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安的非车险告急了,连机构的车商部都要出来做非车了。
先看一下数据,2023年全年平安的非车险923亿元,太保2023年的非车险已经有863亿元,两者的差异只有60亿元,相比车险保费上平安相比太保的1170亿元的差距优势,平安的非车险确实危险了。
再看2024年一季度的数据,平安的非车险是273亿元,而太保是362亿元,太保领先平安89亿元。
因为项目起保期的因素,太保的非车业务起保期会集中一季度,所以每年的一季度太保的非车数据确实会漂亮。
如2023年一季度的数据,太保非车保费298亿元,平安非车保费282亿元,太保非车总量超出平安16亿元。
纵向来看,仅仅一年时间,太保非车的优势从16亿扩大到了89亿元。也难怪,毕竟太保非车一季度同比增长21.5%,而平安为-3.19%。
2024年全国非车业务总量第二名的位置极有可能易主。
从一线的角度来观察,平安非车衰落的原因既有公司体制的关系,也有市场环境变化的关系,还有整体政经气候的影响。
一是平安对于险种盈利要求较高,对于规模的要求相对不高,核保条件相对苛刻,在一些关联业务上会给人“挑肥拣瘦”的印象,这种作业方式对于一些板块型业务并不友好;
二是平安以个人客户为主,但是车险的发展受到了车险限速和协同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已经告别了高速发展期,而车驾意这类随车业务的空间已近饱和,故而对个人非车业务会有一些影响;
三是平安以系统性销售见长,但是非车险业务很多是资源性业务,比如政保项目和一些大商风业务上平安并不见长,相反在这些领域,人保和太保更加游刃有余;
四是平安的人才流失严重,被喻为行业的“黄浦军校”。平安内部考核较为严格,人员更迭快,这有利于人才梯队建设,有利于人才年轻干部的成长,有利于加强公司执行力,但是在非车领域,很多业务关系与人不可分割,这样的体系对于资源性非车业务的发展上有一定的限制;
五是与整体经济环境有一定的关系,目前市场化进程受阻,中产阶层没落,政府投资驱动为主,对于以个人业务为方向的平安来说,非车市场持续下滑有一定的影响
……
以上只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平安因改革而生,目前因改革而阻,是更弦更张,更好地适应环境变化,还是守住寂寞,静待风来,需要进一步的观察。
对于业务员来说,最直接的变化是来自于上层的非车的考核压力,好多一些的工作人员表示压力好大。
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目的。若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https://www.414w.com/read/686082.html