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斯拉FSD入华: 马斯克要给中国车企「再上一课」?

懂财先生2024-06-09 08:49:25  118

消除人们心中的戒备和藩篱,不是单纯地靠放一条“鲶鱼”——特斯拉FSD落地,或是华为、蔚小理等厂商继续开放NOA城市场景,就能轻松实现的。

??懂财帝出品 · 作者|嘉逸

“鲶鱼”特斯拉再一次搅动中国汽车市场。

4月28日下午2点,马斯克坐着他的私人飞机湾流G550降落北京,准备拜访中国高层。

马斯克是“有备而来”。随后,中汽协发布通报,特斯拉旗下的Model 3和Model Y符合汽车数据安全4项合规要求。特斯拉与百度地图达成合作的消息也被传出。

1个月后,有报道称,特斯拉计划向工信部注册“全自动驾驶(Full Self-Driving,简称FSD)”软件。

市场普遍认为,特斯拉FSD落地中国已进入“倒计时”。

马斯克访华结束后不久,在内部信也说道,特斯拉已在中国获得测试部分辅助驾驶系统的许可。

这不禁让人回想起6年前那一次马斯克来华,特斯拉超级工厂落户上海临港。靠着中国工人“三班倒”,特斯拉成功迈过了“产能地狱”,销量一度吊打国内车企。

如今,中国新能源汽车渗透率超过30%,战事正进入智能化的下半场。而特斯拉FSD在数据、算法、算力,以及用户规模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的地位。

看来,在自动驾驶领域,马斯克要给中国车企的大佬们“再上一课”?

01|马斯克「秀肌肉」

尽管这两年中国车企疯狂内卷,把特斯拉挤下了神坛,但FSD入华的消息,还是刺激到了车圈大佬们。

一向以自动驾驶为标签的小鹏积极拥抱,其自动驾驶负责人李立耘认为,特斯拉FSD将发挥鲶鱼效应,能够带动国内智能驾驶行业的发展。“我们也对自己的智驾非常有信心。”

华为汽车BU的“掌舵者”余承东则直接开炮,“特斯拉FSD入华后,华为有信心干翻对手。”

豪言壮语颇有气势,但还是要以客观态度来直面差距。

当前,汽车行业、券商分析师的共识是,全球自动驾驶赛道已形成“一超多强”的格局,其中特斯拉遥遥领先。

特斯拉走的是纯视觉路线,即以摄像头为主传感器,不使用激光雷达,其一度还取消了毫米波雷达。

这一方案对算法和算力的要求极高。

对此,特斯拉先是在算法端发布了BEV(Bird’s Eye View)+Transformer算法,然后又在 Transformer 架构基础上引入“占用网络”(Occupancy Network),在FSD V12版本又发布了端到端模型。

一套组合拳下来,BEV感知模型以“占用网络”模型加持下的Transformer基础,就能够把多个摄像头、不同传感器收集到的道路信息和周围的其他交通信息合成为一个360度的鸟瞰图,实时生成“活地图”。

这样,自动驾驶就摆脱了高精地图的限制。

端到端模型更是颠覆了传统自动驾驶系统的算法架构,感知、预测、规划、控制等各类子任务被抛弃,直接由神经网络做出驾驶决策。

这样的效果好不好?

去年8月,马斯克亲自搞了一场自驾直播:45分钟的车程中,FSD V12全程代驾,马斯克只上手干预了一次。

直播后,BEV+Transformer和端到端模型迅速在中国车圈火了起来,纯视觉方案也开始受到国内车企重视。

特斯拉FSD的优势还在于硬件。

特斯拉HW4.0硬件方案中,有两颗自研的FSD 2.0芯片,预估算力为500TOPs,毫不逊色于华为、小鹏、理想等。

另外,受益于算法优势,特斯拉的摄像头仅有7个,毫米波雷达使用的是Phoenix高精度雷达,没有配置超声波雷达和激光雷达,组件数量明显少于华为、蔚小理。

这也意味着,特斯拉的车辆生产成本可以做到更低。换言之,就是更高的毛利率。

领先的软件+顶级的硬件,一旦特斯拉FSD落地,并实现规模化,有可能是下一个苹果,将大大加重国内车企的竞争压力。

马斯克秀出“肌肉”,雄心勃勃。但王传福、余承东、李斌、何小鹏、李想等人绝不会坐以待毙,他们正四处调兵遣将。

王传福在股东大会上透露,在智能驾驶领域,比亚迪有4000多位工程师参与研发,覆盖软件、算法、芯片、智能驾驶方案等方面,公司计划投入1000亿元,长期、全方位布局智能化驾驶。

据悉,华为智能驾驶团队已超过7000人。小鹏每年在智驾上投入超过35亿元,以自动驾驶为核心的研发团队已超过3000人,并已经发布国内首个量产上车的端到端大模型。

理想已将智能驾驶作为“一号工程”,到2024年底,团队规模要扩张至2000人以上。

战火燃起,一场自动驾驶军备竞赛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02 | 「决战」城市场景

去年,ChatGPT刚推出时,马斯克画下了大饼:

“我认为特斯拉也会迎来一个所谓的‘ChatGPT时刻’。这意味着某一天,突然之间,300万辆特斯拉汽车可以自己驾驶……然后是500万辆,然后是1000万辆……”

现在,特斯拉在中国的累计销量超过了200万,FSD入华也已箭在弦上。

但百度智能驾驶事业群组总裁王云鹏认为,特斯拉在中国复杂的道路场景下做Robotaxi并不容易。

“比如在武汉,特斯拉想要做到当前百度的全无人运营水平,还是需要挺长时间,少则3年、多则5载,如果不信可以先来武汉跑一跑。”

中国的道路交通环境确实比美国更加复杂。

比如北京的部分道路,非机动车道比机动车道还宽,单凭BEV模型,很难判断哪个是非机动车道;武汉河川水网交织纵横,高架桥林立,自动驾驶汽车需要面对激进切车、匝道汇入、阻塞等困难场景……

另外,美国人通勤路段很大一部分都是高速公路,而普通中国车主至少有90%的时间在城区驾驶,至少有70%的里程发生在城市道路。

所以,攻克国内各个城市的交通场景,是马斯克完成“大饼”的关键。

在国外,特斯拉搞的是“众包模式”,即车主与特斯拉共享不包含隐私的车辆驾驶数据。马斯克称,测试规模已经超过百万辆。

庞大数据“燃料”源源不断地训练FSD系统,再反过来优化用户自动驾驶体验,形成了一个正循环。

在国内,特斯拉大概率还是会沿用“众包模式”,因为其已经是“后来者”。

过去一年多,华为、蔚小理、小米等厂商借鉴BEV+Transformer算法,以及端到端模型,疯狂推进NOA开城。

余承东称,华为的智驾方案在没有高精地图的条件下,已能实现全国都能开,有路就能开。

小鹏在今年3月初透露,小鹏XNGP城市智驾能力已经在246个城市开放。理想在去年底,城市NOA已经覆盖超过110个城市。

为了FSD落地后能迅速缩小差距,马斯克早已经提前布局。

据《财新周刊》2022年时的报道,在购车时,车主如果愿意与特斯拉共享不包含隐私的车辆驾驶数据,特斯拉会赠送哨兵模式等小功能。

另外,特斯拉还在上海落地了数据中心,以实现数据储存的本地化,并规避数据跨境传输的监管风险。

但这远远不够。一项新技术的普及,还要考虑性价比问题。

特斯拉官网显示,FSD软件每月的订阅价格是199美元,约合人民币1442元,一次性买断的价格是6.4万元人民币,相当于最低配Model 3价格的三分之一。

与同业相对比,华为ASD2.0的买断价是3.6万元,比特斯拉FSD低了2.8万元。蔚来的月订阅价是380元,小鹏和理想的城市NOA软件则是免费。

中国消费者善于精打细算,如果特斯拉FSD落地,它可能没有太大吸引力。

一方面是,中国消费者目前对自动驾驶的整体付费意愿并不算高。麦肯锡调研数据显示,受访者中,仅有四分之一对自动驾驶非常感兴趣,其中约有三分之二的人愿意为高级自动驾驶功能付费1万美元。

另一个方面是,特斯拉的技术虽然独一档,但是FSD V12也还没有达到L4级无人驾驶的能力,它依然需要驾驶员集中注意力,并随时准备接管汽车。另外,FSD落地后是否会“水土不服”?能否在国内城市交通场景中显现出价值?都还是未知数。

在消费趋于理性的大环境下,人们不太会为一个具有不确定性的新事物买单。

03 | 自动驾驶「拐点」未至

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据统计数据,2023年,全国共发生了175万起交通事故,较2022年增长8%。

自动驾驶被认为是一项能减少交通事故的重要技术。

特斯拉2024Q1披露的资料显示,使用Autopilot系统的特斯拉汽车平均行驶763万英里发生一起撞车事故。

但潜在风险也不能忽视,现在的自动驾驶技术仍然不完善,甚至会失控。

特斯拉FSD V12版本上线后就被用户吐槽,车辆时常出现撞到马路牙、损坏轮毂等低级错误。还有用户反馈,当前的FSD过于激进,频繁急加速、突然变道和急转弯等行为让他感到不适。

更加惊险的是,近日,美国一辆特斯拉汽车在FSD模式下未能识别雾天环境中正在移动的火车,仍以60英里/小时的速度前进,差点发生交通事故。

随后,特斯拉生成的一份自动碰撞报告也证实了当时车辆正处于FSD模式,并且车辆在接近火车道口时没有减速。

在中国,因自动驾驶引发的交通事故和争议也一直存在。

今年五一期间,广东佛山的聂先生驾驶着提车还不到一个月的小米SU7,两次在高速路上出现智驾失灵,无法行驶。

湖北襄阳的李先生驾驶的理想L9,辅助智能驾驶系统误把广告牌上的两辆小货车图案识别为真实车辆,导致车辆突然自动减速并刹停,致使后方车辆躲避不及追尾。李先生因此被判了全责。

就连自动驾驶技术相对领先的百度萝卜快跑,近段时间也被网友持续吐槽,称车辆存在“突然变道造成交通堵塞”“违停”等情况。

对此,百度表示内容与事实严重不符,已经报了案。但同时,针对市民反映的问题,武汉市经信局、公安局、交运局已经成立联合工作组进行监管。

懂财帝认为,任何一项技术都不可能做到完美无缺。燃油车发展了130多年,每年还会导致数百万乃至上千万的人受伤或死亡。

自动驾驶有可能是一副有效的“解药”,而现实中,自动驾驶汽车出现事故会被无限放大的原因在于,大部分用户对于人工智能操控方向盘,仍然持不信任和担忧的态度。

因为汽车安全关乎着生命,没有人会放松警惕。

而消除人们心中的戒备和藩篱,不是单纯地靠放一条“鲶鱼”——特斯拉FSD落地,或是华为、蔚小理等厂商继续开放NOA城市场景,就能轻松实现的。

下一阶段,可能还需要监管部门、法律的介入,以及更多的技术厂商和车企的参与。

也只有解决了这一核心问题,自动驾驶行业才会迎来真正的“拐点”。

说明:数据源于公开披露,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END—

「点赞」「在看」与 「分享」,你对作者最大的支持。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9879.html
0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