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清小米造车逻辑? 新能源汽车的走向? 比亚迪能否一统天下?

乐客行2024-06-08 22:44:29  112

有好多测评公司说这个可能虚标,但是比亚迪的李书福说开创了新时代,进入了百公里油耗2时代,跑一公里3毛钱。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行业价格真是卷出了天际,前些时候小米汽车SU7问世,再加上红衣教主周鸿祎这个新网红的加入,又给新能源汽车行业加了一把火,但现在这么多新能源汽车到底谁能笑到最后?

现在还真不好说,今天我们就借小米汽车是如何杀向新能源汽车这个行业的话题来全面梳理一下新能源汽车造车的行业情况。

首先我要说明一个我的观点: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新能源汽车算是一个存量市场里面的增量市场,但同时也不是个什么新鲜玩意儿,有点类似于四个轮子上面加了一部手机。

01 最早的电动汽车啥时候出现的?

最早的电动汽车可以追溯到1834年,这是由美国人托马斯·达文波特打造的一辆电动三轮车。然而,这辆车使用的是不可充电的干电池,因此行驶距离较短,但是全球首台电动汽车就这样出现了。

在电动汽车的发展历程中,有一个重要的里程碑是1881年。

1881年法国人古斯塔夫·特鲁夫利用改进型铅酸电池和西门子电动机,打造出一辆三轮纯电动汽车。这辆电动汽车在巴黎市中心的瓦卢瓦街头试车成功,并在巴黎举行的国际电气展览会上亮相,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电动汽车,也是世界上公认的第一辆电动汽车。

02为啥后面就没有发展起来?

道理很简单,主要是市场应用不成熟,所以当年这台车用现在的理念来看更像是一台纯电动的“概念车”。

通常一件事情如果市场应用不成熟,大家就没有动力去投入。

就比如说你一个月挣3万块,这个时候喊你去创业说未来10年后一个月能挣30万,但是现在一个月要投入5万块,而且三到五年分币不挣,我想你肯定没动力的。

所以有时候有些事,只有逼自己一下才有可能成事。

但是在当时确实没逼到那个份上,没多少人和资本愿意逼自己,也没有内忧外患的这种环境和局面。

03那为啥现在大力发展新能源?

有时候是没路可走了,前方都给你堵死了,只能弯道超车,另辟蹊径,或许这样就是一条生路,于是新能源的路就这样如洪流一般的来了,势不可挡。

04 中国在2023年的新能源汽车领域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过去的2023年,中国的汽车出口超过了500万辆,具体数字是522万辆,超过了德国、日本,成为了全球第一,而这个增长背后的大功臣啊,毫无疑问就是新能源汽车,因为它是个存量市场里面的增量市场。

05为啥说新能源汽车是这个汽车存量市场里面的增量市场?

说白了就是把存量市场全部“提档升级”一次,这就产生了巨大的增量市场。

重要的指标就是新能源车的渗透率,新能源汽车的增量渗透率已经达到了37%,也就是说每卖出去100辆新车,就有37辆是新能源汽车,这个比例放在全球那都是“遥遥领先”。

估计这个渗透率三五年能做到70%左右,最后就可能和现在的智能手机的市场差 不多,老人机依然会存在,但大多数是新能源汽车。

06 有人说你“遥遥领先”,但是全球最赚钱的还是丰田汽车

首先是人家发展多少年,我们才干了多少年,我们不能追求一口吃个胖子,但有进步就代表还是有追赶的希望的。

比如说手机行业里面的苹果和三星,三星手机基本上现在在国内看不见了,但不影响它是2023年手机品牌当中是全球第二赚钱的。

因为别人耕耘全球市场几十年,别人是富三代,你是创一代,在底蕴上面还是差点意思。

就像现在好多年轻人一个月挣的还没有有些人的养老金多,而且年轻人还不稳定,压力大,弄不好那天就干不下去了。

所以这个差距是积累造成的,并非不能改变,只要你能持续活下去,搞不好你就熬死他们这些个富三代了。

现在我们大家不都是在“熬”吗?新能源汽车行业真能把你给“卷死”,比亚迪的秦L和海豹06就是典型的例子,估计最近会有好多人来喷比亚迪了。

07现在我们回到新能源汽车的话题上面来

我们先从小米造车说起。

小米在2021年3月30日正式宣布进军智能电动汽车领域。

小米宣布造车后的第1000天,即2023年12月25日,小米汽车正式官宣了技术发布会的时间,即12月28日下午2点。

小米的首款车型SU7在2024年3月份正式发布,随后创造了多个销售纪录,如上市首月便收获了88063辆的锁单量。

截止到2024年5月底,一共交付了至少15764辆车,说是预计全年可交付12万辆。

也就是三年的时间真就造车成功了,远在美国的“贾会计”造车这么多年了,一共交付了11台车,还因为技术问题9台都返厂了。

当年小米宣布造车的时候,其实很多人都不怎么看好的,主要是因为觉得进场有点晚了。

毕竟在国内电动汽车市场上面这个竞争程度,你都不用激烈来形容,可以说是惨烈了。

但是小米汽车有钱有人,重要的是有手机行业的成功经验,特别是在技术、供应链、营销方面有强大的优势。

于是小米在三年内投了100多亿。

但话说回来,造车这玩意儿可以说是制造业的皇冠,并不是你有钱你就行,而且你想啊,雷军其实早早的就投资了蔚来和小鹏汽车,你就老老实实的当个投资人,这难道不好吗?干嘛还非得要拼上最后一次创业,拼上自己的荣誉,亲自下场造车呢?

比如说你现在有钱、有资源、有人、也有技术,但是这个车它到底怎么造?如果从第一性原理来考虑的话,根本不用担心造不出来,虽然造车很复杂,但是基本上现在市场上面的所有新能源品牌基本上都是遵循的第一性原理在造车,所以车肯定是能造得出来的,但是有没有自己的特点和创新,那就得看本事了。

现在的新能源汽车领域有很多陌生的专业名词,很杂很乱,有些根本听不懂是啥,反正每个都说自己是“遥遥领先”。

比如说你要是买车或者是关注车企发布会什么的,你就会看见这些。

好家伙,五花八门的功能,各吹各的好,再给你来一个超级厉害的名字,什么魔方平台,浩瀚架构、途灵智能底盘、零重力座椅,FSD(完全自动驾驶)、ADS(可调试避震系统)、NOA(自动辅助导航系统)、NCA(城市智能导航)、NOP(智能辅助驾驶功能)等等。

这已经和我们平时关注的燃油车的技术标准完全不一样了,就像是当年的诺基亚手机和后来的苹果手机一样,关注点完全颠覆了。

如果你作为一个普通用户,你真的是很难不被说得一头雾水。

所以我们就来稍微捋一下电动汽车这个行业的情况,同时也算是科普一下知识

假如我们站在一个行业,或者是你要去造一辆车的角度,通常我们可以把新能源造车分成三大块。

首先第一块是电动化,主要就是电池、电机、电控,俗称三电系统。这个其实就是一辆新能源车的基础。

大概是占到这辆车成本的一半左右,也就是接近50%,所以电池便宜车就便宜。

第二块就是智能化,这个也很好理解,你但凡车里感觉到跟智能相关的一些体验,像什么一些智能驾驶啊,车机系统啊,其实都算是智能化里面的,这一块大概占到成本的20%左右。

当然不同的车可能差得很远,这只是让大家有个概念。

以上这两块就是业界公认的两大块,剩下的第三块就是纯制造了,比如说底盘制造啊,供应链啊,内饰沙发,小米SU7的冰箱啥的等等这些部分,这一块大概能占到一辆车的30%左右。

所以综上来看就是一共三大块,电动化占50%,智能化占20%,纯制造占30%。

我们再来看看这三块大概的市场情况

如果你有钱,作为一个新的加入者,你觉得该怎么布局?怎么打进去?

我们先来看电动化这一块,占总成本的50%。

这里面最大头的就是电池,这个也是纯电车最核心的东西,最贵的零部件,占到总成本的40%左右。(也就是总成本的50%里面的40%,其实电池就占到了整车的20%)。

电池这一块可以说是前几年与跟电动车息息相关的,也是增长最快的几个领域之一,所以前些年只要电池贵,车就贵。

电池这个市场规模从2014年大概85亿美元,涨到了2023年四五百亿美元,翻了整整五倍。

在这个过程中,除了需求在上涨,同时技术也在迭代更新,比如大家平时吐槽比较多的像什么续航啊,充电时间啊,电池安全性啊等等,都是在伴随市场发展而在非常快速的升级迭代,你就说续航这一块,几年前一个纯电车,可能就能跑个200公里,现在都1000公里了,我当时听着都惊了。

再比说充电时间的问题,我们老是会听到网约车司机吐槽说这个电车充电时间太长了,虽然便宜,但是充电耽误时间,其实也耽误了自己多跑活儿。

但你们看现在,充电都已经到了800V了,搞不好你去喝个咖啡上个厕所的时间,三四百公里的电就充好了,总之就是更新迭代的非常快,而且它不光是迭代的速度特别快,发展到现在这个行业的格局也基本成型了,就是老大、老二、老三都已经排好了位置。

现在就是宁德时代、比亚迪、LG能源,这三个加一起占了市场总量的70%,其中宁德时代40.9%,比亚迪17.5%,LG能源15%。

那么行业成型其实就意味着它的集中度比较高,所以相应的,你要再进入这个行业的门槛就比较高了,那么对于小米汽车来说,你现在杀进来,该采取什么策略呢?

正常情况下来看,你想要去提升这个电池的性能的话,大概就有两个思路,一个就是从电芯材料入手,第二个就是提高电池体积效率。

如果是从电芯材料的角度入手的话,那就是去提高电池能量的密度,你比如说特斯拉在搞那个大圆柱电池,包括宁德时代和比亚迪都在搞固态电池,基本上就是这个路线,目前上汽集团的智己L6和蔚来的ET7都是搭载了半固态电池,其实未来最终就是全线装配固态电池,这个电池最大的优势就是续航能力强而且安全,就目前的半固态电池的智己L6,利用900V的高压平台,续航破1000公里,基本上就没啥续航焦虑了。

但是话又说回来,研究电池材料这个事,毕竟不是小米的强项,所以你现在想自己去硬磕这个吧,既没有必要,也搞不起来。

以小米的强项来看,所以它肯定是选第二个思路:提高电池体积效率。

你想啊,一堆电芯堆在一起,那么就可从这个打包的方式上面去想办法,比如说一定的体积,我可以想办法往里面塞更多的电芯。专业术语就叫提高体积效率。或者叫提高集成度,这个方面还是可以通过技术来做封装的,这个其实就是用现有成熟的产品来搞点创新就可以了。

东西有了,我来改改样式,压缩一下空间,或者是搞大点空间,这个就好比说如何在一辆车上能够塞更多的人?

那么肯定是不能光在座位上面坐着啊,坐着的人身上再躺两个人。后备箱再塞3个人,腿上再坐两摞人,车顶上面再趴两个人,这样一下就能塞进去十几个人了。这让我想起来郭德纲于谦的相声《买挂票》,里面有就有坐票、蹲票、趴票、挂票,同样的道理,就是相同的空间塞进去更多人,更多的电芯,那这样不就提高了我这辆车的集成度了吗?

其实最近几年,很多新能源车企都在集成率这一块下功夫,它确实也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以前是从宁德时代直接去买一个定制的电池包,现在他们可以买电芯,回来自己加工,这样我就可以打包成我自己想要的电池包的形状。比如说是土字型,或者是王字型,T字型或者是凹字型,凸字型、U字型等等。反正我就是把这些形状塞到我的车里面,那集成率不就提高了吗?

所以原理就是这么个原理,逻辑就是这么个逻辑。

研究这一块的封装集成技术吧,也有专业名词,有的叫CTC,就是cell to chassis.把电芯直接连着底盘,有的叫CTB,就把电芯直接连着车身等等的方式。

不管咋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集成率,这个思路对小米来说就是一个非常可行的思路了。

你看我小米有资金、有资源,所以一开始他们就选择了跟宁德时代合作,用了一个CTB一体化的技术。把那个800V的电池包就给做在了车身的一部分。集成率做到了77.8%。同时电池包更加薄了,座舱地儿就更大了,留出了更大的空间。他们还把电芯泄压阀给倒过来了,这样在极端的情况下,那个电池的能量是往下释放的。

嘿,这不就提高了电池的安全性了吗?所以小米雷车说他们要成为电车冬季之王。

这就是小米它在电池这一块的解决方案。

所以关于小米电池研发这一块,其实就是通过合作研发的形式去做那种差异化的创新,这不就是一直是小米的作风吗?

电池这一块算是有解决方案了,那再就是电机这一块了。

你想啊,小米那是要对标保时捷的,要做高性能轿跑汽车的。

高性能轿跑汽车在大家眼里,通常就是好看,炫酷,跑得快,上赛道,加速能力比较强,最高时速也得是顶级的。

但核心难点肯定是加速能力,最高时速的突破,而这两点又非常的依赖电机。

所以在电机这一块肯定是要下功夫的。

比如说这个转速的问题。

转速这个东西是个技术活,因为它非常的直观,主要是以参数来定义的,不像是什么审美啊、舒适度啊,这些东西比较主观的评价。

转速这个东西就是我一万六,你两万二,你就比我厉害。

所以小米当时一宣布造车就立志要做超级电机作为重点来研发,还定了一个特别清晰的技术战略思路,叫装配一代、量产一代、预研一代,其实大部分科技行业都是这个思路,只是小米先这么说的,有些事就是先说的肯定比先做好。

小米搞这个电机装配这一块吧,同时跟两个龙头的供应商合作,一个是联电一个是汇川,做V6和V6S,转速都达到了21000转。

量产这一块,他还自研了一个V8S,转速达到了27200转,这个就卷出了一个全球第一了,可能埃隆马斯克有点不服。

还有预研,雷军就说了,我们在实验室里实现了35000转的最高转速。

总的来说,就电动化整个这块,这么多年的高速发展,它下一步的目标还是怎么从好变得更好,更出众。

接下来,我们再来说智能化这一块。

智能化这一块,相对来说还处在发展的早期,但是现在大家都注意到这是增长的重点。

早在2018年的时候比亚迪的王传福就说了,汽车产业的竞争电动化只是上半场,而智能化才是下半场。

你就看那些能叫得出名的大厂,特斯拉在研发,汽车新势力也在研发,像华为这样的科技大厂也在研发,包括传统车企,比如说像吉利收购了魅族在做布局,还有像百度、商汤这种主攻AI的公司也在进军。可以说正是百花齐放的时候,也没有谁是绝对的龙头,市场也相对比较分散。

08那么智能化的本质是什么呢?

核心就是智能,就是AI。

这一块肯定是像小米这样的科技大厂的优势和强项了。

而且小米早在2016年的时候,不就开始布局AI了吗?只不过一直还没有进军到汽车领域,所以它在这块发力其实是非常顺利成章的事。

综上来看,现在我们知道了智能化其实主要分两大块: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小米在智能化这一块是有一定的优势的。

09那么你觉得小米在这两块该怎么布局?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智驾这一块的行业背景和现在的一个情况。

智能驾驶主要是分为三步,第一步是感知,就是你得先感知到周围的环境,第二步就是要做出决定,就是知道让这个车该怎么办?第三步就是执行,就是这个车实际地去操作。

执行这一步其实是相对比较好理解的,所以我们更多的讨论的也就是集中在感知和决策这两块。

那么在第一步的感知层面有两条路线,一种就是特斯拉主打的,就是纯视觉,我就只靠摄像头去收集周围的信息。另一种也是绝大多数车企在用的,就是摄像头加上雷达的一个组合的模式,因为雷达是可以测距的,相对来说,收集的信息就可以更丰富,但成本也就更高了。

其实这两个路线也没有一个定论,就是说谁好谁坏,无非是成本与安全的权衡。

所以你看马斯克经常就说你们那个没有必要,搞什么雷达对吧,我有个摄像头就够了,任何依靠激光雷达的人都注定失败。

那么面对这样的一个环境,小米一个新加入者,所以它就选择了一个更加稳妥的方式,一体式激光雷达,摄像头加雷达的模式。

通过摄像头和雷达收集到这些信息之后,那感知系统现在就知道了,比如说我这块有一团白色的雾状物,这边有一团在动的东西,这边可能有一条路,那在这个时候感知系统就得判断这些东西都是些啥东西,然后来决策我接下来该怎么办?这就是决策层了。

理解起来很简单,但这个本质其实就是一个AI的事儿了。

核心是在于我怎么算能算得更高效、更精准,所以在这一块各家就有各家的思路,当然他们也有自己的难点。

你比如说国内以前主流的玩法,就是传感器加高精地图。

这样实时的话,我就只需要判断路上的障碍物就行了,就只需要识别就行,算力的压力也会更小一些。但是这个方式也是它的问题的,就是当你在城市的时候,这个路况是极其复杂的,而且画高精地图吧,本身这个成本就非常的高,你路上遇到一些状况,这个地图还没有办法及时更新,高速上面它勉强是能实现的,但在城市里,路况极其复杂,这个难度和成本极其之高。

所以在特斯拉这块,它就不靠高精地图,光靠感知多个摄像头结合实时的方式去判断路况。这也不是没有问题,问题在于算法还没有达到那么厉害的情况下,你会有大量的算力去花在识别每一个东西上了,但特斯拉的算力确实还是领先的。

但是随着人工智能的发展,智驾也迎来了一个拐点。

2017年的时候,马斯克就雇佣了一个open AI的科学家,来特斯拉来负责自动驾驶,这哥们就把这个transformer这个技术就弄过来了。

transformer这个技术,大家可能都知道是用在文字处理上面,但是它们就发现这个技术在图像识别上面也非常地高效,它可以更好的去捕捉图像当中不同区域之间的关系,这样在感知这个层面上的效率和准确度就得到了大大的提升,在2021年的时候,特斯拉就在他的AI day上展示了这个transformer+BEV的方案。

BEV就是用一个俯瞰的视角去感知周围的环境,更加的立体化了,空间化了,这里我们就不细说了。这个方案一出来,一下就给整个智能驾驶行业指了一条明路,之后像理想、小鹏、华为等等的车企也都纷纷加入了这种纯靠感知,不靠高精地图的方案。

顺便说个题外话,中国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在某种程度上面是要感谢特斯拉的,因为在2014年特斯拉宣布将开放所有技术专利,允许任何人在“诚信的基础上”使用其技术,这一决定无疑为新能源汽车行业带来了重大影响,包括为中国车企提供了学习和参考的机会,也加快了新能源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

但特斯拉虽然公开了很多专利,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基于硬件的,软件方面的专利很少公开。因为这些是它的核心技术,它也要保留了自己的竞争优势。

就比如说特斯拉告诉你在这里有一口井,可以打出水来,技术也给你了,但至于说你是不是越打越深,最后打出石油来了,那就是个人本事和运气了。

当然也有人说这个其实是马斯克想进入中国市场做的技术交换,这样说也有道理,只不过稍显得格局小了一点,人家是要去火星生活的人。

言归正传吧,综上就是这个就是关于智能驾驶的一个非常粗略的背景情况,但是对行业来讲,基本的方向是有了。

10 我们回到小米,那小米该怎么办?

小米的情况是有资金和人,同时也有技术,这一块又是未来的增长点。

所以在这块,小米肯定是要全力出击的,用雷军的话说,它全栈自研。2024年要进军第一梯队,那肯定是要下血本,所以他就拿出了47个亿,组了一个1000多人的团队,就专门研究自动驾驶的算法。

我们刚才也说了,智能驾驶其实最核心是要解决在城市这个复杂的环境,怎么去识别,怎么能更精准的识别,然后更加安全可靠的去决策和执行。

你不能说远处一大面白墙,我当成云彩撞过去了,或者说是一个大白塑料袋,我当成一块石头了,这肯定不行。

小米就搞出来了一个叫超分辨率全天候占用网络技术,就能提高这个识别障碍物的精度,而且针对不同的场景,他搞了一个自适应变焦BEV技术。

你比如说在城市里头,各种场景那么乱,那我可能就得识别得更宽一点,高速上面速度那么快,那我就得看得更远一点,那到停车的时候呢,我就得识别得更精准一点。

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他们还搞了一个道路大模型,就能实时生成道路拓扑,它还搞了一个挺厉害的叫端到端感知决策大模型,就是结合刚才我们说的三步里头的感知和决策更好的决策,来模拟像人一样实时观察,然后动态调整。

这里可能有人就看不懂了,我给举个例子吧。

比如说停车的时候,它也不是说,它先看一下这个车位,然后就开始闷着头在那开就停进去了,它也是一边看一边挪,一边调整的过程,这个模型也类似于这样,他就是一边感知一边动,然后再去微调,这样能达到什么效果,边执行边决策,只要这个车位比车宽10公分,两边只要有5公分的距离,它就能停进去。但现实情况是不是老司机的话,很有可能停不进去的。

所以你看啊,智能驾驶的尽头,不光是当个司机,还得当个老司机。

我们上面说过智能化这一块主要是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智能驾驶我们聊完了,现在来聊一下智能座舱。

11啥是智能座舱?

智能座舱这一块毫无疑问就是小米的强项了,这个概念大家肯定也很熟悉了,什么车手互联啊、语音控制、物联网啊等等,主要是让这个车怎么能更适应车主的习惯等等,你要是看了小米那个技术发布会,你看一讲到智能座舱,智能生态这一块,那雷军是一种磅礴的自信。

你可别小瞧这个智能座舱,因为智能化的这些体验,其实是最容易被大家感知和接触到的,所以站在资本的角度,它的见效是非常快的,就相当于说它的投入产出比是非常高的。所以你看很多的车企不管是在宣传还是研发的时候,都会把智能座舱当成重点,那么小米该怎么搞呢?

你看它从手机到物联网,毕竟积累了这么多年了,智能硬件的一些产品经验,什么小米澎湃OS,当然小米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级LOT平台了,在这一块的策略上面,毫无疑问就继续发挥优势了,它不是有澎湃OS吗?

那就可以基于这个去底层重构软硬件协同,打造一个那种移动智能空间,你看很多车企都是在发力这个操作系统,这个也是智能座舱里头投融资最多的一个领域。

但是小米在这个领域绝对是有先发优势的,你想澎湃OS优化了多少遍了,现在就可以直接上车了,包括车机也是的,小米基本上相当于可以把一个大平板,往上面一安就好了,这APP都兼容好了,体验就跟手机上差不多了,雷军讲半天这个玩意儿,而且就连车后排,也可以直接往上挂平板,所以你看哈,就是有很多传统车企要是想从零开始搭建这个车机其实是非常花成本的,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的。

但是对小米来说,就非常的顺理成章了,它可以把车加入到原来的这个整套体系进里面去,而且还可以向第三方开放,让用户也参与进来,其实相当于它拓展了整个的这个小米的智能生态,而且它这个生态里面,它不光只有小米,雷总还宣传了半天,小米汽车现在支持苹果的CARPLAY,你说小米为什么要兼容苹果呢?

其实吸引苹果用户,并不只是为了说多卖一台车,多赚一台车的钱那么简单,你想啊,对于小米这种刚打入市场的新玩家来说,一开始就得有足够的市场占有率,得需要有足够的用户才行,才能在整个消费者圈层里面产生一定的认知度,不然就算你赚钱,你卖个三五千辆有什么用呢?这肯定不是雷军所希望的。

另外在现在的电动车这个智能化处在一个初始非常混战阶段的时候,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数据积累。

这个数据它不光是说路面的一些信息,也包括驾驶员在驾驶的时候给出的一些主观的反馈,就比如说我遇到一个突发的情况,这个辅助驾驶要往这边拐,我直接就这么一掰,这就相当于给这个系统一条有效的反馈,有了这些数据和反馈机制之后,它其实是可以帮助,这个算法系统更高效地去升级,这就好像是训练chat GPT的时候,为什么各家企业都说我有多少多少海量的场景数据,多少多少亿的训练数据,我就直接给你喂到饱,一直训练你,最后你就越来越智能了。

所以对于智能驾驶来讲,有更多的用户参与到这个生态里面,就相当于是在免费帮助这个生态去学习升级,这也就是马斯克说我宁愿卖车不赚钱,我也要卖更多的车。

当然特斯拉还是挺赚钱的,他看中的其实是这个生态的用户和数据,这也是为啥雷军要兼容CARPLAY,兼容苹果的核心原因。

作为一个新入场的玩家,我需要这些用户,为了整个生态的考虑。

最后我们再简单的说一下关于造车,就是打通各种零配件,供应链啊、建厂这些事,你一听就会感觉是一个又耗时又花钱的事,如果是你,你会怎么办?

其实很多一些造车新势力,它一开始都是找别的车厂代工,等积累了一些资金之后,再去想着自己建厂,包括零部件也是,一开始就是找供应商采购,等积累了实力之后,再去慢慢的整合。

你比如说小鹏汽车是由海马汽车代工的,理想是找的力帆、蔚来是找的江淮、问界是金康赛力斯的、阿维塔是长安汽车的、极孤是北汽的、岚图和高合汽车是东风代工的、小米说是北汽代工了一部分的。

从上面来看,除了代工厂之外,还有一些有实力的传统车企也都有自己的新能源品牌,简直是眼花缭乱,比如说比亚迪旗下有腾势、仰望、方程豹、海洋系列和王朝系列,长安旗下有阿维塔11和阿维塔12,这两款车主要是与华为和宁德时代合作,当然还有长安启源系列(启源A07、启源A05、启源A06和启源Q05等车型)、CS系列、逸达、逸动、深蓝S7、凯程。吉利旗下有极氪001、银河L6、L7、银河E8,我记得以前还有一个叫几何的,估计已经淘汰了。长城旗下的新能源车主要是欧拉和魏牌。

上汽目前比较火的就是智己L7、智己LS7和智己LS6,广汽旗下有个埃安,包括AION Y、AION S、AION V、AION LX等。

以上是我能想到的,我们继续回到刚才的话题上面。

12如果你是小米,你会不会先代工,等成熟了再建厂?

据说小米一开始是与北汽合作的,可能是前期测试,但话说回来,小米在这一点上面,一开始它就有这个实力,你看外部投资一分钱不要,一上来就亲自建厂,还搞那个特斯位最开始搞的,一体化大在压铸,刻好一个模子出来,一按半个车身就出来了,简化了流程,也能减重,光这个大压铸还没有完,在这个压铸材料上面,小米还用AI,从一千多万种金属组合里边研发出了泰坦合金,更强韧还环保,这也让小米成为国内唯一一家可以自研大压铸设备集群和压铸材料的汽车厂商,而且这个集群达到了9100吨。

不过在这一点上面,大众汽车说他们早就有了,而且早就用上了,说这个没啥稀奇的,但还是我之前说的,你做了不说和你说了也做了,是两回事。

所以今天我们也是借着小米汽车来聊一整个电动汽车行业的大概的发展和现有的格局。

从结果来看,目前小米汽车算是成功了第一步,后续如何发展,我们还要看市场的反馈,但是新能源汽车这个趋势肯定是不可逆了。

但是今天的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趋势有人说已经不能用一台来定义了,就像现在的智能手机,已经不是一个通讯工具了,现在的新能源车也不是交通工具了,未来更多的是人、车、生活,你得要有这个想象力和想象空间。

如果再过几年自动驾驶完全实现了,你解放了双手,你在车里还能干点啥?车会不会成为第二个你独处的空间?就像是现在的手机,当一切的应用安装在一台手机上面的时候,你就离不开手机了。

所以未来的新能源车已经被重新定义了,不管现在这个行业怎么样,它就是这样来了,迟早会走进你的生活,成为你的第二生活空间。

下一篇我们来聊聊为啥我们发展新能源汽车行业?现在还有哪些问题?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8769.html
0
随机主题
两百元蓝牙降噪耳机 谁更值得买?M4版iPadPro|苹果发布会上没有说的细节美国14岁少年挑战最辣玉米片, 一命归西, 辣死人是真的存在跌跌不休!“疫苗大王”,没了295亿法中有情, 让家有爱, 杭州金牌律师走进浙江省女子监狱现场调解从辽篮夺冠看广东队的三点差距!杜锋需要反思,球迷成为受害者!1928年,张作霖被炸身亡,却意外拉进了张学良与蒋介石的关系大S拿孩子赌气? 儿子被学校劝退本人不接电话, 汪小菲无奈出面末节15分&一断一投收比赛! Skip: 东契奇打得像世界最佳球员外媒: 高通的差距拉大了喜讯! 叶檀说自己复查又一个120分! 网友: 希望蔡磊也有好运气!“俄罗斯之心”文化艺术节6月将在北京举办乌总统野心膨胀取消大选, 囚徒军是最后底牌, 西方或斩断与乌联系13万一口气跌至6万, 标配8个气囊, 从月销1台到销量过万, 比亚迪不香了3950解禁之后a5还是这么能打?得了,预算不够的话还是选他把。迈从a5韩服又一顶尖玩法,连出6把锯齿短匕,每一刀都是真实伤害!《闯关东》: 看懂朱传武对朱家的报复, 才知鲜儿被他利用得有多狠小马科斯现身军校, 连放狠话, 终于对中国籍船员出手, 国防部正告吉林东北虎官宣钟诚成为新主教练〔期待老铁新风暴〕伊总统坠机身亡, 美以高度紧张撇清责任, 美前军官揭穿: 和美有关金辉控股(09993)上涨50.68%, 报3.3元/股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