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宗祠随处可见, 北方却寥若晨星;除了战争,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

乐蓉说过去2024-06-08 12:04:20  89

血浓于水,族情万年。浓浓的宗族传承,深深的镌刻在每个炎黄子孙的血脉中。

然而,在南方随处可见的宗祠,在华北的平原地区却十分少见。

现象出现的原因,一向是见仁见智。比较统一的看法,就是历史上华北地区连绵不绝的战争。

其实战争固然是主要因素之一,如果忽略了另外一点,就难免有些以偏概全。

南方泛指淮河、秦岭以南地区,却不包括大西南几省。

华北平原,除了宗祠不常见以外,还有一个事,也值得深思,就是很少有重大的考古发现。

是华北平原不适合古人类生存吗?非也,非也。

世界四大古文明,古埃及、古印度、古巴比伦都是出现在冲积平原上。

想想也是,古代生产技术落后,无论是狩猎,农耕,在平原远比在山地容易的多。

所以我们的古文明也不会例外,而四季分明,沃野千里的华北平原,无疑是古人类最适宜的居住地。

世界上其他的古文明都早已湮没,只有中华文明绵延不绝。

其他古文明大都亡于外敌入侵。华北平原特殊的地形,使其免于战火,还有华北平原面积足够大,古人类不会因缺乏土地发生战争。

据《后汉书.郡国志》篇记载,在夏禹时期,华北平原上就生活着13503293人。

随后出现了历史上第一次大移民。无数先民走出华北平原,去往未知的新土地。

走出去的古人是幸运的,也许在他们之前,已经有无数先辈走出去,但这一次无疑是规模最大的。

到了商代,设置了专门统计人口的机构,名曰“司民”。

《周礼》中记载,“司民掌登万民之数”。“司民“记载全国人口是3571811人,由于“司民”只统计男丁的数量,也就是说,经过数百年的发展,华北平原的人口,并没有出现增长,反倒是人口大规模萎缩。

现象的出现,并不是移民或者战争造成的。

在此期间,华北平原出现了很长时间的一段断代史。

如果不是夏禹时期那次规模宏大的移民,我们的古文明也会和其他古文明一样,只能出现在历史课本里。

移民的原因,是那场史无前例的大洪水。

大洪水是全球性的,西方人浪漫,编出一个诺亚方舟的故事,而我们则有女娲补天的传说。

华北平原地势低,洪水泛滥是家常便饭,但这次洪水太大,经久不退,先民们这才不得不背井离乡。

洪水淹没了家园,也将先民们创造的文明深埋地下。

商代,贵族就有了浓重的宗族意识。

商代的政治中心在安阳一带,那里也属于华北平原。

诗经. 商颂 .烈祖》可能是最早关于祭祀祖先的诗歌。

春秋战国时期,中华文明已经扩展到长江流域,并出现了楚国、吴国、越国等大诸侯国。

吴越两国与齐鲁毗邻,受中原文化影响较深,所以风俗习惯与中原也逐渐日趋一致。

此时孔子和孟子家族传承已初具成型,两千多年来绵延至今。历代读书人尊奉孔孟之道,将其所作所为奉为圭臬,宗族祭祀也随之蔚然成风。

楚国孤悬一隅,唯一的邻国秦国开化较晚,所以楚国文化另具一格,强烈的自卑中,还有宁折不屈的顽强。

苦楚、凄楚、酸楚、痛楚、楚楚可怜等等,凡是跟伤感有关的字,定要再加上一个楚字。

顾影自怜的楚人,还有着一颗不屈的心。他们的口头禅是“就是不服周”。

楚国是第一个出来挑战周天子的诸侯国,其他诸侯国王都还是公爵时,楚国的君主熊绎,就已经自立为王了。

武王伐纣90年后,楚国就将第四任周天子周昭王姬瑕给沉了江。

正是这种矛盾的性格,楚国祭祀祖先的方式,也不同于其他诸侯国。

楚国诗人屈原的作品中,有不少就是记述祭祀过程的。

至于当地人十分看重的端午节,在华北地区影响力不大。

端午节和芒种节几近重合,古人云“一晌麦熟,绣女下楼”,就连七八岁的孩子,都要去田里收麦。至于赛龙舟、吃粽子、喝雄黄酒等祭祀活动,统统都免了。

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北平原无险可守,被齐、燕、赵三国瓜分。

赵国战斗力强悍,独抗强秦60年,如果赵国能够完全控制华北平原,就有了稳固的后勤保障,不必再为粮食和兵源不足而苦恼。

果真如此,那历史可能就要改写了。

但赵国地处四战之地,实力再强,单挑秦齐燕三国,也是自取灭亡。

所以赵国选择硬扛秦国,换取燕齐两国的支持。

赵国胡服骑射,有效吸取了游牧民族的长处,

在文化上,又深受齐国影响。

秦始皇之前的五代秦王,都是在赵国的扶持下登上宝座的。他们都曾在赵国当过质子。

润物细无声,当这些人坐上秦王宝座时,儿时潜移默化下的影响,顺理成章的影响了整个秦国。

秦灭六国后,中原地区开始了第一次堪称史诗级的大移民。

秦国大将赵佗,率领50万精锐秦军,翻越五岭开疆扩土,建立南越国。

南越国全盛时疆域包括今天的广东、广西大部、福建部分地区,还有海南和越南的中北部地区。

当时秦国总人口2000多万,50万精锐,几乎是秦军精锐的全部。

南越国开国皇帝赵佗是河北正定人,这里从前也是赵国的核心之地。

秦始皇为什么会把秦国大军交给赵佗,那就不得而知了。

赵佗活了103岁,统治南越81年,他把南越国的都城设在番禺(广州),经过几十年的精心治理,岭南地区从原始社会直接步入封建社会。为以后精彩的岭南文化奠定了雄厚的基础。

当时北方战乱频仍,而南越因为赵佗免遭战火,经济得到长足发展。

50万精锐秦军,都留在岭南,改变了原住民的基因,中原文明也得以在岭南地区扎根发芽。

50万精锐秦军来自于中原各地,他们也没想到会终生留在岭南。

士兵大都是不识字的年轻人,家族观念较差,所以军事征服者很难出现宗祠传承,这种事通常是家族中的老年人主持的。

商周到秦汉时期,时兴对逝者实施厚葬。比如秦始皇兵马俑,满城汉墓的金缕玉衣,湖北随县的曾侯乙编钟,广东广州的文王行玺金印等等。每一件都价值连城。

南越国文王行玺金印

让人感到吊诡的是,人口稠密的华北平原上,却没什么像样的考古发现。

究其原因。竟源于公元前47年(西汉元帝初元二年)的渤海大地震。

地震引发海啸,据《南皮县志》记载:……渤海溢,大水千里,绝人烟!

海水几乎席卷了整个华北平原,并滞留数百年之久。有人说哪吒闹海是在天津一带,这并非无稽之谈。

直到北宋时期,河北盐山还是最重要的晒盐场,盐山也因此得名。

但到了明代初期,盐山已经变成了内陆县,在他的东部又出现了海兴、新海(黄骅)两个县,塘沽等地也是这种情况。海水褪去,留下大片盐碱地。

汉元帝以前华北平原上灿烂文明,也都尽入海底。

魏晋南北朝时期,因为战乱,中原地区开始第一次自发的向江南大移民。

说实话,这一次移民规模,未必比赵佗那次更大,但是这一次走得都是达官显贵,带着家眷财富走的。

普通百姓想走也走不了,首先是没路费。其次是到了南方不知靠什么去生活。

东晋有四大家族,琅琊王氏、颍川庾氏、陈郡谢氏、龙亢桓氏。他们有钱有势,相互勾结,就连东晋的皇帝都畏惧他们三分。

东晋的世族享有特权,无论是文臣武将,他们都不放在眼里。

因此那些所谓的望族名门,都格外看重家族的荣誉。

上行下效,修宗祠祭祖,上至皇亲国戚,下至平民百姓,对祭祖都格外重视,有一整套啰里啰嗦的繁文缛节,

如果坏了规矩,或者弄得不够排场,是要遭外人耻笑的。

东晋朝廷贪图享乐,达官显贵斗鸡走狗,不思进取。

以至于整个国家都萎靡不振,有人这样形容当时:泼墨汉家子,走马鲜卑儿

但在北方,尤其是华北的汉人,展现出让人敬畏的强悍战斗力。

有些人吹嘘冉闵挽救了北方的汉人,这简直就是无稽之谈。冉闵只做了三年皇帝,在长达370年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简直不值一提。

他下达的“杀胡令”,男女老少都格杀勿论。这除了增加仇恨,对胡人战斗力并没什么影响。

真正的北方汉人战斗力怎样呢?

举三个小例子。头一个是大家耳熟能详的“诈作赵郡鹿”。

赵郡就是现在的河北石家庄一带,生活在赵郡的汉人,个个骁勇善战。

有一伙盗匪勇悍绝伦,跟北魏军队作战,丝毫不落下风。

有一次,一个盗匪在赵郡常山射死了一只鹿,盗匪头目闻讯后吓得大惊失色,主动把鹿送回赵郡,并道歉作出赔偿。

北魏时期还有这样一首诗《李波小妹歌》:

李波小妹字雍容,

褰裙逐马如卷蓬。

左射右射必叠双。

妇女尚如此,

男子安可逢?

据说这首诗的作者是北魏胡太后,诗里充满了对李波小妹飒爽英姿的羡慕与无奈。

李波是河北广平人(永年县)。

高敖曹是渤海蓨县(河北景县)人,世人评价他“马槊无双,再世霸王”。是南北朝时期第一猛将。

“男儿当横行天下”这句话就是高敖曹的原创。

东魏开国皇帝高欢,与别国开战。高敖曹是先锋官。

皇帝说:你们汉人战斗力弱,不行你就多带点儿鲜卑骑兵吧。

高敖曹傲然说:鲜卑人不驯,三千汉军,足胜鲜卑万骑。

果然高敖曹带着3000汉军,杀的两万鲜卑骑兵溃不成军。

这还不算什么,在信都(邢台),高敖曹带领17名汉家子弟,击败殷州刺史尔朱羽生的五千铁骑。

高敖曹战功卓著,在东魏位高权重,只要他在朝堂上,鲜卑皇帝只能用汉语与大臣议事。

高敖曹是大都督,有着鲜卑将领不服从指挥,他说杀就杀,不留一点情面。

正是因为高敖曹、李波小妹等汉人的奋勇征战,才使汉人赢得鲜卑人的敬重,才出现了北魏孝文帝汉化的决定。才使得隋文帝杨坚,唐太宗李世民等皇帝,拼命撇清与鲜卑人的关系,只求赢得汉人的支持。

自唐代以来,华北平原人口一直没有得到长足增长。

导致唐代从昌盛走向没落的安史之乱,策源地就在华北。

唐朝损失了3500万人口,用了八年时间才平定了叛乱。

人口损失最多的华北,又出现藩镇割据,连绵不断的战争,一直伴随唐朝灭亡。

五代十国时期,华北再次成为主战场,城头变换大王旗,你方唱罢我登场。没人能统计出,这期间在华北发生了多少次战争。

中原屏障燕云16州,有12个在河北,其中涿州、瀛州(河间)、莫州(任丘),已经深入华北平原腹地。

天龙八部,一直有个问题困扰着我,辽国已经控制了燕云十六州,如果攻击北宋,完全可以选择从幽州、蓟州之间的任何一处发起进攻,居高临下,面前就是一望无垠的大平原。宋军根本无险可守。

金庸先生偏偏让辽军去攻打雁门关,真是莫名其妙。

不过这也能看出,辽军之所以舍易求难,还是忌惮华北平原上的汉人。

北宋时期,华北是宋辽征战的主战场,人口增长受到很大的制约。到了金灭辽之战,后来的蒙古灭金之战,华北平原又成为交战双方的拉锯区,无论谁胜谁负,苦的都是老百姓。

蒙古灭金后,对平民百姓进行了血腥屠杀,金国中都大兴府(燕京)杀了1226845人,大名府屠杀平民492165人,整个华北平原,人口锐减80%以上。

元人残暴,激起华北汉人反抗怒火。

1260年,忽必烈登基。

两年后,山东人李壇起兵反元。起义军声势浩大,鲁北以及河北,纷纷起兵响应。

忽必烈连吃败仗,心灰意冷。甚至已经做好了逃回草原的准备。

以后的日子里,华北地区反抗蒙元的起义一直此起彼伏。

1351年的红巾大起义,红巾军吸取北宋的教训,决定执行先北后南的战略。于1357年兵分三路北伐。

红巾军北伐对蒙元朝廷的打击是致命的,只不过成功的果实被人窃取,以至于红巾军中那些盖世英雄,名字都没有留下。关于他们的事迹,记载更是少得可怜。

北伐誓词:“虎贲三千,直抵幽燕之地;龙飞九五,重开大宋之天”。

毛贵率领东路军从济南北出发,一路斩关夺寨,在河北南皮击败元军30万。元朝柱国将军,宣慰使董抟霄被杀。

起义军高歌猛进,一直杀到距离大都只有60里的柳林庄。

中路军由关先生、破头潘、冯长舅、沙刘二等将领指挥,提兵六万师出汴梁,转战万里,所向披靡,先后击败元军百万,高丽兵三十万,攻克元上都在内城池一百二十余。

龙凤五年正月十三日,中路军攻破辽阳行省辽阳路,击杀懿州路总管吕震。

元朝共十个行省,辽阳行省西部与岭北行省接壤,辖境包括外兴安岭以南、库页岛以西,燕山山脉以北广大地区。

关先生被任命为辽阳行省平章(宰相),是数千年来唯一享此殊荣的汉人。

随后中路军又进军高丽。高丽国王恭愍王逃走。

西路军由白不信、大刀敖、李喜喜等将领指挥,攻取潼关后进入川陕作战。

红巾军的战略意图很明确,一战定乾坤,绝对不让元顺帝逃回草原或者逃往高丽。

作战计划执行顺利,可好事多磨。负责拱卫龙凤宋朝都城汴梁的江南行省左丞相朱元璋,私下里与朝廷媾和,致使汴梁门户顿开,皇帝韩林儿败走安丰。

韩林儿是天下共主,有野心的红巾军将领,都想把他控制在手里,携天子以令诸侯。

最后还是朱元璋手快,无论他以后是进攻陈友谅,还是攻打张士诚,命令的第一句话都是“皇上圣旨,吴王令旨”。

红巾军内讧,三路北伐军顿时陷入孤立无援的不利态势,很快被元朝廷击败。

元军收复被红巾军北伐攻克的地域后,恼恨当地百姓对北伐军的大力支持,又开始新一轮的大屠杀。

只是此时的元朝廷已是强弩之末,兵力严重不足,只是对华北平原进行反复清洗后,就偃旗息鼓了。

元军在华北平原上大面积种植苜蓿,这玩意儿是多年生草本植物,能给战马充作饲料,却难以让老百姓填饱肚子。

朝廷的卑劣手段,让华北平原的人口,久久难以恢复正常。

朱元璋称帝以后。最着急办的事,就是尽快撇清与红巾军的关系。

编撰《元史》,所有关于红巾军的消息都尽量抹去。

皇帝韩林儿和北伐军将领更是受到特别关照。

韩林儿的父亲韩山童,自称自己姓赵,是宋徽宗的八世孙。好像这种伎俩刘备也用过,没错,罗贯中的创意就来自于韩山童。

但是韩山童姓什么都可以,就是不能姓赵。然而韩林儿如果不姓赵,那他龙凤宋朝皇帝就名不正,言不顺。朱元璋要除掉他,就不用这样大费周章了。

朱元璋可是老老实实的给韩林儿磕了9年头。皇帝是真品还是赝品,他还是拎得清的。

防民之口,胜于防川。

知道朱元璋篡位的人还不在少数,不过老朱处理这件事还真不含糊,一个字“杀”!

朱元璋曾经下令进行过几十次有计划的大屠杀,例如邓愈“九搜湖广大屠杀”。常遇春屠山东。还有和州之屠、湖南之屠、苏州之屠、沔阳之屠、庆阳之屠、上元之屠、江宁之屠……

凡是红巾军活动的区域,都被屠戮一空。

至于华北平原,人口本来就已寥寥无几,常遇春和汤和兵分两路扫荡华北,这回更消停了。

北伐东北的红巾军残部,朱元璋派大将蓝玉前去征剿。

蓝玉胜利后,不但把俘虏押回来,在东北的汉人也一并弄了回来。

随后朱元璋把蓝玉等统兵大将全部杀掉,他的秘密就无人知晓了。

后来满清皇帝爱新觉罗氏自称是宋徽宗的后代,可以肯定,他们是红巾北伐军的后代,爱新觉罗氏是韩山童的后人。

因为朱元璋的原因,关于韩山童、韩林儿父子的资料少的可怜。岁数、名字、学历,还有他到底有几个兄弟。兄弟中是否有人参加了北伐。

另外,八旗子弟中最尊贵的是瓜尔佳氏,他们是不是关先生的后人。

清末民初,满人改姓,爱新觉罗氏开始改姓赵,可登记人员为了羞臊他们,直接登记成肇事的肇。

朱元璋在收拾红巾军余部的同时,对读书人也痛下杀手。

本来元朝科举不畅,近百年只进行了16次科举,一共录取了800多个汉人进士。

读书人报效无门,却意外的促进了戏曲行业的大发展。

戏曲作者欺负元朝统治者没文化,他们借古讽今,嬉笑怒骂,极具讽刺之能事。

老百姓戏曲看的多了,对元朝统治者全无敬意。

朱元璋深知读书人的厉害,却又不想对读书人低头,于是先弄出一个“南北榜事件”,随后又通过“空印案”,“郭桓案”,一口气杀了20多万读书人。

最厉害的,朱元璋登基16年,只开过一次科举,录取的300多名进士,一个不剩都给咔嚓了。

洪武15年,大脚马皇后死了,她是最后一个朱元璋秘密的人。

地方需要读书人管理,朱元璋创造性地发明了八股取士制度。

要想参加科举,就只能读《四书五经》。读书人就没时间去关心其他了。

洪武16年到洪武25年,一共进行了四次科举。录取了1000多名进士,绝大多数都是南方人。

朱元璋很生气,后果很严重,为此还杀了不少人。

直到有一天,大臣缪祯芃说:其实录取比例是很正常的,只是北方人丁稀少,有资格参加殿试的人就更少了。

朱元璋不相信任何人,他做皇帝不久,就开始有计划的向华北移民,难道这20年的努力就白费了?

于是明朝第1次人口普查开始了。截止到洪武26年,全国人口60545812人。其中南方人口占比高达73%。

北方即使有大量的移民,人口年增长比例也只有0.34%。人口增长缓慢的原因,是那些移民又偷着跑回原籍了。

朱元璋勃然大怒,命令全国从各人口稠密区,强行向华北移民。这就是著名的“洪武赶散”事件。

每户移民发放3,000贯大明宝钞。而这些所谓的宝钞,已经成为废纸,没有任何购买力。

大明宝钞

一文不明的移民们,茫然而又机械的有着,沿途有官府供应饮食,除此之外就没什么供应的了。

衣不蔽体的移民大军,先是要到山西,在那里可以领取到种子和少许的粮食。

朝廷对移民实行严格的户籍制度,一人逃走,全家杀头。

没人知道有多少移民进入华北平原,根据《南皮县志》记载,全县人口在洪武26年,已经达到9900人。一年前人口数量还是三位数。

朱元璋死后,他的儿子燕王朱棣发起了长达4年的靖难之役,朱棣的燕军,和朱允炆的明军,在华北平原上开始了长达三年多的拉锯战。

燕军在兵力上一直处于劣势,这是一场以一隅敌一国的战争。

此时长城以外,已经重新被蒙古人占领。朱棣要扩充兵力,只能在华北平原。

结果他爹辛辛苦苦让刚有所恢复的人口,又差点儿变成归零状态。

华北百姓把这次战争称为燕王扫碑之战,因为伤亡惨重而记忆犹新。

其实这场战役的规模并不太大,只是华北平原人口本就稀少,这回更加雪上加霜。

朱棣登基以后,采取了比朱元璋更加激进的移民政策。他在华北平原上执行屯田政策,所以在华北随处可见这屯,那屯的。都是拜朱棣老兄所赐。

屯以上设营,屯民平时种田,打仗时就是战士。

靖难之役中,山东兵战斗力之强悍,给朱棣留下深刻印象。

为了保卫京城的安全,朱棣又把山东即墨的百姓全部迁徙到河北。用云南人补充到即墨。

经过元末明初近五十年的折腾,华北平原上的原住民已经寥寥无几,即便是那些远道而来的移民,由于种种原因,也很难说清自己的原籍。

至于供奉祖先的宗祠,更无从谈起了。

而南方由于地形的原因,像洪水、战争这样的天灾.人祸,很难在那里造成灭顶之灾。

再加上他们交通不便,语言沟通困难,所以聚族而居的现象非常普遍。从而也形成了独特的宗祠文化。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福建晋江安海星塔古村有一个吴氏宗祠,但是宗祠里供奉的先祖都姓赵。

原来这里的人都生活在泉州,是宋代皇室家族,南宋末年,掌握南宋水师的犹太犹太商人蒲寿庚叛宋,在泉州杀了3000多皇室后裔,作为他投靠蒙古人的投名状。

有些人逃出来,为了躲避追杀,他们改姓吴,但死后改回赵姓,这是生吴死赵的来历。

明代是个奇特的朝代,朱元璋时全国人口六千万,这个记录保持了180年,直到1578年,也就是万历6年,人口竟然达到了6,069万,比洪武26年,足足多了10万人。

这也成为整个明朝人口的巅峰。随后人口一直处于萎缩状态。

有人说明朝的实际人口早已经超过1亿,这也并非是无稽之谈。因为皇亲国戚太多了,仅朱元璋的后裔就有6万多人。

想想《红楼梦》中荣宁二府,蓄养的奴仆就有400多人。朱元璋的后裔,再加上那些世袭罔替地的王公贵胄,就算他们比贾宝玉家更清廉,奴仆畜养少一半,那也是个天文数字。

明末清初的1651年,全国统计人口是1063万。造成人口锐减的原因,除了战争,还是沉重的人头税。

1734年,全国人口2639万人。

雍正皇帝开始怂恿宠臣李卫,推行“摊丁入亩”制度,奇迹出现了,仅仅7年后,人口就达到14341万人。

随后每年人口都增加1000多万人,到1834年,人口已经达到40100万人。

100年时间,人口整整膨胀了16倍。这个数字虽然不是清代的最高峰,却是南北人口数量最接近的时刻。

随后狼烟四起,到1947年全国人口4.6亿人,其中南方人口净增 8,000多万人,南北双方再次拉开差距。

抗战期间,河北损失了548万人口,日军在河北,全境实施残酷的三光政策,更是在长城沿线制造了千里无人区,无数村落在战争中被摧毁。还有无数人失踪。

更严重的是男女比例严重失调,女性比男性人口多了11个百分点。本来在华北平原上刚刚兴起的祠堂文化,就此戛然而止。

还有一个原因,抑制了华北地区祠堂文化的发展。

华北平原沃野千里,各姓氏的成员可以集中安葬,每年到春节、清明、仲元、寒衣等节日时,家族成员们就会聚在一起到祖坟祭祖。

而南方多山地地形,很难找到大面积的平地,用来安葬去世的族人。所以在南方很少看到大面积的墓葬群。

为了能集体祭祀祖先,祠堂文化才应运而生。同族人聚在祠堂里,搞个隆重的祭祀仪式,强烈的仪式感,让同族人有着更强的团结意识。

北方人在这一点上就差了些, 在祖坟上搞些象征性的祭祀仪式,化点儿纸钱,磕个头,然后就各奔东西了。

所以北方家族的凝聚力比起南方来,就相差甚远了。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8186.html
0
随机主题
F1伊莫拉站赛后点评 迈凯伦挑战红牛我国发布全球首个开源大规模片上互联网络 IP“温榆河”云辟谣|成都熊猫基地14号圈舍环境恶劣, 场馆设施不达标? 系谣言在上合转正,蒙古国迟迟不松口,拉夫罗夫亮明立场,不想再等20年技能培训、人才招聘, 延庆区人社服务助村民端稳“长城饭碗”老牌工业镇走出“小巨人”, “小五金之乡”全球掘“金”|高质量发展调研行米兰与斯图加特酝酿交易, 卡卢卢西米奇成筹码, 交换28岁德甲银靴世界3大无主之地: 前2块已被私人宣布建国, 最后1块无人敢占领!13万一口气跌至6万, 标配8个气囊, 从月销1台到销量过万, 比亚迪不香了斗破苍穹: 五位年轻一辈的佼佼者, 萧炎晋升六星斗圣, 萧薰儿第二赖冠霖与神秘女性亲密约会曝光建明中国总裁: 继续深耕中国市场 推进增资扩产赵明明: 被英家人抛弃的步嫂子宋丹丹后尘, 为子退圈的她现状如何呷哺呷哺转型失误导致市场优势丧失, 降价促销能否挽救颓势?拜仁新帅只差官宣!38岁降级队教练登陆豪门,5大豪门拒绝穆里尼奥618不知道怎么入手数码产品? 这四款产品不容错过!英国政府意外宣布7月大选, 苏纳克目的何在?曝申花将成为新一期国足国脚大户泰消保风险提示: 利率下行时期, 这样选择保险, 稳稳守住你钱袋子独行侠被狼队压制! 欧文24+1东契奇6中1, 华子13+8, 李凯尔大爆发明天会更好, 尤文多位球员开启续约计划, 门将补强盯上国米青训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