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货紧缩(英文名:Deflation,简称“通缩”),是一个与通货膨胀相对应的经济学概念,是由货币供给量相对于经济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等要素减少而引致的有效需求严重不足,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下跌,货币供给量持续下降和经济衰退的现象。当市场上流通的货币减少,人民的货币所得减少,购买力下降,导致物价下跌,造成通货紧缩。长期的货币紧缩会抑制投资与生产,导致失业率升高及经济衰退。
依据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萨缪尔森的定义:价格和成本正在普遍下降即是通货紧缩。经济学者普遍认为,当消费者物价指数(CPI)连跌三个月,即表示已出现通货紧缩。通货紧缩就是产能过剩或需求不足导致物价、工资、利率、粮食、能源等各类价格持续下跌。在经济实践中,判断某个时期的物价下跌是否是通货紧缩,一看消费者物价指数是否由正转为负,二看这种下降的持续是否超过了一定时限。
按照对经济的影响程度划分,通货紧缩可分为轻度通货紧缩、中度通货紧缩和严重通货紧缩。
1.轻度通货紧缩:一般来说,物价出现负增长,但幅度不大(比如-5%)、时间不超过两年的,称为轻度通货紧缩。
2.中度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较大(比如在5%~10%)、时间超过两年的,称为中度通货紧缩。
3.严重通货紧缩:物价下降幅度超过两位数,持续时间超过两年的情况,称为严重通货紧缩。20世纪30年代世界性的经济大萧条所对应的通货紧缩,就属于严重通货紧缩。
深度数科科普系列,将为您带来票据等经济相关的内容科普。敬请关注深度数科集团——专业票据大品牌。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90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