒解放军,进而重返大陆,美国却一心想分裂中国。
面和心不和的国民党部队和美军,在新中国的东南沿海地区,制造了一系列事端。解放军为维护祖国海权,在1954年9月,先后两次对金门岛进行了炮轰。
我军的强硬态度,让野心勃勃的老蒋暂时老实了一阵子。结果1958年发生的一件大事,让他又忍不住蠢蠢欲动,跳出来作妖儿了。
1958年7月,美军悍然入侵黎巴嫩,一手炮制出了“中东事件”,中东地区因此陷入一片混乱之中。正当全世界的目光聚集在黎巴嫩时,老蒋却觉得自己的机会来了。
老蒋想趁着这个世界地缘格局混乱的时机,一举“返攻大陆”。一时间,我国东南沿海空域出现了大量的台军侦察机,金门、马祖岛上的国民党驻军大肆骚扰沿岸的老百姓。
士可忍孰不可忍,中央很快便作出决定,要予以反击。1958年7月中旬,叶飞将军接到了中央下达的金门作战指令,立即着手在福建军区进行战斗部署。
由于当时恰逢福建沿海地区发生台风灾害,暴雨之下,我军的作战部署速度放缓了很多。好在经过一个多月的努力,解放军终究还是准备停当、只等开战了。
在正式炮击金门之前,解放军吸取了抗美援朝时期屡遭空中轰炸的经验教训,首先对台军的战机进行了空袭,夺得战场的制空权。
经过激烈的战斗,我军空中编队以损耗二十架飞机的代价,打下了五十多架台军的战机,战场制空权顺利到手。
万事俱备,叶飞将军于8月20日前往北戴河面见毛主席,商议正式作战的具体事宜。这场战斗,由毛主席、彭老总和叶飞将军共同指挥,毛主席是总的“操盘手”。
2.三次落败
三天后的8月23日,中午十二点整,金门炮战正式打响。我军万弹齐发,炮弹像雨点一样密密麻麻地落入了台军阵营。
第一轮炮战进行得尤为激烈,我军在一个钟头内,竟然足足打出了好几万发炮弹,火力密度甚至堪比当年苏军进攻柏林。
台军猝不及防,被解放军打得丢盔卸甲,伤亡惨重。甚至美军安排在国民党部队的两名军事顾问,都因为撤离不及时,死在了我军的狂轰滥炸之下。
按照美国人一贯的做派,美军吃了这么大的亏,肯定要在国际社会大声嚷嚷拉帮结派,对新中国口诛笔伐一顿才肯罢休。
可出乎全世界的意料,时任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竟然选择“冷处理”美军顾问阵亡的消息,尽量不让负面的舆论闹大。
艾森豪威尔之所以这么做,是为了“稳住”毛主席,避免我军进行更加激烈的军事动作。解放军的悍勇进攻态势,使艾森豪威尔产生了巨大的战略误判。
在艾森豪威尔看来,解放军气势汹汹,勇猛如虎,这架势是冲着收回台湾岛来的啊!如果不及时进行应对,美国在台海的布局恐怕要完。
艾森豪威尔不愿看到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落空,于是便一边“稳住”毛主席,一边加紧抽调美军兵力到台海地区。
殊不知,艾森豪威尔这么想,正是落入了毛主席设下的圈套。毛主席故意命令解放军摆足进攻架势,就是为了给美国人以“解放军要解放台湾”的错觉。
毛主席这么做,是为了调走美军入侵黎巴嫩的一部分兵力,从而达到支援中东国家反美帝侵略正义事业的目的。
事情完全在毛主席的意料之内,艾森豪威尔紧急命令美国海军第六舰队撤出中东海域,赶赴台海地区支援金门炮战。毛主席和艾森豪威尔第一次“掰手腕”,毛主席妙计奏效。
黎巴嫩的燃眉之急暂时解除了,可随之而来的,就是我军将要面对国民党部队和美军第六舰队的双重军事压力。
面对大敌,毛主席不慌不忙,摆下了一个精妙的“疑兵之计”。他命令我军的炮弹只打蒋舰不打美舰,再次迷惑了艾森豪威尔。
9月7日,美军第六舰队抵达了台海金门港。叶飞将军传达了毛主席的指示,命令我军对准台军战舰猛攻,避免伤及美军舰艇。
解放军的操作,看得匆匆赶来的美军云里雾里。眼看着我军攻势越来越猛,美军也怕炮弹突然落到自己的战舰上,干脆抛弃“友军”国民党部队跑路了。
如此一来,美军便被毛主席轻易探出了虚实。事实证明,在紧要关头,美军是不会冒着自家折损的风险支持台军的。老蒋以为美国是牢靠的靠山,实际只是“纸老虎”。
而艾森豪威尔在收到前线战报后,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家老底已经被毛主席摸透了,他误以为毛主席“解放台湾”的决心有所动摇,因此相应地产生了避战情绪。
在艾森豪威尔看来,美军千里迢迢跑这一趟,是为了在台海地区攫取利益的,犯不着为了帮助老蒋而损兵折将。
既然毛主席不再打算“解放台湾”,那美国分裂中国的阴谋就没有完全落空,至于金门岛的战斗,就让国民党部队慢慢和解放军打吧。
基于这种想法,艾森豪威尔没有实打实地支援台军,只是做了一些后勤补给的表面功夫。孤立无援的国民党部队,在我军的勇猛进攻下,折损了三艘军舰。
毛主席和艾森豪威尔这第二次“掰手腕”,艾森豪威尔自以为避免了美军的损失,其实战略层面早已输得一败涂地。毛主席轻易试出了美国的底牌,看透了其色厉内荏的本质。
战斗进行到了十月,毛主席又做出新的指令:金门之战,是两岸的长期多维度作战,包含军事、政治、外交等多个方面,要做好对战常态化的准备。
自此之后,两岸部队在金门的战斗,达成了一种诡异的平衡:解放军炮兵部队单日进行炮轰金门军事活动,双日休息,且火力密度局限在“警示”层面。
而另一边,国民党部队也没有趁着解放军主动大幅度降低战争烈度的时机,对我军进行偷袭。双方小心翼翼地维持着平衡,直到“炮轰金门”演变成了象征性的军事行动。
面对这个局面,艾森豪威尔简直是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干脆置之不理。结果让他没想到的是,美国苦心孤诣地分裂中国阴谋,就在金门岛日复一日的炮响中彻底破产。
美军第六舰队将台军弃置不顾的行为,让老蒋彻底清醒了过来。他不光意识到了美国人的不靠谱,还觉察出了那纸《共同防御条约》的背后,是妄图分裂中国的险恶用心。
老蒋虽然一门心思“返攻大陆”,但心里始终高度认同“一个中国”的真理。为了挫败美国人的阴谋,他和毛主席默契地唱了一出“双簧”。
台湾当局一方面象征性地继续派兵跟解放军“对战”,一方面积极寻找和大陆的沟通渠道。随着两岸交流的不断深入,“台独”阴谋逐渐成为了痴人说梦的妄想。
艾森豪威尔没有看透其中的玄机,故而没有利用美军势力进行介入,给两岸关系发展提供了“窗口期”。毛主席和艾森豪威尔这第三次“掰手腕”,又是毛主席完胜。
3.一石三鸟
毛主席通过指挥金门炮战,不但三次将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彻底击败,还“一石三鸟”收获了三方面的巨大好处。
首先,毛主席的妙计,大大帮助了黎巴嫩乃至整个中东地区的反美帝侵略正义斗争。金门岛激战,让美国不得不调拨兵力前往台海地区助阵,黎巴嫩的军事压力大大减轻。
如果没有炮击金门之战,黎巴嫩在美军第六舰队的压迫下,很难找到喘息之机。毛主席的妙计实打实地帮助了中东人民,新中国因此赢得了阿拉伯世界的感激和尊敬。
其次,毛主席设下的“迷魂阵”,麻痹了美国人,惊醒了台湾当局。如果没有金门战役损兵折将的切肤之痛,老蒋很难从自己“反攻大陆”的执念中清醒过来。
可以说,金门炮战的伟大胜利,直接奠定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台湾后来和大陆进行的一系列交流活动,都少不了这场大战的影响。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毛主席通过金门之战,看透了美国色厉内荏的“纸老虎”本质。美军貌似强大,实则不敢和解放军硬刚,知悉了这一点,毛主席就有底气施展拳脚了。
金门炮战告一段落后,毛主席向全世界宣布,新中国严格维护自己十二海里领海范围内的各项主权利益,别国飞机和战舰不得侵入我国的领海和海上领空。
这番表态,可把美国人气得够呛,白宫方面甚至还威胁要对新中国进行核打击,最后也不了了之了。轰动一时的金门炮战,就这么以我国的全方位胜利而结束了。
是啊,美军的战舰不敢在金门港动武,美国的核弹自然也不敢落到中国的土地上。而让新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看透这一点的,恰恰是毛主席的高屋建瓴以及巧施妙计。
时至今日,两岸既交流密切,又充斥着紧张气氛,美国人又想趁此机会从中搞事儿了。可毛主席当年总结的宝贵经验告诉我们,美国“纸老虎”不足为据,祖国的统一势在必行。
参考资料:
1.炮击金门决策的再探讨(《国际政治研究》2009年03期)
2.毛泽东炮击金门的决策指挥艺术(《党史博采(理论)》2012年11期)
3.为了粉碎美国分裂中国的图谋:1958年炮击金门始末(《党史文汇》2009年03期)
4.威慑与谋略:炮击金门行动在维护“一个中国”中的军事价值(《徐州师范大学学报》2005年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